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莆田·妈祖信仰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5日 21:40)
编导:高跃 摄像:张巍
这里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人对于女性奉为最高地位“天后妈祖”的诞生地。从人们真正认识到大海的伟大那天起,心底里就产生了崇拜海洋的情结,这种感情抒发于信仰领域,便造成了航海保护神的崇拜——妈祖崇拜。
航海者在海上遇难时,人们大多想起的是类似母亲的妈祖,这便造成了很多妈祖显灵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有人说:神话既是科学蒙昧时代人类的某种思想迷信的反映,也是人类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在莆田市沿海居住着的渔民们还保留着千年来遗存至今以溶入他们生活中的民间习俗。他们所供奉祭祀的正是被人们奉为中国海上女神妈祖。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渔民更是把她奉为他们心目中的保护神,他们信奉妈祖可以保佑他们出海捕鱼的亲人们平安归来。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文化,莆仙文化就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莆仙”为莆田、仙游两县的合称,今均属福建省莆田市管辖。这两县连成一片,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湄州湾以北,与台湾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全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莆仙文化又自成体系,因而在历史上自然成为一个行政单位,是宋、元两代先后为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所驻扎和管辖的地区。在明、清两朝,莆、仙二县是构成“八闽”之一的兴化府,通称“兴化”或“兴安”。自古以来,莆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文化,展现着种种神秘的色彩。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宋代,莆仙文化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辉煌灿烂局面。文化教育兴盛,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莆仙文化也深受儒教、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强调积善消恶,表现出“向善”行为准则和以“向善”为中心的信仰支柱。发展至明代,莆仙荣获了“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莆仙文化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但它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莆田地区最具特色当属海洋文化也就是妈祖文化它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它有别于西方的海洋文化。
宋朝至元代也正是中国航海事业空前发展时期。莆田市东濒大海,湄州湾秀屿巷的特殊位置,是妈祖信仰神话传说产生的地理因素。湄州系海滨孤岛,岛上居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生活上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祈福平安,自求多福。妈祖信仰也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湄州屿居民很自然地就会信赖她,崇拜她,传播她的拯危救难,济世救人的事迹。她渡海救难而自己身亡,人们不愿她死去而化为升天,成为民间的保护神。也势所必然地为她立庙供奉。定期祷告致祭,祈求继续保佑他们平安过日子。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曾有过的。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航海事业在宋代以后的各个王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海神妈祖又是航海者的精神支柱。那么,从朝廷至百姓,特别是渔民们对妈祖的信仰信赖就顺理成章了。
清朝康熙年间,施琅率水军攻克台湾,上奏朝廷是得海神天妃的帮助,康熙皇帝欣喜之余,于第二年赐封为“护国庇民”的“仁慈天后”,把妈祖封号由“妃”“圣母”升格为“天后”,这是人间女性名分品位的最高点。
妈祖的生平,身世据文献记载,妈祖,明名林默,又名林默娘,传说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卒于宋 熙四年(987),在世28年,妈祖本是湄州屿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海滨姑娘,关于妈祖的生平、身世,出生地等事迹,地方文献记载中有一个逐步演变发展的过程,其中虽然含有许多传说附会成分,但她却是莆田市在海内外最有影响的一个历史传奇人物。
在元代的古籍中,才第一次出现了妈祖在世几年的记载,元代程瑞学在《灵慈庙记》中说:神姓林氏,兴化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异,能力拯人患难,室居未三十而卒,宋元裕年间邑人祠之。程瑞学未说明妈祖的出生年代,但第一次提出了她活不到30岁就死了。目前,妈祖的生年有6种说法,卒年也有4种说法。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来源于《敕封天后志》和《天后显圣录》两本书。这两本书有一定的权威性,学者一般都能接受这个说法。根据《敕封天后志》和《天后显圣录》所载,相传妈祖出生于宋建隆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 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只活了28岁的说法已约定成俗。
从宋朝至清朝许多史料都记载妈祖乃湄州人氏,如宋绍兴二十年(1150),寥鹏飞在《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说妈祖“姓林氏,湄州屿人”这篇庙记可以说是迄今年代最早,记载最详的妈祖史料。另外,至今在湄州湾石顶村(原名上林村)的村北石崖上遗存着“天妃故里”和“天妃祖迹,地名上林”的古代石刻。听村上一位老人讲他的祖辈告诉过他妈祖原来就生活在这个岛,他说在他小时候岛上还有口妈祖井,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此事。
说妈祖出生于港里村的一方说,宋元时期湄州岛是个荒僻的小岛,而当时贤良港为繁荣商埠这是事实,如今古码头的建筑遗迹犹存。作为负责沿海治安巡逻的官员都巡检(妈祖的父亲)不可能居于荒僻的岛上。但据宋史料记载,宋时,湄州岛上以有千户人家,有农田数千顷。据明代《兴化府志》记载,湄州屿自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明洪武初年,因蕃寇上岛。湄州岛居民包括林氏妈祖宗族迁居港里,也说明湄州林氏与港里林氏是同宗同源。据考现在湄州岛石顶村还遗存着宋元时期的地面建筑文化层。
对妈祖诞生地的异议各有各的说法和根据,其实,港里村和湄州屿仅一水之隔,近在咫尺,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处同系一地。“本是同根生,何必争名分”。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传说妈祖身着朱服常在海上现身,为航海者护航,故湄州岛妇女为神圣而仿效,但妈祖是神明可穿全红,世人为俗人,所以只取一段红色。以来表示对妈祖的敬奉,也借此保平安。
在湄州岛男人出海捕鱼,女人在家理事。朝夕祈祝妈祖保佑出海家人的平安。湄州岛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头顶发型都是船帆状的。也叫“妈祖髻”。据说妈祖生前就梳这种发式。后人为了仿效妈祖,而形成为习俗,也希望得到妈祖的庇护。
妈祖祭祀活动,有独特的方式与内容。但凡有奉祀妈祖的宫庙,其祭祀活动方式与内容也大致相同,其中尤以莆田湄州祖庙最为典型。
责编:王雪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