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间跳动的精灵
------——皮影的辉煌与失落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17日 21:00
9月19日至21日,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剧团将在北京北兵马司北剧场连演3天6场。这是一场“价值连城”的演出。策划人李戈称:“之所以选择环县道情皮影剧团,就是因为它的皮影戏保存得相当完好,至今仍然保存有‘花音弹板、伤音弹板、花音飞板、伤音飞板’四大调式。演出剧目都是口口相传,历经几百年保存至今。所用来表演的皮影影人、场景,最晚的也是清朝年间的皮影,价值连城。”
没有电话的剧团团长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北兵马司北剧场的演出通知上这样写着。也许还有策划人李戈“价值连城”四字评语引发了记者的好奇心,于是决定采访环县道情皮影剧团团长、皮影大师史呈林。
史呈林,跟他带领的环县道情皮影剧团一样不凡。1987年以来,由他带领的中国甘肃民间皮影艺术团先后在罗马、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等13个城市演出了24场环县道情皮影,被当地媒体誉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团”。在意大利,很多观众涌到后台,希望弄清白布后面的故事,更有人愿意出价5万美元购买该团的牛皮影人道具,却被婉言谢绝。他的艺术团近期还将赴葡萄牙和法国进行巡回演出,当地政府也在努力为道情皮影申请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这样一个不凡的艺人,剧团和家里均无电话。剧场方面、演出策划人无奈地说:“要找史呈林,那只能等他18日进京再说。”
一部电话,也许可以折射出一门古老艺术的尴尬现状。
“道情绝技”会失传吗?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从北京到环县尚无火车直达,最近的路线是乘坐飞机或火车到银川,再换乘汽车。全部路程要花费8至20小时,若遇大雪封山,更难以预计……
环县古称环州,是正宗陇东道情的故乡。陇东道情的精髓是环县道情。它与牛皮灯影相互结合,美妙绝伦,相得益彰。以灯光下的“纸亮”为舞台,四五人就可进行演出。环县道情皮影全部道具仅装两只木箱而已,一条毛驴就可以驮着走乡串户巡回演出,号称“吼塌窖”。
皮影是选用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透明显色、适用性强、经久耐用的优质牛皮制作。在制作时,巧妙地继承了以“镂空”为主的剪纸手法,先用铁笔将样稿刻画在处理好的牛皮上,皮影的着色,以黑、红、黄、绿为主,热冷色对比强烈,在使用上讲究纯用,极少调和,使投影在亮幕上的影件颜色纯正绚丽。据说环县保存了上百年的一些皮影的色彩更艳。留住颜色的是皮影复杂的制作工艺。一个皮影人物的制作过程极为繁琐,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
皮影人物的造型都体现了头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的特点。造型设计时,不仅男女有别,而且人物身份性格不同,则相貌各异。皮影制作要求工匠的手艺必须熟练,否则刮出来的皮薄厚不均就没法用了。后面的镂刻等工序则要求更高,一个皮影人要刻3000多刀,多的要用30把以上刀具。但环县目前真正掌握皮影制作方法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一些老艺人使用的土办法会的人越来越少。比如一种很老的土办法就是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其脱水发汗。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的速度快慢。现在很多人甚至不懂得在电熨斗上弹水试温度了。
会演皮影戏的人也不多了。被称为皮影戏大师的史呈林祖传学唱皮影,他从17岁就开始表演,至今已经过了40年。但他的儿子就不学。因为学皮影远不如出外打工挣的钱多。演员演一天收入是10元钱。
光亮与灰暗的宿命
皮影戏最早起源于哪里,有各种不同说法。《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设帐幕、夜张灯烛,让汉武帝另坐他幕观看影子,已构成影戏雏形。
皮影戏在我国最红火的时候,从元明开始以地方分为不同流派,如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北京皮影、湖北皮影、四川皮影、云南皮影、东北皮影、湖南——广东皮影等,各流派皮影人物造型都有不同,也都有各自的拿手曲目。1796至1800年(清嘉庆元年至五年)之间,当时“白莲教”起事,民间谣传:白莲教徒善用纸人组马,涂以人血即活,指挥驱使,兵源不足。有御史妄奏影戏班的影人与纸人纸兵同,诬陷操影戏者是“悬打匪”。于是严缉影戏艺人,迫使北京城内的影戏班子全部解散……嘉庆帝在位时曾五次颁诏禁戏,令烧毁戏箱,驱杀艺人,直至25年后到1821年道光即位后,影戏在全国才渐渐恢复起来。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皮影研究院、皮影博物馆。尤其是德国吕贝克木偶皮影博物馆,里面有大量珍贵的中国皮影收藏,是他们的馆藏重点。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至今都有皮影演出。但国内皮影艺术处境并不妙。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国内只剩下几个皮影戏表演团,且多是政府为不让其消亡而保存下来的。剧团多数已经无真人演唱,演出时只能放录音。演员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后继无人。目前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像过去那样行走四方,到处演出的纯粹民间的皮影剧团已经基本没有。”
在许多地方,皮影正在成为一种热门的民间艺术收藏,但这并非全是件好事。李戈认为,刻工再精美、历史再久远的皮影,如果无人会操纵表演,无人给其血液般的唱腔,它只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虽然有价值但却没有生命,就如同珍稀动物的标本,留给后人最多的只有遗憾。
这中间也有些令人乐观的消息。中断11年之久的第二届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大赛将于9月22日至28日在广州举行,其规模大大超过了上一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树同先生将其收藏了25年的皮影收藏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并由中国美院专设皮影博物馆展出。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艺术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和传统表演艺术(如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承,不是一句话,一件事,一次演出,它需要更多的责任和无数人的努力。●余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