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学人风采

朝戈金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6日 15:19


  朝戈金,男,蒙古族,1978年至1986年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助教、硕士研究生。1995~1996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7~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获福特基金会项目资助)。1986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任编辑、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等职,现任该所研究员、副所长、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常务)、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民俗学者组织(FFN)通讯会员,美国蒙古学学会会员;《民族文学研究》、《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美国)、《中国文学年鉴》编辑委员会成员。

  学术方向: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多年以来,在新疆、内蒙古等地进行多次田野作业,就民间口头艺术样式作调查。 有专著、译著、专题论文等多种发表,内容涉及文艺学理论、史诗学、口头传统研究等,代表作为《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2000)。

  开设课程:文艺理论,口头理论与口头诗学,北方民族叙事文学。

  重点项目承担

  1) 1987-1990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点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其成果为合著《多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关纪新合著)

  2)1996-1999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口头文学的诗学研究”(与尹虎彬合作)。其成果为系列论文和译著一部。

  3)1997-1999承担了中国社科院院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蒙古口传史诗诗学”课题。其成果为专著《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

  4)2000-2005 承担了中国社科院院级重大项目(A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课题(为课题组第一负责人)。

  5)2002-2003 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口传史诗文本研究”(个人项目)。项目现正在进行中。

  访学研修情况

  1) 1995年8月在芬兰约恩苏参与了由联合国教科文资助的“国际民俗学组织”的暑期研修班(FFSS)。

  2) 1995年9月~1996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3) 1999年9月4~11日,奥地利“萨尔茨堡论坛”之“艺术、宗教与文化构成”分组。

  4) 2001年3月2002年3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学术资助获得与学术活动

  1) 1995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前往芬兰参加FFSS为期两周的学术研讨活动。

  2) 1995年9月获得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资助,前往波士顿进行为期一年访学活动。

  3) 1996年9月在美国获得“官布扎布纪念奖学金”(美国蒙古学会·印第安那大学)资助。

  4) 1999年9月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基金资助,前往奥地利萨尔茨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

  5) 2000年本人学术专著《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6) 2001年,获得福特基金会个人项目资助(individual grant),前往密苏里大学从事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计划。

  7)2001年获得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口头诗学项目资助。

  学术荣誉

  1)2002年,专著《口传史诗诗学》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专著二等奖。

  2)2001年,专著《口传史诗诗学》荣获国家民委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第五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三等奖。

  3)2000年,专著《多种选择的世界》(与关纪新合著)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专著三等奖。

  近年科研成果:

  已出版1部个人学术专著,一部学术合著(二人),译著两种(其中一种为多人合译)并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与关联文章。

  1. 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论文,《东方文学研究集刊(1)》,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长沙,第33-97页(与约翰·迈尔斯·弗里合作)。

  2. 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文章,《读书》2003 第10期第17-21页。

  3. 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笔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Oral Tradition in the Light of Folklore Studies,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25, No.3, May, 2003)

  4. 国外“口头传统”研究和教学实践,载《交流与协作: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文集》,西苑出版社2003年,北京,第54-57页。

  5. 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论文,《文艺研究》2002第4期第99-101页。

  6.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述,载《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张肇忠 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北京 第418-426页。

  7. The Oirat Epic Cycle Jangar, Oral Tradition, Vol. 16, 2001:2, P402~435. (卫拉特史诗《江格尔》论,英文写作,美国《口头传统》第16卷,2001年第二期第402-435页,斯拉维卡出版公司)。

  8.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载裴长洪、刘迎秋主编《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北京,第201-204页。

  9. 中国双语文学: 现状和前景的理论思考,论文,《民族文学论丛》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0年,呼和浩特,第385-397页。

  10. 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论文,9.5千字,《民族艺术》2000第4期第71~79页。

  11. 策马天山:蒙古史诗《江格尔》田野作业散记,10千字,《民族艺术》2000第3期第202~210页。

  12. 问业哈佛, 随笔, 10千字, 《民族艺术》2000第1期第202~208页。

  13. 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 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Theory of Oral Composition: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Chinese Translation)。

  14. 《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专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南宁,328页。

  15. 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南斯拉夫和蒙古史诗田野作业述评,论文,8千字,《民族文学研究》1999:3,Theoretical Concerns on the Oral Epic: Analogy on Field Works in Yugoslavia and Inner Mongolia.

  16. 民族文学中的审美意识,收入《194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昆明,第428-455页。

  17. “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创编”问题,论文,8千字,《中国民俗学年刊》(1999卷) Epic Composition and the "Oral Formulaic Theory"

  18. 口传史诗的误读:朝戈金访谈录,论文,12千字,《民族艺术》1999:1 Misreading of the Oral Epic

  19.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概念、对象和范围,论文,10千字 《民族文学研究》1998:2 Definition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Literature

  20. "Mongolian Oral Epic Poetry: An Overview", Oral Tradition, Slavica, vol. 12, No. 2, 1997. 322~36. (中国蒙古史诗概观,英文写作,美国《口头传统》,1997年第2 卷,第322~36页,斯拉维卡出版公司)。

(编辑:郭翠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