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为保护民间文化 北京西城区扶持15家“家庭艺术馆”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4:39 来源:北京日报

  摸清民间文化家底,挖掘整理绝技、绝唱资料,推进“文化兴区”――西城扶持15家“家庭艺术馆”

  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城区深入挖掘、保护民间文化,促进“文化兴区”发展战略的施行,取得实效。近年来,该区举各方之力开展民间文化普查,挖掘整理民间绝技、绝唱资料,重点扶持15家“家庭艺术馆

  ”,使民间艺术之花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西城是首都的中心城区之一,历史上也是元、明、清三代古都的西半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散落民间的身怀绝技者不可估量。该区提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重点挖掘、保护、弘扬民间文化。为了摸清“家底”,区文化委员会随即在全区范围开展了手工艺术制作和艺术收藏特色家庭的调查。文化委、文化馆、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巷,一户户摸查。有的老艺人不常在一处居住,工作人员顶风冒雪,一次次上门,一次次撞锁;有的老艺人搬家去了远郊区县,他们一路寻访,按图索骥;还有个别老艺人,心存顾虑,不愿让世人知晓自己的绝活儿,他们就一遍遍耐心开导……

  全区175户手工艺术制作家庭和55户收藏家庭的底数被查清。分析之后,他们总结出全区民间收藏和民间艺术制作的几个特点:首先是范围广、种类多。民间艺术家庭涉及鬃人、泥塑、剪纸、根雕、蛋雕等二十多种;收藏之家中,既有包括字画、古董、乐器在内的“大收藏”,也有号外、火花、扑克等“小收藏”。其次,民间收藏家、艺术家的层次、造诣较高,不少人分别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的“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享誉海内外。第三,这些收藏、艺术家庭虽然根植于基层,但有着较高的文化意识,不但积极参与各种国内外文化活动,还向百姓普及民间文化知识,有的人还努力把民间文化推向市场。这些,都为全区文化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普查基础上,西城区启动了以“家庭艺术馆”为主体、重点扶持民间技艺传承的工程。鬃人白、面人张、剪纸刘韧、核雕丁月华等15个手工艺之家挂牌成为“家庭艺术馆”,至今吸引中外游客上万人次。这些家庭所掌握的技艺涉及十多种,无风放飞的鹰风筝、蛋壳彩绘仕女、身着戏服在铜盘上跳跃的鬃人、半个核桃壳里上演“八仙传说”……精美的手工艺品成为海内外客人“追捧”的新目标。老艺人的寓所,成了民间艺术的展示之地、弘扬之所。

  一批手工艺人还走进高校、中小学、社区,办讲座,传技艺。面人制作者张宝琳从慕名而来的民间爱好者中选定了两位徒弟,手把手地传授绝活。跨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已是面人张、剪纸刘韧等一些艺人习以为常的出访。

  此外,西城区还对民间艺术的重点门类、重点项目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其中,毛猴曹、面人张、刘韧剪纸、岔曲等绝技、绝唱已被整理出文字、音像资料,正式出书、制成光盘。区文化委副主任陈洪成透露,在即将竣工的西城区新文化馆里,他们将开设民俗文化展室,长期介绍、展示各种绝技,让更多的人能在固定场所了解到民间文化。(记者陈红梅 通讯员徐晓辉)

责编:郭翠潇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