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风俗细说 > 正文

地摊戏:“吼”在西北千家万户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1日 15:58)

  新华社银川1月11日专电(记者孟昭丽 何丰伦)随着许多地方戏曲、曲艺的逐步衰落,而一种融合地方戏曲和曲艺等特征的地摊戏,却在西北农村广为流传。

  冬季夜晚7点,夏季夜晚8点,在宁夏隆德县新世纪城前,一群戏曲业余爱好者就会准时出现在这里。幽暗的街灯下,一阵阵铿锵锣鼓与梆子响起,打破夜色的沉静。随后,演员们吼起秦腔,不一会儿,浓厚的地域乡音就引来了四面八方的群众。一些观众沉醉于美妙的乐曲之中,竖耳聆听;一些观众则跃跃欲试,加入了演唱者的队伍。

  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村,尤其是农闲时间,地摊戏随处可见。村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随意选择乐器,二胡、板胡、三弦子,甚至是扬琴、琵琶、锣鼓都可以。在表演场上,村民们更是各显才艺,秦腔、小曲子、小调都可以,主要是为了一个热闹。闲暇的时候,各村里的能人还会编排一些剧目,走村串户表演,村村之间互相交流。

  在西安古城墙下,地摊戏亦甚兴。摸不准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远远就可以看见青色大墙边,黑压压一片人海,近看围绕着地摊戏,卖茶的、卖饭的、拔牙的、看相的、捏面人的比比皆是。

  地摊戏流行在西北,是秦腔、眉户戏和当地的小曲、小调糅合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有说有唱,唱腔老而缓慢,幽而雅,柔和而动听。地摊戏出场人物少,服装、道具简单,同时不受地点限制,随时可以演出,广受当地群众喜欢。

  宁夏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秦发生说,地摊戏能够在西北流行的原因是:使用地方方言、曲调形式也是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道具简单,操作方便,符合农村的消费生活水平,创作的素材也来源于当地农村,老百姓爱看。

责编:郭翠潇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