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民间艺术

走出黄土地的安塞民间艺术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08日 14:33

  记者近日来到古为边关要塞的陕西安塞县,探访充满神奇色彩并已走出黄土地的安塞民间艺术。

  安塞地处炎黄文化发祥地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独特的地域和历史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中国几千年流传的民间艺术代表--绘画、剪纸、腰鼓、泥塑等艺术形式都在这里盛开出朵朵艺术奇葩。记者在安塞县城中心位置看到,占地26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颇为引人瞩目。文化馆馆长殷宇鹏介绍说,目前,馆内收藏和陈列的有农民画1500幅、剪纸17000幅、泥塑1300件,腰鼓展厅正在修建之中。

  细细品味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作品后发现,不论是采取哪种艺术形式,它们无不以其独特的理解和手法生动地表现出生活百态:农民老大娘常振芳的作品《十二生肖闹秧歌》中,黄牛吹着喇叭,老虎敲腰鼓,老龙打伞,兔子打锣,农村正月里闹秧歌的热闹和喜庆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农民画作品《牛头》以象征性的手法,用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装饰花样,塑造出亲切、忠厚的老黄牛形象;其他作品如《毛猴吃烟》,《回娘家》,《大公鸡》,或稚趣天真,或幽默生动,或雄健有力,无不让人回味。

  记者注意到,安塞民间艺术能手大多是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的作品既有原始图腾,又有宗教文化;既有日常见的花鸟走兽,也有春播秋收的劳动场面。其夸张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当地农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热情,与古老陕北的自然风俗气质一脉相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塞民间艺术就是黄土高原风情和文化的缩影。

  殷宇鹏告诉记者,黄土地的宽厚,孕育出了艺术的质朴。如果说安塞的剪纸和农民画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感觉印象的话,那么融鼓韵、鼓神、鼓情于一体的安塞腰鼓则展现了一种豪放欢快的情趣,给人以力与美的享受。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430多名腰鼓高手进行的团体表演,受到亚洲各地朋友的称赞。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享誉中外。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民间艺术,独特的民间艺术以其独具的个性走出黄土地。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安塞民间艺术在全国频频获奖,一些代表作品纷纷被各大美术馆收藏。安塞县还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剪纸艺术之乡”“腰鼓之乡”和“民歌之乡”。(刘书云、胡丹丹)

(编辑:郭翠潇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 安塞:民间艺术产业致富梦想难圆 (2004/10/08/ 14:39)
  • 安塞民间艺术的守望者 (2004/10/08/ 14:36)
  • “一乡一品”会不会让民间艺术“变味” (2004/10/08/ 14:30)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