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风俗细说 > 正文

[见证·亲历]上海老店寻踪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8日 09:40)


  这是上海著名的商业街南京路拍摄于1860年的照片,这是南京路拍摄于1893年的照片。在开埠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上海已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在当时的上海,外国人购物会选择当时号称南京路四大公司的福利公司、惠罗公司、泰兴公司和汇司公司,这些由英国人经营的百货公司以经营外国货为主;而一般的中国人光顾的多是一些典型的中式商号,在当时到老凤翔买金银首饰,到邵万生买日用杂货,已经成了租界里中国人的购物习惯。这些当年因躲避战火而纷纷迁入租界的名家老店,不仅繁荣了上海的商业市场,也衍生出了众多的百年老店。

  这是靠近外滩的“老介福”,它创办于1860年,曾经是上海乃至中国的丝绸之窗。由于靠近外滩,每当外轮一靠岸,商店就派人带着做好的夜礼服、睡衣等到船上推销,这些成衣由店里高薪聘用的设计师专为外国人设计,上面绣有各国精美花型图案。

  老介福职工 王启皓

  外滩当时不是有外国人来上海白相(游玩),他们来了,我们老介福来不及做,生意好得不得了,都是来做绸子(衣服)。

  1936年3月,世界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来到上海,下榻南京路著名的华懋饭店。当时饭店的全部窗帘、床单与沙发套,全是“老介福”定做的绣花丝绸织品,卓别林看到后,非常喜欢,于是慕名向“老介福”定制了几十打真丝衬衫。

  老介福职工 王启皓

  他一件衬衣穿脏了就掼掉了,换一件新的,所以他一来就买50打、60打。

  从未穿过中国真丝衬衣的卓别林在试穿后非常满意,当即倒了两杯酒向“老介福”的老板表示谢意。

  除了外国人,“老介福”的主要客源来自中国人。1936年,美籍华裔影星黄柳霜在上海逗留期间,特地到“老介福”做了一件旗袍,并留下了这张照片。在旗袍和马褂盛行的年代里,当上海人做衣服时,肯定会到“老介福”选料定做。因为这里的丝绸制品不仅质量好,而且在花样上也独具特色。

  老介福职工 王启皓

  我们所有的商品,只有我们一家有,所以喜欢穿绸衣服的老板、外商、白领,他们最喜欢我们老介福了。为什么?他穿的衣服我们保证没有重样的。

  为了保持这种独特性,“老介福”常备的花色品种达四、五百种,既有国产高档丝绸,也有从英、美、日等国进口的呢绒和丝绸。

  上海市民 姚振民

  过去我们小的时候要买东西,买绸缎、丝绸,就会想到老介福。为什么?他们那里的服务态度好到怎么样,我说态度跟质, 比如说一个小姐上去买这个绸缎,他会感觉到你是胖的还是瘦的,或者你不胖不瘦,你自己在挑选这个花头,过去有大花头、小花头,就是大的团花,有的小花,颜色什么的,他那个服务员会跟你挑,你细挑,他不会来阻拦你。

  上海市民 徐令娴

  我们也有一种信任感,他有时介绍给你,最近这批料子很好,这个质地好,这个花样好, 有时做出来挺啊,我们也靠他们介绍。

  对于一些富家常客,“老介福”特设赊帐簿,平时这些人家需要购买衣料,只要记笔帐即可送货上门。

  上海市民 徐令娴

  他们有个折子,就是一折一折的,你们恐怕还不知道,就是记账的,过半年或一个季度 我都忘了,总的算,还可以打, 还可以买一段料子还送你多少东西,那不管我的事,那是我父亲母亲他们的事情,到时候就来收。

  此外,“老介福”还发行礼券,顾客可以持券来选购衣料或定制衣服。“老介福”的这些生意经,使它的生意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终于在呢绒丝绸业中独占鳌头。

  这是位于南京东路378号的王开照相馆,在上海人的心目中,“王开”是拍摄高质量照片的代名词。至今,许多上海人保留的这些历经几十年仍未褪色的老照片,便是当年的王开照相馆拍摄的。

  王开照相馆开设于1920年,它的老板是广东人王炽开。初创时主要业务是拍摄人像照、结婚照、合家欢等各类照片,但当时的生意比较清淡,前来光顾拍照的人很少。在当时的上海,拥有私人照相机的家庭凤毛麟角,而且大都是外国人和有钱的华人,对一般家庭而言,到照相馆去照像是一件非常郑重而奢华的事情。

  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王炽开不惜大量投资作广告宣传。当时,沪宁铁路沿线几乎站站都有“王开”的广告牌,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大报也经常刊登“王开”的广告。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南京路上有这样一家照相馆。但“王开”真正出名,却是通过两件“出奇制胜”的事。

  一件事发生在1925年。这一年的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王炽开通过努力,被有关方面邀请派人赴京拍摄追悼活动,为此王炽开派出最好的摄影师,拍摄了孙中山葬礼的全过程。王开的摄影师不仅拍摄了许多的珍贵照片,还拍摄了一千多英尺的电影胶卷。随后,王炽开将这些珍贵照片加上“王开摄影”的落款,洗印多份,分送各地知名人士与军政要员,影响很大,一时间“王开”声名大振。

  另一件事发生在1927年,当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组织方采用招标方式公开招募摄影师,结果王开照相馆以其实力和声誉战胜所有对手一举中标。为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王炽开亲自率四个摄影小组上阵,在运动场上拍摄了许多精彩的照片。当时,上海的报馆还没有专业的摄影记者,王炽开便将他们拍摄的这些新闻照片低价甚至无偿提供给报纸刊登。

  原王开照相馆摄影师 王振寰

  每天早上5点钟和下午5点钟,(我们)就把相片集中起来,一份一份摆好,给《中华日报》、《新民报》、《大公报》的(照片)统统摆好,然后让他们拿去,但是有个条件,报馆拿回去刊登这些照片时,一定要写,王开摄。

  这样“王开”所拍的照片每天都在上海报纸的显要位置亮相,连外省市的报纸也纷纷转载,从此王开成了闻名全国的名牌,生意越来越兴隆。这是远东运动会后王炽开在他的花园请他的员工吃饭时的情景。

  虽然王炽开通过广告宣传提高了知名度,招徕了顾客,但王炽开认为,真正的名牌还是要靠货真价实、质量第一。王炽开本人常住在店内,每天都要检查底片和照片拍摄的质量,有一次,他当着大家的面,一连撕掉100多张照片,在场者无不心惊。而为保证照片的高质量,王炽开更是不惜重金聘用人材。

  原王开照相馆摄影师 王振寰

  哪个职工本事好就挖过来,最高峰, 一个叫胡为的摄影师,一个月一百块大洋,我们两块五,他挣一百块,那距离有多少啊,所以其他照相馆的都愿到王开来,全上海照相馆待遇王开最好。

  这些是当年王开照片馆拍摄的结婚照,在当时,平均每天有60对夫妻来这里拍结婚照。

  原王开照相馆摄影师 王振寰

  今天张三结婚,明天李四结婚,姿势都是一样的,相对的,斜的、正的,都是这样的,不像现在,现在的相片,我们看不惯。从前王开照相馆要求既要美,又要好看,眉毛不能画得太深,不能画得太花,不像这个人,只有漂亮,现在的照片没有皱纹,像皮蛋一样光滑,从前应该暴露的时候就暴露,40岁的就像40岁,50岁就像50岁,年纪轻的就像年纪轻的,反正要像,现在把脸涂得一塌糊涂,照出来就是漂亮,是两样的。

  王炽开认为,一张结婚照关系到新婚夫妻两人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拍得好,可为新人增添喜气。因此他曾公开对外宣称,他拍的结婚照要使新人红颜长驻、永不褪色。当时同行中有人讥笑他是在吹牛。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结婚照仍旧保持原样,未曾褪色,历史为王炽开的承诺作出了公平的评价。

  在商业广告随处可见的上海街头,冠生园的广告总能引人注目。在这些广告的作用下,冠生园的果子露和牛肉干成了上海时尚青年最喜爱的食品。在上海的食品业,冠生园的老板冼冠生是出了名的广告迷。

  1934年,电影皇后胡蝶刚刚为力士香皂做过广告后不久,就被冼冠生邀请到大世界,为冠生园的月饼展销会剪彩,并且请她与冠生园特大月饼合影。随后,广告迷冼冠生将这张照片做成巨幅广告,上书: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5年之后,冼冠生获得上海“月饼大王”的美称。而在此之前,冼冠生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1887年,仅16岁的冼冠生只身漂泊到上海当学徒。在停业、开业达7、8次后,终于在南京路的易安茶社旁开了一个叫陶陶居的食品小店。1918年,就在陶陶居刚刚有起色时,却遭到灭顶之灾:永安公司要在这里建大楼吞没了这块地皮。陶陶居只好搬到上海南市,另起了个名字叫冠生园。

  冼冠生的朋友 李修章

  那个时候,上海南市有个大舞台,就是新舞台,中国人第一家开在南市的戏馆,新舞台就是做戏的,看的人特别多。许冠生开的是小店,他做什么东西呢?做陈皮梅,做香港牛肉他做了这个东西,到戏馆里去兜生意,生意蛮好。

  6年之后,冼冠生不仅把他的冠生园又开到了南京路,而且上海的主要街道都有了冠生园的商店。冠生园的产品也在陈皮梅、牛肉干的基础上增加了月饼、罐装果酱、杏仁露等新产品。1933年他率各部门负责人到日本参观访问,得到启发,回国后制出了杏华软糖、鱼皮花生等产品,这些在我国都是首创的产品还远销东南亚各国。

  虽然冠生园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冼冠生却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

  冼冠生的朋友 李修章

  那个时候讲起来他这样的坐个汽车也可以的,他连包车都不坐,他坐黄包车,他自己很节约,我因为跟他接触,这是我看见的。

  但是只坐黄包车的冼冠生,在三十年代初却提出“食品救国”的口号,曾被当时的人所讥笑。

  1937年“8·13”事变爆发,冼冠生捐出了大量食品犒劳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当时冯玉祥将军特地书写“现代弘高”四个字赠给冼冠生,以鼓励他的爱国之举。上海沦陷后,冼冠生将它的工厂迁往重庆、贵阳等地继续生产。直到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到1949年,冠生园在全国各地设分店37家,已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

  冼冠生的朋友 李修章

  他在外面开的店,不是自己开的,你可以挂冠生园的牌子,一定要卖冠生园的东西为主, 你其余卖什么东西,他不管,他答应以后可以挂冠生园(的牌子),所以你跑到南京去,也看见冠生园,不一定都是他自己的本钱,他答应你用冠生园,他就是用这个方法把冠生园的影响扩大了。

责编:郭翠潇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