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看待西藏的现代化进程?
|
|
|
网络主持人 |
【网络主持人】怎么看待西藏的现代化进程?
【嘉宾:金志国】西藏走向现代化,符合世界历史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西藏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西藏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要要求,西藏的现代化是在西藏特殊的地域展开的,是关系到西藏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事业,要必须从西藏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雪泥飞鸿】请问:在对待传统文化的变迁时,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但又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文化时,你们的态度是什么,会有什么措施?
【嘉宾:张晓明】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提得具体一点,可能更容易回答。因为就我的认识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它的形成本身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般来说,它不会跟这种社会有这种剧烈的冲突和对立。但是可能也会有一些例外,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更应该从保护文化的角度做更多的工作。
【复返得自然】当沾染了“商业”,民风可能就不再纯朴,民间手工艺品可能就不再精美,请问张老师,您不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会丢失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吗?您忍心默认旁观吗?
【秀世花火】同感!而且,往往传统文化、艺术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在经济上也会相对滞后,可是我们却又不能说,怕传统工艺的丢失,而不让人家过上富裕生活吧!这的确是一个很棘手的而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人”】你所说的纯朴,其实潜意识里就是一种没有任何外来污染的“土”。这本是一种理想状态。
【复返得自然】我不觉得这是理想状态,“民风纯朴”在未受现代商业文明的“污染”的地区,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美”,可能是因为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这些太可贵了!
【小葵10】我们所说的“纯朴”“土”甚至是“美”总是外来人的眼光和价值观,当我们没有侵入到这个社会的集体之前,它有自己的社群理想,有自己的价值关怀。
【“文化人”】关键在于是他们想保存那份纯朴呢,还是外来人的一相情愿?
【嘉宾:张晓明】现在的藏区人民生活还很贫困,他们在无意识之中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作为改变自己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你不承认这种现状,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也许你可以出一个好主意。人们对传统东西流失的这种惋惜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跳跃过程的想法也是虚幻的。
【复返得自然】请问两位专家,如何看待西藏传统文化的消失?有的学者疾呼“抢救”,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应该“花开花落两由之”,你们怎么看呢?
【嘉宾:金志国】传统文化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西藏传统文化“消失”,未免危言耸听。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肯定会造成一些冲击,比如说藏北牧区的驮盐,过去牧民们要到农区搞盐粮交换,要用牦牛和羊作为驮运工具,到遥远的盐湖去挖盐,这个过程产生的文化现象几乎涉及到牧区文化的方方面面,有对神灵的祈求、有对盐湖的赞美、对取盐过程中的禁忌等等,这些都通过牧歌的曲调唱出来,有些是不变的,有些是即兴发挥,不仅优美,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随着公路的开通、汽车运输的介入,这一文化现象即将消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谁又能要求今天的牧民放弃汽车而赶着牛羊去运盐呢?
【lexis】传统与现代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仅藏族有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汉族也一样,我想请教各位嘉宾,你们理解的现代文明是什么含义?现代化是否意味着西化,全球化?
【特邀主持人:杜永彬】现代文明应当是包容了当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一种文明,其特征是开放性、多样性、大众性和现代性。现代化是人类文化走向大同,当然不是西化。
【小葵10】现代文明可以从三个角度进入:价值理念、现实生产力、社会理想。毫无疑问,现代文明产生于基督教社会,它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文明的别称。我们如果接受了它的价值理念和社会理想,也就是融入了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特邀主持人:杜永彬】这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和西方文明中心观,本人不能苟同。非基督教国家和民族的现代文明声势浩大,不能视而不见。
【小葵10】这不在于什么中心与否,而是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现代生产力的第一推动来自于资本主义的典范英格兰,我们称为现代职业精神的东西又与新教伦理有关。
【“文化人”】这只是马克思 韦伯的观点而已。
【萨萨尔】经济走向全球化,文化走向多元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可否这么理解?
【特邀主持人:杜永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全球化实际上对多元化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伴随全球化的是文化帝国主义,这是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大敌,需要各个民族拿出对策。
【“文化人”】安南不是说了吗:急迫的问题是要保证规则的合理公平实施。建设性的想法和做法永远是首选,而不是打破一个旧世界。
【复返得自然】不同身份的人看待现代文明对西藏传统文化的影响会有不同的立场,比如学者为了研究之目的,他们可能更想将传统多保留一些,政府、内地投资者或援建者希望西藏人民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那么,我想问问嘉宾,据你们的了解,西藏当地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谁最应该有权决定西藏应该变成什么样呢?
【嘉宾:金志国】西藏当地的人从来没有拒绝现代化,他们渴望现代化。对于西藏今天发生的一些变化,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发表了很多的看法,比如说有些外国人就希望西藏完全保持一种过去的模样,他们希望以此为蓝本来研究一种活的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形态。另有一些人,比如我们国内的一些旅游者,他们出于热爱西藏文化的好心,希望西藏在地理和人文上都能够保持一种原生态,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西藏当地人的选择。不管是从精神还是物资层面上,西藏人都希望过上现代生活,而且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嘉宾:张晓明】这真是一个非常上层次的问题,所以我想也来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得几年前,我在西藏的一个旅途中,听到了一个曲子:啊,神鹰。开始我并没有太注意,因为他是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飞机,而创作的,可是我错了,我的那么多的藏族朋友喜爱它。在那次旅行中,这首歌竟挥之不去,尤其是唱到:哦,迷迷茫茫的山,啊,遥遥远远的路,是谁在天地间自由飞翔。啊,神鹰,你把我的思念带向远方,心儿伴随神鹰飞向远方,想看看城市的灯火和蓝色的海洋。使所有人几乎都同声应唱,回旋往复,让你不得不明白,就像许多现代文明世界的人渴望高原大自然的风雪雨露一样,雪域的人们也渴望城市的灯火和现代生命的光亮。这种发自内心的向往是任何人也无权压抑的。由此,我认为,追求现代的生活,藏族人民有他们自己的发言权,他们正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走出自己的路。
【degyi】请问张老师,您多年前在西藏工作,现在做《中国西藏》的总编,应该又多次去西藏,那么,以您个人的眼见耳闻,如何评价拉萨城市建设的传统与现代?谢谢!
|
|
|
嘉宾张晓明回答网友问题 |
【嘉宾:张晓明】我们《中国西藏》杂志在2003年第六期上发表了一篇由西藏建设厅副厅长撰写《西藏城市建设特色之我见》,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里边的许多内容我都有同感。我在1976年处到拉萨的时候,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上,我觉得布达拉宫真的很宏伟,东边是大昭寺,西边是药王山,转经道桑烟缭绕,五色经幡在蓝天翻飞,真是美极了。今年七月份我进藏时,我站在这个熟悉的建筑下面,我感觉了有些欠缺和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在布达拉宫的脚下和周围,有一些新房的建设,没有为呼应布达拉宫做独到的设计。一些街区也没有为呼应布达拉宫而进行布局,我觉得布达拉宫有一点儿孤独。近几年来,拉萨盖起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新房,一个新的拉萨城建起来了,这确实反映了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对传统的建筑确实有所忽视,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关注。最近在中央有一个调查团专门对此做了考察,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想法。第一,就是西藏的城市建设要考虑高原自然风光的景观。第二,要考虑它的藏式传统建筑的特色。第三,要保持宗教文化的浓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西藏的城市建筑在传统与现代做到更好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