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民俗频道 > 走进西藏 > 讨论主题 > 正文

  【复返得自然】有人认为经济落后的地方,文化也一定落后,嘉宾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嘉宾:苑利】以往,人们在评价少数民族文化时,常常因其经济上的落后,而认为其文化自然也是落后的。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公允。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藏族生活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生活环境是相当险恶的。但就是在这么一个边远、封闭,与世隔绝的雪山一隅,那里的藏族人民却创造出了被称之为世界史诗之王——约120多部,100多万行,2000余万字的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仅就篇幅而论,它的长度比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史诗《依利亚特》、《奥德修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可婆罗多》的总和还要长。它形象地反应了藏族的历史,是藏族人民研究自己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资料。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急缓有秩,结构严谨,丝丝入扣,具有着相当高的艺术造诣。物质生活的贫困与精神上的极大富有,在藏族人民的身上居然就那么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在《格萨尔》面前,你还敢说它是原始状态下产生出来的艺术萌芽吗?不,它不是萌芽,而是人类文明旷野中的一株参天大树!

  【嘉宾:降边嘉措】经济是基础,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这是一般的规律,但也有例外。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的发展不是成正比的,更不是同步的,一些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和民族,人民的收入很高、也很富裕,但在文化艺术上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成就,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像藏族地区,长期处于部落社会,实行政教合的政治制度,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但却创造出了格萨尔这样伟大的著作。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但却产生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样的巨著,在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上耸立起一座座丰碑。现在我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超过曹雪芹时代不知多少倍,但是却没有产生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这也是一种不平衡吧!

  【网络主持人】请问嘉宾,为什么说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资源?

  【嘉宾:苑利】以往,人们一提到资源,想到的首先就是石油、天然气、土地或矿山这些大自然赐予的物化资源,但事实上被人们称之为穷山恶水的原始山野,充满传说故事的龙潭虎穴,历史悠久的古宅老院,赏心悦目的民间歌舞,隆重盛大的民俗节日,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令人如痴如醉的古老史诗,又何尝不是一种可资开发的潜在资源呢?与有形资源相比,这种无形的文化资产可能更具潜能。因为只要我们认真保护,科学开发,这里将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这方面,丽江、中甸、三江、平遥都不同程度地尝到了这种无形资产开发的甜头,这些优秀的无形文化遗产,不但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有的甚至还登堂入室,走进世界艺术殿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已初现端倪。但也有一些地方因为不懂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破坏了本属于自己的文化资源,这些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网络主持人】传统文化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嘉宾:苑利】作为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它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也具有着次生态文化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搞生物遗传的科学家们在工作中非常注重生物基因库的建设。以水稻为例,人们在建立水稻基因库的过程中,采集的标本决不是现有人工稻中的最好品种,而是生长在河湾的野生稻。这是因为野生状态下生长起来的植物,具有极强的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有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一切最优秀品质。将不同种系的野生品种杂交,就会将不同植物中的最优秀的品质,遗传到人工品种上来,而人工品种则没有这种特性。在这里,我们反复强调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实上也就是要在大开发之前建立起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库,将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保存下来。保存它的目的,一来可以用于科学研究,二来可以用于复制更新的文化形式——艺术家可以将它拍成电影电视,舞蹈家可以根据它编创出新的歌舞,画家可以将它变成自己的创作素材,诗人可以在传统史诗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加优美的诗篇。

  【网络主持人】您能举几个利用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例子吗?

  【嘉宾:苑利】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新文化的再创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以乐曲为例,我们现当代乐坛上的许多著名乐曲,都是从这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库中调取素材创作而成的。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提琴曲《梁祝》、动画片《百鸟衣》都是很好的例。相反,如果你以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北京的金山上》很美,而以它们为基本素材进行再创作,不但会落得个抄袭之嫌,碰上法律官司,而且也很难有更新的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化对于新文化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它,新文化的创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说,对传统文化进行切实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该从长计议。

  【网络主持人】既然传统文化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

  【嘉宾:苑利】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调查,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资本。今后,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真正有发言权的人,是那些真正占有大量资料的人。许多与中国有关的绝学之所以生根国外,原因之一,就是原始资料的大量流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发掘、整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迫在眉睫。如果我们不抓紧调查,50年后,我们只能像研究恐龙一样,去研究已经失去的少数民族文化。那将是整个人类的悲哀。这样的悲剧,不应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重演。当然,说到不如做到,心动不如行动。

  【嘉宾:降边嘉措】民间文化用毛主席的话说,也就是“下里巴人”,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和土壤,被称为六经之首的“诗经”、“楚辞”“乐府”等等,在开始阶段也都是民间文化。但是,民间文化又是原始形态的,比较粗糙的、不系统的,需要由群众中杰出的民间艺人,包括说唱格萨尔那样的说唱艺人来加工和提炼,也需要作家在群众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高,成为经典作品,把整个民族的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是民间平话“说书”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由罗贯中、施耐庵这样的大作家,大手笔加工提炼而成为经典作品的,成为“传世之作”。

  【网络主持人】请问苑利老师,传统文化真的可以成为产业吗?

  【嘉宾:苑利】文化的产业化不但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使我们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使我们西部所属的地方文化优势,轻而易举地转化为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种转轨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不是破旧立新,而是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自然延伸,故而这种文化的转型少有阵痛,更不会以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其优势显而易见。

<<上一页下一页>>
第5页
(编辑:程振宏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