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舞气柑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7日 16:48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故八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既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
此节,在两汉时已初具雏形,其时在立秋日。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咏月等活动。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每年八月十五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宝囊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一天,休假三日,仍编为令。”可见在唐开元年间,因唐玄宗生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那时是叫“千秋节”的。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自古以来,在中秋节之夜,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之俗,阖家欢聚一堂,故又称“团圆节”。
在旧时,成都并川西一带每逢中秋节之夜,还有儿童“舞气柑”之俗。气柑,是川西坝人对柚子的俗称。柚子有“沙田柚”、“文旦柚”等品种,过去,在四川以梁平柚子最为著名。
所谓“舞气柑”,有两种舞法——
一种是以神香插满气柑而舞,名曰“舞流星香球”。近人冯家吉在其《锦城竹枝词百咏》中有一首专写此俗:
茶半温时酒半酣,
家人夜饮作清谈。
儿童月饼才分得,
又插香球舞气柑。
另一种则叫“耍龙灯”,是用一斗碗大的气柑作龙头,细篾片弯曲后贴上纸牙、纸舌、纸胡须,以两枚油槵子(即“无患子”, 一种落叶乔木, 果皮可带肥皂,核可作念珠) 作眼珠,擦上两只角,再在龙头下方插一细竹竿,儿童手持飞舞,煞是有趣。时至今日,“舞气柑”之俗已不复见,但每逢中秋佳节,阖家欢聚,赏月、吃月饼之俗仍然盛行民间。(郑沛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