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六月六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7日 17:45)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 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 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自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 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 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 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 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 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 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 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 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 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节日传说: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 《南龙志·地理志》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 然,呼为六月六。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 预祝五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 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 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 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 人民因此每年农在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 示子孙延续、五谷丰收,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叫抵师的布依族后生,聪明能干,开朗乐观,而且有动人的歌喉。他常在农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声和人品感动了玉帝的一个女儿,她下到人间与抵师结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让玉帝知道,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离别时,仙女含泪送给抵师一只宝葫芦,告诉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将在南天门与他遥见一面。抵师遵嘱不再续娶,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边与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尽天年为止。后来,布依族人民为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和表达对仙女赠送宝葫芦的谢意,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节日里,家家户户采购节日用品,包煮各式各色粽子。男女青年谈情说爱,选择意中人。据说这天选中对象的人将会很幸福,因为他(她)将得到抵师和仙女的保佑。
在安龙一带,这一节日则是有纪念人民反抗斗争胜利的意义。相传,清同治九年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大地主刘四,屠杀安龙布依族群众。人民不畏强暴,当即起来反抗,于六月六日这天击败敌人。于是人们在这一节日中加进了纪念人民起义胜利的内容。
责编:郭翠潇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