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民俗频道 > 走进西藏 > 嘉宾文萃 > 正文

只身探密达那寺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3日 15:23

  

摄影/撰稿 孙明光


  这些年,在都市里呆的久了,我便会走向青藏高原。在高原上走的路长了,便就蹲在那些从未有外族人涉足过的地方。就这样,在都市喧嚣与繁华,高原纯净与遥远的往返中体验着快乐,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了。

  藏历铁马年我只身一人在西藏东南、青海西南的结合部转悠了三个月,收获颇丰。值得一提的是我能喝生牛奶了,一次两大碗。这是一个标志,里程碑性质的,说明你在纯牧区的生存能力进入了一个高层次。那会儿,正值盛夏时节,高山牧场上到处飘溢着奶香。牧牛姑娘提着刚挤下的鲜奶走进帐蓬,往你端着的酸奶碗中再加上勺鲜牛奶,酸奶瞬间变的甘甜起来。这可是透着母牛体温的鲜奶哦。而且是不喂饲料,只吃高山草甸纯天然牧草的牦牛奶。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是青藏高原上的牛羊“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矿泉水,尿的是tai tai 口服液”,整个一个绿色环保。作为牧场精华的鲜奶,当然营养丰富,全力支持着我在高原上的体能消耗。

  其实,收获是悄然而至的,让你毫无准备,甚至目瞪口呆。其中达那寺最让人流连忘返。我在达那寺一住就是16天,几乎每天都有新感觉。我见到并拍摄了寺院的所有宝藏,奇特法舞,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当要离开的时候,方才感到她的厚重、亲切、纯真和倾心展现。她藏在深山人不识,竟然有许多个第一。

  达那寺座落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境内的西北端,青海与西藏的交界处,海拔4800米。如今,从省城西宁火车站旁的长途汽车站乘豪华卧铺大巴行驶一千公里可以直达囊谦县。当然,你也可以开(租)越野车前往。我选择卧铺大巴不仅票价只有136元,更主要的是青海省客运公司长途客车上的驾驶员长年行驶在青藏高原上,对各种路况尤其是冰雪险路他们应对自如,又经过严格筛选上岗,可以说个个身怀绝技。我乘的卧铺大巴上午10时从西宁开出,两位师傅轮流驾驶,昼夜兼程,第二天中午就到达了囊谦。从囊谦县就要搭乘便车去往106公里外的吉尼赛乡。便车有大卡车,更多的是吉普车,不一定天天有,但两三天内肯定会有。囊谦在历史上很有名,属于会做生意的康巴人居住地。这里的人们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做生意讲就信誉。找到便车,讲好价格定会将你安全送到。每人二三十元、四五十元不等,完全看双方约定。到吉尼赛乡后还得耐着性子先住一夜,因为乡政府的同志帮你租马雇人还要时间。马是放牧到大山深处吃草的。一般讲用马一天30元,雇马夫一天50元。从吉尼赛乡骑上马经过两天行程方可到达达那寺。租马雇人最好采取接力方式,当然人马返回的时间也应该给人家算钱。

  我在囊谦县碰到了一位电大毕业生洛桑丁增,人们都昵称他洛丁。他被分配到吉尼赛乡小校达那分校做教师。他是达那寺地方人,正要回家看看,我便与他同行。洛丁告诉我来的正是时候,如果早来了赶上5月中旬到7月初,这段时间牧民们都去挖虫草了,要雇马请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到了吉尼赛乡原打算请乡政府给租几匹马,正巧又遇到一支顺路的回程马队,乘马没人骑,给了少许的一点钱,便顺利到达了第一天的住宿地盖加寺。

  盖加寺是目前全藏区最大的尼姑寺院,有尼姑近400人,而且大多数是青年人。她们的唱经非常有名,我在北京时就曾听说一个美国音乐机构要来录音。可见当代信息之灵通。我用DV摄像机拍了尼姑们的生活片断。在我的请求下,盖加寺专门为我举行一场唱经。藏式乐队很完备,长号、唢呐、手铃、大镲样样有。特别是18面立鼓非常有气势,尼姑们击鼓的动作整齐划一,击鼓的力度控制在了七成。每一段经文都有不同的击鼓方法。正是这种张驰有度的节奏,合着尼姑们的唱经声,简直是太绝妙了。她们把音乐这种很“阴性”的物质,表达的如此玄妙,又如此的富有生命感。或许这就是盖加寺尼姑们唱经的本质所在,灵性所在。让我没有料到的是这场特为我而举行的唱经竟然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事后尼姑们说唱经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不能从中间断开。唱经的大经堂是尼姑们自己建起来的,经堂上悬挂的五彩经幡做工精细秀丽,与唱经一样,充满着女性的柔美。

  在藏区当尼姑是一种奉献和自觉。盖加寺的集体收入全都用于寺庙建设。所以,年轻尼姑的生活全由家人提供。每一位新来者,都要去寺院的牧场劳动一年,然后闭关修行一年至三年不等。实际上就是强化精典著作的学习。出来后,再到后勤背水、做饭、喂骡马、干杂役四个月,这才算正式成为盖加寺的一员。

  盖加寺为我们去达那寺提供了骡马,还派了两名尼姑送我们前往,以便把我们骑乘的马匹再赶回来。我们骑马走了8个多小时,从一座大山上下到沟底天快黑了。此地距离达那寺还有6公里,但这里有一组很有灵气的温泉,我决定在这里住一晚上,也是想洗个温泉澡。

  轻便帐房扎在了河床的青草滩上。我和洛丁要把帐房让给两位尼姑,可是她们怎么也不答应。只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借几棵树枝搭上了雨布,马鞍围在外圈,马垫子铺在地上算作当晚的寝室。篝火中奶茶滚好了,酥油拌炒面,还有康巴人喜欢的干肉,又是一顿纯正藏餐。河水声很大,夜里几度醒来,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因为这些年抓生态环保,收缴了猎枪,野生动物繁殖的挺快,其中狼群在壮大,大哈熊也不少。第二天去达那寺跨过铁索吊桥之后果然在泥地上见到了新鲜的熊掌印。幸亏隔着一条河,哈熊没能过来。

  达那寺建在达那山的山腰间,从沟底向山上行走,马儿喘着粗气,大家都下马牵着攀登。每当这时,洛丁和尼姑都会催你骑马上山。其实,这是藏人的习惯,生怕累着了远方来的客人。还有,给客人们选的马大都是行走平稳,没有怪毛病的好马。

  达那寺大约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那时是苯教寺院。现在最古老的建筑是一座叫尕乌拉康的修行宫殿。据说,当年与藏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齐名。尕乌拉康从外形上看,与阿里的苯教建筑风格相仿。在达那寺珍藏的众多文物中,有一座右手掌敬天的苯教佛教,极其珍贵。还有几张古老的苯教唐卡,其太阳神崇拜的苯教标志用金粉绘于其中。

  我们来到达那寺,正好赶上他们的一个宗教节日,周边的牧民群众来了许多。人们转山,礼佛,参加义务劳动。寺院的僧人们则给信教群众上演许多法舞。一段特有的传统法舞中,可以见到佛教传入时的情景。一位从克什米尔来的传教士,名叫公丁,正在用佛教教化当地的人们。而当地人却被化妆成了白猴和灰熊。佛教把未开发的地方都比作荒蛮之地。法舞表现了野人皈依佛门的过程。据当地人讲,传教士后来与当地的一位名门女子结了婚,他们的后代以“达那”为姓相传至今。尕乌拉康因此也就成了藏区最早的佛龛用房。现在达那寺的僧人中有好几位姓“达那”的,并且祖祖辈辈照看着尕乌拉康宫殿。

  达那寺的阿边珠古活佛接待了我。珠古活佛31岁,10年前才座床。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汉语会的不多,但非常聪明。我要给摄像机锂电池充电,他看我组接过太阳能逆变电流充电器后,便能正确掌握,每天帮我充电。他被认定为活佛之前有过21年的牧民生活,所以骑术也非常好。他带我骑马绕道后山,下到5300米的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中。这一组灵塔群共有灵塔37座,分建在左右两边洞中。左边4座,右边33座。灵塔中有三十多种精美的擦擦,一世噶玛巴、千手观音、文殊菩萨的造像都堪称世上绝品。一枚紫色的大拇指甲大小的塔形擦擦被盗墓贼踩成两半,内心里有一小卷用树皮纸做的贝页经文。据说单就这枚塔形小擦擦就有人出价两万元。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之后,总有一些见利忘义之徒,也能嗅到僻远险峻大山中的宝物。当然,达那寺采取了保护措施,四季派僧人日夜守候,严防失盗。我们向格萨尔灵塔献了哈达。珠古活佛高声呼唤着山神祈愿经,向空中抛撒起风马。风马迎风飘浮,在灵塔前久久不愿落下。周边的群山在注视着我们,沉寂了千年的格萨尔战将被再次唤醒,山神在加持护佑着一切善良的人们吉祥幸福。

  达那寺的格萨尔文化之丰富堪称藏区一绝。在格萨尔殿内悬挂着有大鹏、青狼的标本,它们是格萨尔十三位战神威尔玛之一。还有格萨尔用过的铠甲、头盔、毡帽和盾牌。格萨尔妻子的饰物中有一颗九眼石,极其珍贵。古老的格萨尔大将的经文全都用金粉写成。深蓝色的皮纸用藏区特有的狼毒草制作,有微毒,能防止虫蛀。经文夹板是地道的宋代木刻,刻工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达那寺灵塔的遗物,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用碳14测定,属于公元1115年±70年的宋代文物,这个时间和康区土司邦国时代相一致。达那寺格萨尔文化遗存中至今仍有许多谜团。解开这些谜团理应是格萨尔学研究者的责任,我们期待着。

  达那寺现在属于噶举派寺院,俗称白教。噶举派是所有藏传佛教中派系传承发展最多的一派,有四大派八小派之称。而达那寺是八小派中现今唯一一座叶巴噶举寺院。叶巴噶举的创始人叫桑吉耶巴,他一生修建了四座叶巴噶举寺院,其它三座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桑吉耶巴的灵塔就在达那寺大经堂旁边。与其在一起的还有宋代著名的女性佛教大师玛吉拉珍(公元1055-1153年)的灵塔。她是藏密历史上最著名的能断派和息学派的创始人。但两派修行地点、方法各不相同。能断派常在坟场墓地、岩石峻岭、荒无人烟处密法修持;息学派的信奉者要在108个泉边诵颂“泉经”,直至功德圆满。这些历史遗迹都成为今日达那寺的重彩灵光。

  现今世上只有这座保留完整的叶巴噶举寺院了,这和它座落在澜沧江上游腹地不无关系。这里海拔虽然很高,但纬度相对较低,因而沟壑纵横雨量充沛,草原林木植被非常茂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鸡在离我20米处觅食。在林间飞舞的马鸡、松鸡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飞禽不下十几种。我遇见了上百头的白唇鹿。石羊更是大胆地聚集在寺院山坡上,为的是舔食盐分。据僧人介绍,原先石羊会直接来到寺院的庭院中,现在来了许多被牧人抛弃的狗,狗儿不明事理追逐石羊,经过僧人的训斥,狗儿与石羊像似约定了自己的领地。寺外50米处属于石羊,之内属于狗儿,互不干扰。夜色来临,石羊返回高山岩洞,狗儿则担当起卫士的职责。有时半夜突然会群犬狂吠,声势之大,情形之紧迫,让我也跟着紧张。同屋的洛丁告诉我,狼来了。许久,大概是狼走远了,狗儿才慢慢安静下来。

  每天清晨总是被一阵鸟叫声吵醒,我起身推开小窗张望,两米外的另一禅房屋檐下,竟然吊着一个小筐,一对红嘴的乌鸦正在哺乳幼雏。小筐显然是人工安置的。几只岩鸽飞来,在小筐附近觅食,红嘴乌鸦感到了威胁,飞出小筐,叫着驱赶岩鸽。岩鸽飞走又飞来,红嘴乌鸦总是叫声不止。哦,该起床了,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

  洛丁老师来了,一群由寺院暂时代管的乡小分校的学生非常高兴,他要为学生们过林卡,一种夏令营似的活动,寺院积极配合。孩子们在林间读书,在温泉里洗澡,在草地上游戏,唱歌跳舞,是如此的快乐和自由。

  我要离开达那寺了,珠古活佛把他的马借给了我,还派了一名寺院的老工友专程送我。在返程途中,要经过一段冬季草场,正值盛夏,牧草青青,鲜花遍地,三个小时的行程竟然没有见到一户人家,四处静到了极至,真不敢相信这也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有鞍鞒下嗒嗒地马蹄声在提醒我,不假,这是你们的世界。每当马蹄惊起了不知名的小鸟,远处传来河水声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到自己的存在。

  当我离开达那寺半年之后,写下的这段文字,是游记也好,是体验也好,算作一段情结。对于人文地理文化如此厚重的达那寺,我只能说,我会再来。因为达那寺的朋友告诉我,在北京、在所有的大都市里居住的人们,来过达那寺的我是第一人。

  达那寺相关图片:

古老的右手敬天苯教金神像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郭翠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