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的特点
【网络主持人】首先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主题,西藏文化的特点。杜永彬是长期研究西藏文化的学者,马丽华是长期生活在西藏的作家,谈西藏文化可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主持人设问:先从西藏和西藏文化的基本概念谈起。请杜永彬博士谈“西藏”一词的来源及其称谓的演变,再介绍一下西藏文化的主要内涵。
|
|
|
杜永彬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博士 |
【嘉宾:杜永彬】为了更好地认识西藏和西藏文化,我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藏的基本情况。西藏,全称为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人口230万,行政区划:1个地级市,8个地区,下辖1个县级市、70个县、1个县级区、2个县级办事处、899个乡、31个镇。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市。唐、宋称吐蕃,元、明称吐蕃和乌斯藏。明朝万历三年四月的汉文文献中曾提到“西藏”一词。(《明实录·神宗朝》,卷三十七)“西藏”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撰《御制平定西藏碑文》,正式把以拉萨为主的卫藏地区命名为“西藏”。后来的“西藏”范围大体上以清雍正年间的划分为基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简称藏。英文Tibet一词,一是源于藏族的自称bod;二是源于蒙古人称藏族为“土伯特”。西藏自古就与中央王朝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关系,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谈一下西藏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西藏地区的文化。需要指出的是,西藏文化是地域文化名称,具体是指西藏自治区的文化,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等于民族文化名称藏族文化;藏族文化指的是整个藏民族的文化,包括西藏、四川藏区、青海藏区、甘肃藏区、云南藏区以及国外藏区聚居区的文化。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西藏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西藏文化也可称之为西藏文明。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社会意识形态。文化和文明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法国史学大师布罗代尔认为,文明是“一个空间,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象的一个集合”。斯宾格勒认为,“文明是文化的不可避免的归宿”。亨廷顿说:“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杰出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探索文明的起源、形成、兴起、相互作用、成就、衰落和消亡”。所以我们现在谈论的西藏文化也可称之为西藏文明,我们正在探索西藏文明。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或文明是非常必要的。布罗代尔说:“对于对当代世界感兴趣的人来说,尤其对那些不仅对当代世界感兴趣,而且还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值得’了解怎样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发现今天存在着什么文明,了解怎样能界定它们的边界、它们的中心和它们的外围、它们的范围和人们在那儿呼吸的空气,它们内部一般的和特殊的存在‘形式’和结合形式”。
【网络主持人】有没有形成一个藏文化圈呢?
【嘉宾:杜永彬】谈到西藏文化就不能不谈西藏文化圈,它是藏族文化圈的中心,由象雄文化(西)、雅隆文化(南)、羌塘文化(北)、卡若文化(东)和拉萨文化(中)构成的。区域特征:西藏文明的体系由农业文化(农村)、牧业文化(牧区)、半农半牧文化(半农半牧区)和商业文化(城镇)构成;由西藏政治史、西藏经济史、西藏文化史、西藏宗教史和西藏社会生活史构成。西藏文明是中原文明的组成部分。西藏文明的内在和外在联系。内在联系:雅隆文明与象雄文明的关系;苯教文明与佛教文明的关系;世俗文明与宗教文明的关系。藏汉文化交流;藏蒙文化交流;藏满文化交流。外在联系:古代--西藏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关系;西藏文明与中亚文明的关系;西藏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近代--西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关系。西藏文明的扩展与辐射。西藏文明圈。核心,中心,山南-拉萨;本部,圈内,卫藏;外围,圈外,青藏高原;互动:文明的辐射,出去,同类和异类,向康区和安多藏区;文明的吸收,进入,同类和异类,其他藏区,异文化;静态,地理、生态环境,器物,寺庙等;动态,制度、观念、人。文明的起源与扩散。
西藏文化圈又不等于藏族文化圈:藏族文明是以土著文化为基础,吸收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和西域(中亚)文化形成的。由卫藏、安多、康巴文化区和境外藏人文化区构成。卫藏法区,康巴人区,安多马区,三大区域以及境外藏区的地理格局(地域差异)和文化格局(文化差异和宗教格局)。个性与共性。藏东文明的特色与研究价值。世俗文明与宗教文明;世俗文明与宗教文明合一。
|
|
|
工作认真的网络主持人 |
【网络主持人】那么,西藏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
【嘉宾:杜永彬】在谈到文化的内涵时,先向给大家提供一把解读文化或文明的钥匙。一般将文明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明(亦称器物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亦称观念文明或思想文明)。表层--器物文明,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包括生产,科学技术,语言文字,艺术歌舞,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等),是“有形的”文明,可称为文明的“硬件”;里层--制度文明,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组织、法律、军事制度等。亨廷顿:“文化是制度之母”。深层--观念文明,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宗教、哲学、史学、文学、伦理、美学、价值观念等。制度文明和观念文明是“无形的”文明,可称为文明的“软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为一端是外在的物,另一端是内在的心,介于心、物之间的是人的行为(即主观加之于客观的实践)。行为层面:自然世界;精神世界;人类的创造成果。一个时代的整体,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西藏文明或文化可以依此来划分。
我们所说的西藏文化,可以分为西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大部分。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包括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五明”之学,即大“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因明;小“五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其中,以藏族的传统宗教苯教和苯教与佛教融合之后形成的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苯教和藏传佛教已另有专题讨论,在此不加阐述。西藏现代文化,主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中外文化成分形成的新文化,不仅具有西藏特色,更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猫咪mm】马老师、杜老师、金老师,今晚的主题是西藏文化的特点,那么你们能都说说自己所感受到的西藏文化的特点吗? :)
【嘉宾:杜永彬】我认为,西藏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民族特点。民族特点,藏族文明圈,藏汉民族杂居,门巴族,洛巴族,回族;吸收与借鉴;精英与大众,贵族与民间,贵族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存;文化心理,内敛、慈悲等。民族与异族,外来文化。二是地域特点。青藏高原文明圈,卫藏地区,安多藏区,康巴藏区,国外藏区;西藏文化的生长环境;与康巴文化和安多文化的关系。三是宗教特点。世俗与宗教。宗教文明与世俗文明一体,本土宗教苯教与外来宗教佛教;宗教与世俗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四是多元与多样。一元到多元,单一性到多样性,单调到丰富多彩。传统与现代。吸收了印度文明、中亚文明和中原文明的成分。吸取与传播。五是西藏文化的国际性。藏传佛教“西化”,“西藏问题”国际化,藏学成为国际“显学”。
【雪泥飞鸿】请专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一下自己对西藏文化的印象?
|
|
|
马丽华 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一级作家、编审。 |
【嘉宾:马丽华】谈起西藏,无论是否去过那里的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总体意象。没去过的人,可能感到遥远神秘,更多的是添加了主观想象的“幻觉的西藏”;凡是去过的人,一般是一发而不可收,一去再去,如痴如醉,魂牵梦绕,西藏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者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对于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西藏已经是一种生活常态,是具体的,繁复的,内部差异很大的。你要是问我西藏怎么样,我会反问:你指哪一方面。你若问西藏文化,我会感到难以一言以蔽之,会说“一言难尽”。就在十多年前,当我自认为走遍了西藏,可以概括发言时,曾在《西行阿里》中描述了有关西藏12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于东、西、南、北、中五大自然板块和与之相应的五大文化板块相契合的文化地理现象,与杜永彬刚才所谈的大致相同,不过他说的更多的属于历史文化地理。若是简化一些,最直观、最感性的表述,是我更早些年所使用的“青稞文化”和“牦牛文化”,即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即西藏文化的两翼,这两类差异很大的文化现象在我的《藏北游历》和《灵魂像风》中体现的比较充分:生产生活方式不一样,精神生活内容不一样。
你看在藏北,关于神山人格化的传说比比皆是,格萨尔征战的遗迹比比皆是,而在拉萨河谷、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谷地农村,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地方神灵谱系,文化艺术的形态也与牧区大不同。
后来认识又有扩展,藏东南原始丛林中的山民文化,国外藏学界称之为“喜马拉雅文化”,西藏的少数民族门巴、珞巴、僜人,传统的狩猎者,创造的又是另一番文化风景。藏东横断山脉的康区人,也可称之为“山民”,格外加上了经商传统,去年我写作出版的《藏东红山脉》就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对藏民族农牧两大文化现象的有效补充。
根据我的理解,传统民族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各具特色,一定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各自发展起来的,是交通不畅、交流不便的结果。一旦开放,总是双向的多向的传播和吸纳。当下的改革开放时期,现代文化主要是作为主流的西方文化的潮涌而入,各具特色的多样性难免淡化,界限模糊,特色也难以鲜明地保持下去。但基础还是比较稳固的。
【雪泥飞鸿】马老师可否就刚才提到的河谷与牧区的神的谱系具体介绍一下?
【嘉宾:马丽华】丹珠昂奔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前几天已经回答了比较具体,我不用班门弄斧了。但是我在《藏北游历》这本书中重点谈了牧区的神山圣湖崇拜,在《灵魂像风》这本书专门有一章“布满神灵的乡野”,描述的农区的保护神谱系。我曾经在1990年前后非常着迷的搜集这些谱系,所到之处别人就说我:不是查人的户口,而是来查神的户口的。后来当我弄清楚这些关系之后,我就不太感兴趣了。
【lexis】西藏分成若干地区,不同地区是否有不同的文化,请嘉宾谈谈西藏的地域文化及特点。
【嘉宾:杜永彬】大体上说,西藏可以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拉萨是西藏的中部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因而文化的多元色彩比较浓厚;西藏的西部和北部,即阿里地区和藏北地区主要是以游牧文化为特征;西藏南部主要是山南地区,是西藏的粮仓,也是主要的农区,这里是藏族的摇篮和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藏的东部主要是昌都地区,由于这里地处横断山区,又是与四川等内地交流的枢纽,因而这种文化具有山地色彩和汉藏文化交流的色彩。
【“文化人”】金老师,你在西藏工作了这么多年。说说你对西藏文化的理解吧。马老师提出青稞文化和牦牛文化,你有何评价?
【特邀主持人:金志国】青稞文化和牦牛文化之说,是从宏观上对藏文化的解析,具体说起来,西藏文化还可以划分得更细。
【“文化人”】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一下直观的感受吧。
【特邀主持人:金志国】比如说,我就觉得山南(西藏地名)像个女人.弥漫着女性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