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风俗细说 > 正文

[走遍中国]沧海桑田话盐城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5日 21:06)

  编导:袁兴旺 立新 摄像:赵志伟 吕翔

  盐城,也称射阳,位于我国江苏省的东北部,濒临黄海,海岸线曲折绵延,因为盛产海盐而得名。在该市的兴起和变迁中,盐业的兴衰对其影响极为重要。这片巨大的海滩叫做草堰场,它坡度平缓,河网密布,拥有梦幻一般广阔无垠的芦苇荡和大沼泽。它地势低平,海水常常倒灌,酿成灾难,当地人称为“鬼沼”。

  2100年以前,一个叫刘濞的诸侯王组织了一大群亡命的囚徒,汇聚在这里,煮海造盐,积攒势力,最后拥兵叛乱,动乱持续了长达4年,这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动乱虽然被扑灭了,但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这个弹丸之地,仅仅靠煮盐一项就积攒起泼天的财富,最终有能力与正处于巅峰时期的西汉王朝分庭抗礼,不禁让世人大吃了一惊!


  小小的一口盐,它重大的战略意义终于被清楚认识,几年以后,朝廷派重兵军管了这个神秘的盐业基地,这个苏北小渔村一夜成名并不断膨胀,许多年以后,它干脆被命名为“盐城”!《史记》记载,“东南有海盐之饶”,指的就是盐城。

  在盐城,同样的出土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在其他几条运河边还发掘出三块类似的大铁块,示意图被画了出来:据估计,这样的铁块总共应该有7块,7块不规则的大铁拼凑在一起,最后是一块接近万公斤的庞大铁盘。这么笨重的一块铁盘,20个壮汉都抬不动,它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盘铁之所以被切割成不规则的许多块,是为了统治的需要。通过对生产工具的控制轻松完成了对一家一户盐民的身心控制,10户左右的人家组合成一个生产小组,每个家庭执掌其中的一块,只有当所有的铁块拼凑到一起时,才能开锅煮盐。——这样的精心策划,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付私盐。

  2000多年以来:草木灰都是最重要的脱水工具,含丰富盐分的海水被草木灰多次浓缩以后,成为卤水,被引进锅炉房。

  锅炉房里,高浓度的盐水被倒进大铁锅,三口大锅成阶梯排列。高浓度的卤水被传递到下一个铁锅,炉子里火光冲天,据考证,室内的温度可能已经达到70度,专家指出:在这样的高温下,盐工们几乎是赤身裸体地工作。这样的恶劣环境,对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消耗。

  盐水在煮开的铁锅里沸腾,有经验的盐工能在一秒钟之内,判断出盐水是否达到结晶的程度,他一声令下,往滚开的锅里飞快投入盐母,刹那间白色的蒸汽弥漫了整个棚子。盐民们望眼欲穿的白花花的海盐终于出炉了。这就是盐城地区出产的淮盐!它晶莹剔透,如粉妆玉琢!光绪年间的《盐法志》记载:“品天下之盐,以淮南之熬于盘者为极品”。淮盐又以洁白著称,并微微发青。宋朝大词人周邦彦《少年游》描述:“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盐业生产的发展经历多次技术革命;其中在铁盘上熬盐的历史最悠久,最后才发展到今天的晒盐。熬出来的盐是白色粉末;晒出来的盐是大的颗粒。煮海水造盐是最为漫长的一段时期,从明朝后期开始,沿海一带开始直接引海水晒盐。

  以盐城为中心的两淮地区所出产的海盐,凝聚了无数盐工无穷的心血,以其卓越的盐味、盐色和盐质名闻天下,行销四海,创下了“吴盐如花皎白雪”的美名,也为历代统治者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最重要的是,由于盐城的盐产量太大,举国上下无可替代,从而奠定了盐城空前的战略地位,几乎左右朝局。《宋史》记载:北宋全国的赋税,盐利占到一半!南宋时期更占到全国总收入的83%,南宋半壁江山维持152年,经济上主要靠盐业支撑。明清两朝,两淮盐业更达到极盛,清朝嘉庆年间《两淮盐法志》记载:“山海天地之藏,其有关于国计民生者,盐课居赋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并有“两淮盐赋甲天下”之说。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2000多年以来,整个盐城地区就是一块巨大的滩涂,数以万计的盐工被牢牢禁锢在这片500公里长的大海滩上,煮海晒盐,日夜不休。

  1813年,一个叫黄至筠的山西人来扬州最繁荣的东关,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宅子,这是一所空前绝后的私家园林,叫个园。这座园林,怪石突兀、假山纵横竹影飘香,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古典美。当时估计要耗费600万两白银,相当于整个江苏省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黄至筠究竟有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养了一个200多人的戏班子,他们家用人参喂鸡,每吃一个鸡蛋相当于吃掉1两白银。园子里的假山,有的是用白银浇铸的,每座重达千斤,因为无人能够偷盗,故称为“没奈何”。以黄至筠开始,类似这样的大的园林在扬州又先后建起200多处,扬州的园林区别于苏州,以考究和奢华著称,。盐商们尽情地过着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浮华生活。 “扬州名园甲江左,粉黛绮罗甲天下”!真的是一掷万金,挥霍无度!

  这么多的有钱人,在同一段时间,集中在同一个地区,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不多见,那么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积攒起数以百万计的家产,这应该不是什么一星半点的小买卖,他们的周围一定存在着巨大的财源,他们一定做着某种纵横天下的大生意,那么,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做着什么生意呢?

  这是一条非常繁忙的运输路线:描绘了清朝中叶由盐城到扬州的主要航道,运河弯弯曲曲,连接起盐城13个主要的大盐场,经过苏杭灌溉总渠,抵达扬州码头,辗转进入长江航道,或经淮安运送到安徽湖南江西;或者从京杭大运河直接北上。

  据估计,当时在扬州集散的盐达到10亿公斤。200年以前,扬州迅速膨胀成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正是因为贩卖盐城的盐,积累了扬州盐商的巨大财富。

  大的盐商都盘踞在扬州,因为那里歌舞升平,无限风光。但为了组织生产和管理的方便,大盐商的派出机构和一些小的盐商陆续来到盐城。盐商来了,带来了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盐城,充满了计谋、机遇、冒险和腐败,正是冒险家的乐园。

  这就是在盐城很有名气的鲍氏大楼,它被完整保存在东台县安丰一条街上,它具有安徽皖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它有木结构的表现形式和雕梁画栋的图样;正厅和方厅转弯相连;还有高大的马头墙和风火墙;以及精致的砖雕。

  这是一个专门为贩运淮盐而建设的大钱庄,巨大的吞吐量,再加上有水匪,已经不足以用现金来结算,由于盐商的雄厚财力以及盐税在国家收入中所占的地位,汇兑事业也迅速发展,“淮南淮北生意好,安丰新添会票人。”钱庄、当铺都相当发达。盐商虽然在扬州,但结算却在盐城。

  安丰古街,长达7里长的一条商业街,楼堂馆所密密麻麻,。是盐商们休息娱乐的栖息地,遥想当年,安丰镇上连台戏不断,当地的淮剧连续上演两三个月,歌舞饮宴,彻夜不休。

本篇文章共有 2 页,当前为第 1 页 1 2 下一页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