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1日21:15分我们将邀请黄磊作客艺术人生,敬请关注。

聚集国内外最著名的演艺明星
谈话与表演实况再现
观众与嘉宾倾情交流
运用全新电视传播理念塑造周末名牌栏目
创造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收视新热点
更多...

首播:cctv-3每周五21:15
重播:cctv-3每周六10:30、15:25
我们现在寻找--
姓名:你的姓名
年龄:25-40岁的心理年龄
特征:挚爱人生,热爱艺术
爱好:音乐、艺术
条件:--
10个喜欢杨丽萍的理由, 或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
更多...
  面对自己喜爱的艺术家,你最想问他们什么问题?《艺术人生》诚邀广大网友点评:

  杨丽萍的舞蹈。

    信箱:
artist@mail.cctv.com


以梦为马--我们怎样制作《艺术人生》
  2000年12月22日,《艺术人生》第一期播出。至今,栏目播出一年,五十期节目,众多中国著名的演艺明星做客《艺术人生》,栏目牢牢稳定高收视率。一年了,终于,每周五的晚间,几千万的观众守侯在电视机前,等候看我们这一档节目。这就是作为制片人和这个栏目最深切的关系--从无到有的创造感,它和你有切肤之爱和痛。

  于是,开始写这个艰难的后记,因为必须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必须记载的事情不计其数,2002年必须做的计划太多,回头去看2001年,有点旧事渺渺的感觉。我想起罗大佑的第一篇发表的作品《闪亮的日子》:"我来唱一首歌/ 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的唱/你慢慢的和/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会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的记得/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罗大佑在我们栏目录象时,我们曾经制作了一百件白色T恤,在上面我们印上这首歌词,这是我们唯一一次用这种强烈的方式向来宾表达我们的敬意,这首歌,成为我们在制作《艺术人生》时经常萦绕的旋律,经常,尤其是在困顿时,这首歌的歌词成为高高飘扬在我们面前的一面旗帜。梦想、理想、闪亮、艰苦、我们,《艺术人生》给予我们一个艺术化生存的机运。

  站在巨人的肩膀

  1995年,我来到中央电视台实习,有幸亲历了电视文艺飞速的发展,有幸进入了一个朝阳产业,晚会热的转型,娱乐节目的兴起,以及各种各样节目目不暇接的出现,包括电视产业全面的渗透,电视文艺的世界正在急剧的转变。

  从《银屏歌声》到《新视听》,2000年12月三套改版,我们开始以一个独立的团队来运作《艺术人生》,我们的部主任、著名电视导演孟欣担任我们栏目的艺术总监,台领导、中心领导、部门各个领导对于电视发展的展望给予了我们栏目以生命,更重要的是,一个年轻的栏目,由一个年轻的团队来做,领导所给予的鼓励和支持便更有温暖的厚爱,每一次的会议,每一次的审片,每一次和领导的见面,可以说,面对自己节目的不完美和幼稚,领导的鼓励和支持给了我们以无可比拟的动力,也许,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吸引力和胸怀。感谢中央电视台给予我们一个平台,我们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动作。电视界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个给人以梦想的地方,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央视作为泱泱大台的威严和气度给予我们这档关于明星的节目以国家队的背景和起点。

  人文关怀的力量

  明星访谈,是一个人们认为最容易做,最有收视率的节目,明星的脸,就是这个栏目的招牌。其实,最初制作这个节目一个非常初始的目的,是做一个不与任何类似节目重复的节目,我们在2000年的岁末,感到我们需要一个给人以慰籍的节目,需要一种对社会有益处的节目。我们需要真善美,不要假大空。我们需要发出一种声音,一种不再矫饰与虚伪的年轻的声音。

  我忠实的相信正直在电视节目中的价值。当我们以真正人文的关照来评价当今的流行音乐,电影,文学,这是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娱乐界,精神的魅力在娱乐界几乎将近荡然无存,时尚消解了太多的精神危机,一切情感演变为廉价的消费品。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太少的声音在质疑,艺人们乃至媒介中人努力在适应着非此即彼的克隆栏目。电视文艺界曾经在文艺界举足轻重,而文艺界演化为娱乐界之后,电视文艺界的形象便模糊了。精神的导引不是政治的说教,更不是浅薄的搞笑,更不是让伪流行艺术充斥着舞台,电视媒介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去影响娱乐界.

  于是我们懵懵懂懂的以这样的直觉开始做《艺术人生》,毕竟它是我们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所发出的自己的声音--努力寻求一种不媚俗的声音,而且,我们非常自豪的是,这种声音对社会有益处。

  我们在选择嘉宾时,极力推介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演艺人士,一定推介与这个社会息息相关的人士。我们坚决排斥一些在演艺上没有丝毫创造力的混得脸熟的所谓明星。陈凯歌、蔡琴、宋丹丹、三宝、赵季平、童安格、潘虹、郭兰英……一系列我们为自己喝彩的名字,在我们栏目的出现,也是我们的一种独立的声音。

  在制作手段上,我们不再关注浮光掠影的演艺事件,而只着眼于和每一个普通人共通的人生处境。这才是我们栏目的核心的核心。上海《文汇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是什么让明星泪流满面》,在众多的文章中,它介绍的《艺术人生》栏目让我们非常感动,明星在我们栏目中哭泣有各种各样的原由,但是,当人类回归到自身真正的处境时,当观众和明星共同面对人生的真相时,人类面对亲情、困境、生命、死亡这些共同的遭遇时,粉饰的外表轰然倒塌,感动,被人生那些可贵、可爱的人物和情感所深深震动,在这样的五十分钟中,如果果然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用艺术点亮生命",探讨人生真谛,那这个栏目真的功德无量了。

  每天,我们会收到数十封的观众来信和E-mail,一个深夜我上网看观众来信

  《艺术人生》的工作人员们:

  你们好! 很久以来一直关注着你们的节目,也几次想坐下来和你们聊聊,但种种原因都放弃了。

  今天看过那英的专访后很难平静,终于坐在电脑想前写几句心里话。中央电视台的综艺类节目繁多,但十分有特点、有品位如《艺术人生》的还真不多。 很多期节目我看过很久后仍然难忘,如郭兰英的真诚、李亚鹏的睿智、冯小刚的幽默、宋春丽的坦率。

  让我们真的领略到明星的真我风采。尤其是这期的那英,节目怎一个好字了得!那英的真、爽、强的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平时总觉得如那英般的时尚国际明星只会在镜头前"做秀", 没想到她的率真、执着让我是真的爱她没商量! 我想这当然和你们??节目的编导、制作者们的高水平工作密不可分。想一想近年来的电视节目竞争激烈,但好节目也层出不穷。(特别是不靠单纯模仿港台节目而获得高收视率的节目)。 我想好节目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编导真的了解观众的兴趣点;二是思想常新,不落俗套;三是每期节目整体上都是精品之做。唯有此才能真的长胜不衰。 你们的节目有思想、有创意、有品位、有个性,相信你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最后引用俞敏洪先生的一段话和你们共勉:

  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忍受孤独的能力;二是忍受失败的能力;三是忍受屈辱的能力。

   我想,在成功前,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磨练,即使不被理解,即使不被接受,但我们有自己的目标。

        祝成功!

                        一个始终关注你们的观众

  我看毕心情非常复杂也非常感动,这是一个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这些充满精神要求的普通人,和明星遥远之至,平凡之至,但是,如果对他们的处境深深理解,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去关注的生命个体。每一个普通人在明星的生活中寻求自己生活的印证和动力,因此,这些观众成为《艺术人生》的一个载体,平民的参与与视角成为我们这个节目未来的潜力。

  团队为王

  其实,如果让我来回答《艺术人生》为什么是一个好看的节目,我最想说的是,我们这些制作者是一个善良的群体。电视是一个合作的行业,团队是《艺术人生》的生命,除了我们台内非常敬业和优秀的舞美、灯光、录音、音频、后期制作,我们这个队伍只有九个人,他们是主持人朱军,编导别航程、李谦、马宁,制片李广志、统筹赵凡、李伟、格桑,以及我本人,人们见过我们这个集体,第一句话往往是怎么这么年轻,的确,三个编导,分别是29岁、25岁、24岁,制片组、统筹组分别是31岁、30岁、28岁、25岁,我们深深的将个人生活和栏目溶为一体,我们对这个栏目的感情就象是自己的寄托,寄托什么呢?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来到《艺术人生》,我们的生命便有这样的缘分走到一起,人格的魅力就是电视的魅力,我们这个团队是我们小心翼翼为自己建造起来的精神家园,我们固执的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我们不记得曾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组里人的气色都不太好,接二连三的感冒,黑眼圈,睡眠不足,七八个人,就这样工作了一年,没有多少人能了解组里的这些人为栏目所付出的劳动,《艺术人生》的会多,是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的情况,我们转战于梅地亚、影视之家、咖啡馆、酒店大堂、机房、餐厅、台内办公室,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乃至观众会的三十个人,我们著名的策划们和我们一起沉迷于电视的制作手段中,为一个嘉宾开近十次的"研讨会";《艺术人生》的工作人员韧性超常,为了嘉宾的资料,嘉宾的亲戚、好友、同事、同学、老师曾经都经历过被我们不胜其烦"骚扰"过的事情;《艺术人生》的人们都行色匆匆,道具、照片、外拍、特约嘉宾、钢琴,包括每一个需要了解的八十位观众,《艺术人生》的每一个人可能在这个行业里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这个集体,一定是完美的。

    执着的坚守

  记者来采访时,屡屡都要我谈谈有什麽艰辛的故事,每次我都一片茫然,艰辛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既然要享受制作节目时的欢乐,必然要承受超时超量的强负荷工作。只是我非常想说的是这个工作不是单纯的工作,它是一个我们个人对生活感悟或说觉悟的过程。感谢来到《艺术人生》的所有嘉宾,我们得以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陈凯歌对于精神家园的固守,英达对于人生价值的界定,德德玛对于艺术的挚爱,那英对于生活的直接态度,蔡琴对于感情的触摸,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思索自己的人生,这是节目对我们最好的恩赐,这是节目给我们的最好的精神旅程。

  我们节目有很多非常一流的策划,徐小帆、朱军、喜宏、胡智锋、陈世龙、苗棣、吴郁、邵延枫、黄燎原……北京广播学院的著名教授徐舫舟是我不得不提到的一位,2001年他在我们栏目的策划会后病倒后,当我们去医院看他时,他在病床上拿出一份他列的嘉宾名单,当时,我非常非常感动,想其实做一个好栏目的动力不是外在的某些东西,其实就是一些对社会、对艺术非常热爱的人们对我们的关注。策划们对于我们的成长的喜悦、对于我们节目严格的要求、对于中国当代演艺界和艺术界的评价深深影响了我们,《艺术人生》走到今天,他们的作用不可思议。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困顿的时刻,我曾经看到我们这个团队几乎每一个人的泪水,外界的、内在的,无能为力的挫折感,个人的、集体的,梦想与差距间的失落,几乎都曾经让我们希望那就凑合一期吧,然而,梦想总是形影不离,李谦、小别、马宁、李广志等等的我们,以梦为马,继续上路。

  最后的栖息地

  也许因为我是西安人,内心深处总是希望"文以载道",我总是认为电视可以承载我们对艺术的理念和对命运的忧患,事业对陕西人无捷径,我总是渴望有更多的纪录的机会。

  我们有一种感觉,对于理想的追求才刚刚开始,离我们最后的栖息地还有一段跋涉。每一个嘉宾的成功之路都充满坎坷和艰辛,《艺术人生》仅仅只有一年,许许多多的栏目如流星一般闪过,给观众留下许多遗憾,我们认为,也许形式只是过眼云烟,在这个竞争残酷的2002年以后的电视竞争中,还是内容为王,《艺术人生》会拥有更坚硬的历史感和哲理感,为更多的人的灵魂和情感寻找一块栖息的地方,为更多寻求正直和拼搏的人们找寻一种支持的声音。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