英雄的《草原小姐妹》
  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奏,现在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形式。这种协奏存在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音量悬殊。比如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当琵琶参加到全奏中时,很容易就被乐队的音响淹没,即使是跟非全奏部分结合,琵琶的音量也显得太弱了。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 sound.gif (202 bytes) Real草原小姐妹

  1972年,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开创了琵琶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先例,这在当时,是一次大胆的尝试。1977年,《草原小姐妹》正式公演。其间这5年,“小姐妹”再次遭遇风雪。

  1972年初春,为了实践“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曲家吴祖强与演奏家刘德海、王燕樵合作,开始创作一首大型琵琶协奏曲,用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选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这样才能容易听懂,于是他们选择了“草原英雄小姐妹”。叙事的负担减轻了,抒情的深度便可以加强了。因为我们知道,音乐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

  为了容易接受,吴祖强又将大家熟悉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作为创作素材,并摘用了当时广泛传唱的内蒙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6月,初稿完成,吴祖强等人去内蒙体验生活,观摩现代京剧《草原小姐妹》。9月,作品诞生。可是万万没想到,从那时开始,“小姐妹”竟经历了长达5年的艰苦斗争。5年中,《草原小姐妹》被搁置过,否定过,拖延过,扼杀过,可是几位创作者始终不肯进行伤及构思的大变动。于是这部作品始终没有机会公演。

  1977年初春,万物复苏的一个春天,已经整整5岁的“小姐妹”,终于拨云见日。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1980年,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美国演出《草原小姐妹》。随后,“小姐妹”随着中国代表出访世界各地,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为它鲜明、轻快的民族特色所打动,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它。

  有人说这部作品取材于英雄,创作上又勇于开风气之先,后来,还能顶住压力,不改大节,实在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创作于1973年,首演于1977年。全曲共分五个部分:《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和《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不间断连续演奏。为使琵琶与管弦乐队风格统一,作者在曲调写作、和声、织体、配器等方面都作了一定探索。

  吴祖强,作曲家,生于1927年。代表作品还有: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与人合作),改编乐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江河水》。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生于1937年,60年代因演奏《狼牙山五壮士》崭露头角。他的演奏不仅继承了传统手法,而且作了许多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