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仓”藏族婚礼歌中的文化透视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9日 22:18
岗 措
婚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主要手段。“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俗话,道出了婚姻与人类自身的生产息息相关的朴素的道理。尽管如此,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民族的婚礼仪式各不相同,甚至在一个民族内部,也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吸收外来民族文化的程度不同,而呈现出的仪式状态也不一样。下面通过对青海省海东区的藏族婚礼歌的透视,来谈谈其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一、“卓仓”藏族的来历
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区的藏族,自称为“卓仓哇”。居住在乐都县、平安县、湟中县等地区,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即卓仓七条沟的说法。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属于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区。与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有些村庄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有的是纯藏族村紧靠着纯汉族村的。关于它的来历,据说最早来自于西藏。公元9世纪末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朗达玛被杀后,吐蕃本部立刻陷入一场混乱,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在各自母系贵族势力的支持下,分别自立为王,分裂割据一方。朗达玛的儿子沃松来到阿里地区,建立了阿里王系,著名的古格王朝就是他的后代建立起来的。他的第四世孙赤德从后藏来到青海湖一带,在当地统治首领,即吐着统一时期的守关将领的拥戴下,逐渐建立起了势力强大的角厮罗政权,掌握着青海东部和甘肃西部,即古丝绸之路的统治权,与宋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角厮罗政权的中心地就在今天的乐都县,“卓仓”这一称谓来自于祖先居住地,即今天的西藏后藏地区卓沃隆地方名,“卓”为“卓沃隆”,“仓”为祖系,“卓仓”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部分藏族的语言中现在仍然能够感受到卫藏方言的语音与语调,保留着许多轻声音,与纯正的“安多语”有所不同。同样,他们的婚礼仪式除了有古老的藏族习俗外,还有非常浓厚的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汉民族的封建意识渗透在整个婚礼的过程中。姑娘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长就开始着手为她找婆家,通常是有男孩儿的家,主动上门说亲(媒人都是男性担任),甚至有定娃娃亲的,经过几番商量,若同意这门亲事,就开始向男方列财礼账单。一开始往往要价很高,然后通过媒人说情可以逐渐降价,以显示自家的姑娘不是不值钱,同时在村里的名声也好听。双方达成协议后,就到寺院占卜算卦,择吉日娶亲。喜事一般在腊月二十几日举办。
二、“卓仓”藏族的婚礼歌
在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事先定好的良辰吉日,一大早新娘家的男女老少都已做好了各种准备,上午8、9点钟,村里的乡亲们都陆陆续续地来到新娘家,年长的男性客人们围坐在堂屋的土炕上,喝酒、吃肉、聊天;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围坐在另一间屋子里,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尽情地享受着主人的款待。当酒喝到一定程度时,年轻人中的能歌善舞者就要展示自己的歌喉和舞姿。“卓仓”藏族和广大的青海“安多”藏族一样,十分擅长唱歌,婚礼仪式上的赞歌和祝词是他们最拿手的。歌曲的内容一般是赞美生活、劳动,祝愿在座的宾客吉祥、长寿的。例如:
“给上师喇嘛唱支歌,手中净瓶是天然的,瓶中的净水呈右旋,是上师弘法成功兆;给父辈叔伯唱支歌,手中龙碗是天然的,碗中的美酒呈右旋,是父辈心想事成兆;给母辈姐妹唱支歌,手中奶桶是天然的,桶中的牛奶呈右旋,是母辈心想事成兆。”
由于佛教是藏区主要的宗教形式,其思想意识渗透到了藏民族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歌词中所唱到的“呈右旋”就是佛教思想的反映,转神山、转佛塔、转寺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总要进行的一项宗教活动。转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因此,人们喜欢物体花纹的走向和液体的旋涡方向呈右旋,认为那样是吉祥的征兆。婚礼上人们一边唱一边跳祝福的舞。歌中唱道:
“啊!水和陆地是同时产生的,纯净的河水终要远走,祝远走的河水永吉祥;叶和树是同时生长的,翠绿的叶子终要远走,祝远走的叶子永吉祥;姐姐和妹妹是同时长大的,美丽的姐姐终要远走,祝远走的姐姐永吉祥。”
这时新娘子在母亲的姨娘、姑妈、姐妹们的簇拥下,坐在洁白的羊毛毡毯上,身穿漂亮的嫁衣,由一位姨妈准备给她梳新娘的头,旁边站着几位嗓音非常美妙动听的姑娘开始唱“梳头歌”:
“今早报晓最早的,是那白色的公鸡。白色公鸡知时辰,姑娘我虽不知时,今早不得不早起;绿色布谷懂规矩,姑娘我虽不懂事,今天不得不受约。雄鸡报晓头遍时。父辈不睡早早起,给姑娘穿新嫁衣,美丽嫁衣穿身上,穿上新衣真漂亮;雄鸡报晓二遍时,母辈不睡早早起,给姑娘戴装饰物。珍珠珊瑚戴身上,戴上饰物真漂亮;雄鸡报晓三遍时,兄弟姐妹都起床,给姑娘穿新鞋子,穿上新鞋真漂亮。姑娘头上要抹水,要抹布谷口中水;姑娘的头要梳好,梳头要由母辈梳;姑娘头上要抹油,要抹金黄牛奶油;分发要用金梳子,黄金梳子像百马,母马子马要一百,百匹子马才能梳;发饰要用红珊瑚,珊瑚就像百头牛,母牛子牛要一百,百头子牛才能佩;头顶要戴银云饰,云饰就像百只羊,母羊子羊要一百,百只子羊才够佩。“次日”是那黄金做,黄金雕纹的“次日”,见的多来解的少。当着父辈解下来;“次日”是那白银做,白银雕纹的“次日”,见的多来解的少,当着母辈解下来;“次日”是那黄铜做,黄铜雕纹的“次日”,见的多来解的少,当着亲戚解下来。背发要用金梳分,右边要用银梳分,左边要用钢梳分,金银铜的梳子各一对。绸衣需要十三层,自己没有街上买,现在就要快去买,姑娘需要在此时。”
“卓仓”藏族姑娘在未出嫁前,发式是两根发辫上带一对手工刺绣的饰物,称为“次日”,其上拴着许多铜钱,当姑娘走路和奔跑时,发出清脆的叮当声,是姑娘的重要标志。当姑娘要出嫁时,出嫁的当天要由一位与姑娘家关系密切的妇女(或母亲)给姑娘梳“嫁娘头”,因为这对那位姑娘来说是人生路程上的一大转折,所以要当着大家的面把象征姑娘的饰物取下来,把发式改变成为中间有一根较粗的发辫,两边各有一根较细的发辫,再戴上象征已婚妇女的称为“嘉笼”的饰物。饰物是用布做的,上面钉有许多红珊瑚,这一般是由男方家赠送的财礼之一。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姑娘在陪娘的陪伴下开始磕头,同时由几位姑娘唱“出嫁歌”:
“今早磕头向何方?今早磕头向着天,愿八辐法轮天吉祥;今早磕头向何方?今早磕头向未来,愿未来护法神吉祥;今早磕头向何方?今早磕头向天神,愿天神”三宝都吉祥;今早磕头向何方?今早磕头向灶火,愿招福的灶王吉祥;今早磕头向何方?今早磕头向大地,愿八瓣莲花地吉祥。”
一般认为姑娘出嫁,会把娘家的财气带走,为了不使娘家遭损失,要唱“招福歌”。歌中唱道:
“姑娘我站过的地方,那里有着羊毛团,愿走后日子比毛厚;姑娘我站过的地方,那里有着白海螺,愿走后日子比螺白;姑娘我站过的地方,那里有着坚硬铁,愿走后日子比铁硬;姑娘我站过的地方,那里有着一团火,愿走后日子比火旺。”
过去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一旦出嫁当了媳妇,就得干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无条件侍候好公婆和丈夫,照顾好孩子,一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候。所以每一个姑娘在迈出自家的大门去一个陌生的家里生活时,都有一种凄凉、悲痛的感觉。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不可抗拒的命运。虽然如今社会发展进步了,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婚姻也比过去自由多了,但当姑娘将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家,离开父母时,心情同样是不能平静的。所以,这种离别惆怅的歌至今还在传唱着。例如有首歌这样唱道:
“去年的今天这时候,姑娘我在高高空中乐,媒人你从远远地方来;今年的今天这时候,媒人你高高空中坐,姑娘我大地路条条;我是岩石山上小雕,推我下岩的是猎人;我是大海中的金鱼,钓我起来的是渔人;我是父母身边爱女,嫁我出去的是媒人。我那慈祥的父亲,冒着严寒去上部,上部卫藏买块布;冒着大雨去下部,下部内地买件冷不辞劳苦去尼泊尔,尼泊尔地买块布;三个地方买的衣,穿在姑娘我身上,父亲恩德我无法报,无法报恩我心惆怅。我那慈爱的母亲,怀胎九月又十日,双乳喂养暖全身,香甜美食让给我。小襟盖身像朵云,大襟盖身像太阳,母亲恩德我无法报,无法报恩我心悲哀。姐姐是那高耸的树,高高大树根扎得深,妹妹我是河边的露,露珠不知该去何方?姐姐已成家立了业,妹妹我要去新地方,新地方是那陌生地,嫁出去的我真可怜!”
在舅舅的陪同下,姑娘挥泪骑马开始踏上前往婆家的路。
这时婆家的情景与娘家的截然不同,他们是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屋里屋外装饰一新,炕上铺着洁白的羊毛毡毯和西藏的“卡垫”(羊毛地毯),村里的乡亲们欢聚在一起,喝着酥油茶,海阔天空地聊着,年轻人们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始亮开嗓门对歌,歌的内容大多是赞美主人家的富裕、兴旺,以及祝愿主人家的生活将来愈来愈幸福。对歌一般使用问答形式。当送亲的队伍到离村口不远的地方时,婆家迎亲的队伍中要派一名英俊、聪敏、口才好的年方十八的青年,右手拿着长长的哈达,左手举着盛满美酒的酒壶,头戴狐皮帽,骑一匹快马来到送亲的队伍前,快速下马跪下,口中一边连珠炮似地致词,一边向女方的舅舅献哈达、献美酒,然后快速上马逃跑。就在这时送亲队伍中的小伙子们也不甘示弱地上马追赶并抢狐皮帽,双方进行一番热闹而又激烈的拼抢后,总让迎亲队中的小伙子赢着回去,大伙在后面吹口哨、大声叫喊,恰似那古战场上的战斗情景。如此进行三次,第三次送亲队已进入村口,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在道路两旁看热闹、助威,叫喊声、口哨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声势造得越大越好,场面越热闹越好,这样越表示婆家的面子大,同时也表示对送亲队伍的热烈欢迎。这时由男方家的母辈们走上前来准备牵马迎接,骑在马上的女方的舅舅和客人们要千方百计地让马左拐右转,不让她们抓住缰绳。母辈们也不甘示弱,壮着胆子想办法抓住缰绳,一边牢牢牵着马,一边与舅舅对着歌走向男方家。迎亲歌的歌中唱道:
“(齐唱)好啊好啊今早好,今早的天亮得好,今早的鸡。叫得好,山顶太阳升得好,山腰佛塔建得好,山下供品献得好,舅舅姨妈见得好。
(舅)今早太阳升何方?中午太阳升何方?下午太阳升何方?
(姨)今早太阳升山顶,红色岩山似佛像,神仙般的贵客要来临。中午太阳升水中,清澈的河水像净水,净水般的贵客要来临;下午太阳升草原,辽阔的草原开满花,花朵般的贵客要来临。大鹏鸟从空中来,百鸟立刻迎上前,有失远迎请原谅。雄狮从雪山中来,百狮立刻迎上前,有失远迎请原谅。舅舅你从东方来,姨妈我立刻迎上前,有失远迎请原谅。
(舅)大鹏鸟从空中来,百鸟立刻迎上前,不必客气感谢你;雄狮从雪山中来,百狮立刻迎上前,不必客气感谢你;舅舅我从东方来,姨妈你立刻迎上前,不必客气感谢你。”
唱着唱着到了男方家门口,一位身穿盛装的小伙子把一块洁白的毡毯铺在马下,手捧哈达行下马礼,他高声说道:
“呀!我把一块来自西藏圣地的洁白的毡毯铺在马下。上面摆满了青棵、羊毛和松柏枝,请舅舅们下马来。”
但是,舅舅们骑在马上越发傲气,高仰着头,歪骑着马,领头的舅舅说:“我们要求在白毡上铺红毡,红毡上铺丝毯,你们如此怠慢我们,我们决不下马。”婆家又派出一位能言善辩的小伙子,在白毡上铺一块丝毯,然后笑盈盈地手捧哈达说:“南方的玉龙从空中到来时,洁白的云朵前去迎的好;大鹏鸟从空中到来时,五彩的百鸟前去迎的好,舅舅你从东方到来时,亲家我行的下马礼好,红似檀香树的丝毯上有青棵、羊毛和松柏枝,恳求舅舅们下马来。”这一次骑在马上的人们把身子正过来,高扬的头微微低下来,脸上有了些笑容。不过还是不满意,领头的舅舅说:“我们把家中的宝贝、美丽的鲜花、父母的心肝、同伴中的位使者送到你家来,你们的下马礼如此简单,我们不满意。我们要更隆重的下马礼。”婆家赶快又派出一位出众的男子,把一块绸毯铺在丝毯上,手捧哈达唱道:“南方的玉龙从空中到来时,……红似檀香树的绸毯上有青棵、羊毛和松柏枝,心胸宽阔的舅舅们,恳请你们下马来。”舅舅们这时已心满意足,大家都满脸微笑,正要准备下马时,突然从送亲的队伍中响起了一声呼唤声,一位男子策马来到队伍的前边,显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对亲家说:“藏族古老的谚语中说:‘需要时是头顶的饰物,不要时是门口的石头。’当初提亲时,你们把我媒人当国王,如今事已成功,就把我媒人当佣人。治病救了命以后,忘了医生的,除了你们我没见过。我不发怒时像菩萨,发起怒来像马鸣金刚。”话音刚落,从亲家中走出一位主持婚礼的老者,满面笑容地迎上前说:“不要生气可敬的恩人,不是我们忘了你大媒人,而是一来我们太忙了没顾上,二来下马礼的规矩就是这样,我们不会忘记你大媒人的。”说完立刻吩咐人向媒人行下马礼,一位英俊的小伙子手捧哈达恭恭敬敬地献给了媒人。然后,面对着送亲的马队,高声唱道:
“我手中的哈达是卫藏的哈达,是喇嘛手中的护身结;是内地的吉祥物,是王后宫中的物品;是雪域高原的哈达,是有益于婚姻的哈达。这哈达宽又长,长度能达十八丈,挂在舅舅的脖颈能拖地,这样哈达献给所有的送亲人,恳求舅舅们都下马来。”
这时候,舅舅们才高高兴兴地一个个跳下马,步入婆家的院中。
门口有几位青年人手捧着青裸酒,所有送亲的客人,都要先喝一碗才能进门,客人们接过酒碗,先用无名指沾酒向空中弹三下,以敬佛、法、僧三宝,然后一饮而尽。新娘子缓缓进入大门,在院中先向佛像磕头,围绕佛像转三圈,然后由伴娘陪着面向坐北朝南的正屋门站立,婚礼正式开始。舅舅大声喊着让新郎官出来,新郎身穿盛装从新房中走到新娘身边站好。由两位送亲队伍中的年轻人手捧一件新上衣,来到新郎面前举行新郎穿衣仪式(衣服是藏式立领大襟),一边穿衣一边歌唱这件衣服的来历,实际上是对衣服的赞美,赞词中用大量的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赞美衣服的布料、做工。样式和穿上以后的功能。接着另一位男子手捧丝绸细腰带来到新郎面前举行系带仪式,一边系一边唱,赞美带子像彩虹一样系在新郎的腰上,祝他幸福、美满。接着走过来一位品德优秀的大妈,手拿梳子在新娘的头上象征性地梳三下,把新娘身上的饰物都重新摆弄一下,向大伙证示她是已婚妇女,然后与新郎一起在婚礼主持人的指挥下,开始向佛法增三宝、护法神、地方神、祖父、祖母、父母等—一行磕头礼,算正式结婚。
接着新娘在舅舅的陪同下来到厨房,那里男方家的大妈、大嫂们早已煮好了一锅奶茶,盖着的锅盖上面放一把大铜勺,锅台上摆着三个龙碗,正等着新娘子来行祭茶礼。当新娘走进厨房后,舅舅恭恭敬敬地向大妈们献哈达、敬酒,请大妈们揭开锅盖,而大妈们仍然站在灶火旁对舅舅说:“我们的锅盖是金制的,是用108两黄金制的,没有福份的人揭不开,揭盖费要108匹骏马。”
舅舅派一位能言善辩的青年人,手捧哈达和美酒唱道:
“我手中洁白的哈达,是那喇嘛的护身结,是那皇帝的见面礼,是勇士的象征,用 108匹马买来,我把它献给大妈,请你们揭开金制的盖。”
大妈们接着说:
“舅舅你别着急,我们的锅盖是银制的,是用108两银子制的,不是能人揭不开锅,揭盖费要108头奶牛。”舅舅只好把早已准备好的哈达又一次献给大妈们,并恳求道:
“我手中哈达是丝制的,它是卫藏喇嘛的敬供品,是内地皇帝的执法品,是雪域高原的供神品,用108头奶牛买来,我把它献给大妈们,请你们揭开银制的盖。”
大妈们仍然不满意,又一次刁难舅舅说:“我们的锅盖是石制的,重的好象水磨石。我向上揭它却向下拉,没有力气的人揭不开,揭盖费要一百只绵羊。”舅舅又一次手捧哈达唱道:
“我手中洁白的哈达,是喇嘛手中的供品,是皇帝手中的法宝,一万座佛像显真身,是雪域高原的定亲物,是大妈们的吉祥物,是美满婚姻的吉兆,要说这哈达的价值,早已超过百只羊,今天献给大妈们,祝你们生活永远幸福。请你们揭开石头的盖。”
然后向各位大妈、大嫂、大姐们—一敬酒。这时她们才心满意足地揭开了锅盖,领着新娘来到锅灶旁,新娘用铜勺舀起茶高高举起后又倒入锅中,如此进行三次,第四次将茶倒入摆好的三个龙碗中,表示敬献佛、法、僧三宝,同时也表示自己将是这家的掌勺人,应该担负起一家人的饮食生活。在新娘敬茶的同时,两位青年高声唱起了吉祥歌:
“啊!联姻茶!好啊好啊今早好,今早雄鸡叫得好,今早的天亮得好,山顶太阳升得奸,山腰佛塔建得好,山下供品献得好,父辈母辈聚得好。啊!联姻茶!马圈里面拴满马,马匹发展到一千;牛圈里面拴满牛,奶牛发展到一千;羊圈里面关满羊,羊只发展到一千。啊!联姻茶!你是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幸福充满园,你是吉祥的姑娘,带来的吉祥充满园。你是某某家的姑娘,如今是某某家的媳妇。要尊重父母和公婆,要与邻里和睦又团结,家业兴旺又发达,生下三个儿子俩女儿,五个儿女围身边。”
举行完祭茶礼后,妇女们把新娘领到新房让她和伴娘休息,其他人离开新房去忙自己的事。与此同时,主人和客人们按年龄大小分左右依次上炕盘腿坐好,因佛教规矩右为上,所以客人坐右边,主人坐左边,主持婚礼的长者和媒人坐上座,新郎双手捧酒向每一位坐在炕上的人敬酒并表示感谢。这时舅舅站起来把一根缠着白羊毛的马鞭送给新郎,祝他新婚快乐,将来骡马满槽牛羊满圈。新郎要手拿鞭子回新房。这时妇女们开始把煮好的羊肉、猪肉、红糖奶渣糕、青稞酒、奶茶。锅盔饼等美食摆满炕桌,宾主开始开怀畅饮,此时媒人是中心人物,亲家代表手捧奶茶碗唱起了感谢媒人的歌,歌中唱道:
“好啊好啊瓷碗好,手中捧的龙碗好,碗口八辐法轮好,碗腰八大瑞物好,碗底八瓣莲花好,碗中的奶茶香喷喷,献给媒公大恩人。”
接着舅舅的代表也手捧哈达唱起了感谢媒人的歌:
“拿天空做比喻,空中飞翔的是鸟类,飞技出色的是那雄鹰,雄鹰在空中飞翔时,双翼不会碰山头;拿草原做比喻,从犏牛到野牛,所有能跑的动物中,跑得最快的是骏马,骏马在草原奔跑时,四蹄不会有闪失;拿闹市做比喻,老到八十岁,小到七、八岁,最伶牙俐齿的是媒人,智慧如天空广阔,言辞如流水涓涓,妙语如银铃声声。”
媒人听到赞美他的歌声十分高兴。感谢了媒人之后,舅舅们拿出一件黑色印花绸上衣,向大家展示一番,然后大声喊道;“让婆婆上前来。”婆婆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炕前,由两位青年一人抓住一只衣袖,开始行婆婆穿衣礼,他们用歌声讲述这件衣服的来历,以及它的式样、质地、颜色和穿在身上的功能等等,唱得婆婆心花怒放,让婆婆高兴是为了日后婆媳关系融洽,婆婆对媳妇多宽容些。举行完穿衣礼后,宾主们吃肉、喝酒、唱歌、跳舞,尽情地享受,然后婚礼主持人宣布:“今天的婚礼仪式到此结束,从明天起各位客人由亲家的亲戚和朋友们接待,村里还要举行两天赛马、射箭活动,祝各位宾客吉祥、长寿。”
过了两天以后,人们又一次集中在男方家,大家一边畅谈着前两天的新鲜事,一边享受主人的款待,这一天主要吃灌肠和牛、羊的内脏,因为第一天主要吃牛、羊肉。临时灌肠来不及,所以把灌肠留在最后的一天吃。酒足饭饱之后,天已接近傍晚,亲家开始给每一位送亲的客人送礼,礼品是:送亲的领头人和媒人各得一头整猪,加上一草包砖茶(大概十块茶);主要的成员得一只整羊外加一块茶,其余不太重要的成员得一块茶。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以后,一位亲家一方的青年人,手捧哈达唱“结亲歌”:
“说说婚礼的来历,最初婚礼源上天,天堂有位瑜咖女,下嫁龙王做儿媳,天神龙王结亲家。父亲是菩提萨座,母亲是救护度母,媒人是文殊菩萨,媒人习俗由此来;伴娘是妙音仙女,伴娘习俗由此来;婚马是白色神马,婚马习俗由此来;神树枝做彩箭,彩箭习俗由此来;白云黑云来迎亲,迎亲习俗由此来;管家是手持金刚,管家习俗由此来;迎亲官是莲花生,迎官习俗由此来;龙宫宝物做下马垫,马垫习俗由此来;大神梵天带领来,众神六百六十名,下凡龙宫来做客,客人习俗由此来;龙宫摆下大宴会,宴会习俗由此来,结亲习俗由此来。蓝天大地结成亲,天之公主白云朵,下嫁大地做儿媳,媒人是南方白云,婚马是青色玉龙,伴娘是乌黑云朵,六谷庄稼做下马垫,管家是金黄太阳,迎官是银色月亮,所有的生灵来座客,大地摆下结婚宴。汉藏两族结成亲,汉地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当儿媳,公公是南日松赞,婆婆是蔡邦止玛,女婿是松赞干布,媒人是噶尔东赞,汉藏两地摆宴席,结成亲家永幸福。”
如此热闹的婚礼连续举行三天,整个婚礼歌声不断,善于歌唱的人受到大家的赞赏和尊敬。因为他们继承了古老的苯教巫师用歌声讲述历史、传播知识的习俗,人们把唱歌者称为“鲁哇”(即“歌手”)。歌词中常有:“我不明白问鲁哇”的词,可见“鲁哇”的地位之高和“鲁哇”的知识之渊博。如今的青年人虽不是过去的“鲁哇”,但如果哪一位能流利地唱出许多首歌的话,全村的人都会邀请他(她)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那荣誉是无上高贵的。
一展“鲁哇”风姿的主要是婚礼,婚礼歌也称“婚礼组歌”,它分:一、哭嫁歌;二、迎宾歌;三、乐宾歌,其中有许多赞词,如:赞茶。赞酒、赞碗、赞媒人等等;四、送宾歌。每首歌配合一道仪式,每组歌又包括许多种不同的歌:扬茶歌、敬茶歌、献衣歌、邀舞歌、祝福歌等等。婚礼在歌声中开始,又在歌声中结束,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