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说彝年——访中央民族大学陈国光教授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27日 00:36
普忠良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7762272人(2000年)。彝族有每年过传统的库史(即彝历年)的习俗。彝历年,彝语称为“库史”,是大小凉山彝族较为隆重的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为内容的传统的庆贺性节日,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内择日举行。在2004年的彝历年到来之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在京彝族是怎样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我以彝族人网主编的身份,特地来到中央民族大学采访了彝族教师陈国光教授。
普驰达岭(下简称普):陈教授,在北京的彝族到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欢聚到你们学校,欢庆自己的传统佳节彝历年。你作为每年在京彝族过彝历年的组织者和亲临者之一,能否谈谈关于彝历年的一些情况?
陈国光(下简称为陈):彝历年是彝族较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新历11月23—26日)。四川凉山州各县,云南省昭通地区和小凉山等地以及贵州赫章的彝族有过彝族新年的习惯。云南其他地区和贵州毕节等彝族地区将农历十月新年改在农历腊月过年。彝语称过年为“库史”。彝族过年始于何时,现已无从考察。彝族同胞对过年都十分重视,过年期间非常热闹,彝族“库史”除了有辞旧迎新、庆贺丰年等意义外,节庆期间的许多仪式都与近祖崇拜有关。人们认为过年这几天祖宗都要回来与子孙一起过年,享受子孙的献祭。所以我们可以说彝族年也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彝族年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彝历兔月)过,至于日期则各地自行选定,没有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在十二生肖纪日中以属猴、狗、鼠、虎的日子为吉利之日,都可选作过年的日期,其中如果遇着“塔波”那天,则会更加圆满。“塔波”是指昂宿(六姊妹星)与月亮相会的那一天,他们每28天会合一次。选择这么一天迎接祖宗回家过年,更显吉祥。彝族有每年过彝历新年的习俗,彝历年彝语称为“库史”,就是“过彝历新年”的意思。
普:我知道陈老师的家乡是在美丽富饶的四川大凉山,而彝历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最为隆重的佳节,在你们家乡的彝族父老是怎样欢庆这一传统佳节的?
陈:每家每户都会精心饲养自己家的过年猪,年前就得准备各种年货,其中特别要把各种酒类备足。年前要搞一次大扫除,房屋内外都要清扫干净,所有的炊具和餐具都要彻底清洗消毒干净,把各种旧衣服洗涤归类,给孩子们准备一身新衣服。还要察看灵牌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就得请毕摩做仪式补救。每家都要在院子里堆一堆过年的柴火。彝族年就过三天,这三天各有名称,各有特定的活动。第一天叫“库史”,这一天的活动主要有杀过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库史”这天大清早每家都要在家门口烧起火堆,以向祖宗通报过年的信息。女人们忙着烙荞饼,烧烫猪毛的水,男人们忙着磨刀,孩子们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蹦蹦跳跳,真是喜庆。一个村子要依尊卑长幼的顺序依次杀过年猪,杀过年猪的人必须由纯洁无邪者担刚,凡是杀过人,打死过乌鸦、猴子、猫、狗的人都被视为不洁之人。杀完过年猪,立即取出猪肝和一些肉烧熟后,放到神龛上祭献,同时也把猪胆、脾、猪头等一同放上献祭。彝语称“搜木经起”,一边献祭,一边念念有词:“今天是好日子,请你们继续赐福给我们,保佑我们来年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到下午时分,人们就开始尽情地享用美味佳肴,过年期间讲究尽情吃喝,有“过年三天是嘴巴的节日”的谚语。第二天叫“多博”,这一天的活动,大人们挨家挨户相互道贺,男人们成群结队地到每家每户道贺喝酒娱乐,妇女留在家里接待客人,小孩都带上自己家的猪蹄,到野外去聚餐,彝语叫“窝西那古个”,这是彝族年期间孩子们最高兴的一项娱乐活动。第三天叫“库史波祭”,意思是欢送祖宗离开。鸡鸣时分,家家户户都做好各种献祭的食品,让祖宗享用后尽快上路。这三天过后,就要纷纷去外地给长辈拜年。
普:过彝历新年期间,陈老师你的家乡是否还组织一些民间传统活动或其他什么比赛项目吗?
陈:是的。赛马是彝族年期间的一项重要的活动。英俊的骑手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轻扬僵绳,任马奔驰,个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非常热闹刺激。另外荡秋千也是一项重要的竞技活动。当然,现在人们都会组织一些现代体育项目来助兴。
普:我知道陈老师已在北京工作20多年了,在京的彝族每年都过这一传统节日吗?能否给我们介绍在京彝族同胞过彝历新年的一些情况呢?
陈:就我所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京彝族同胞每年都要过自己的传统佳节―彝族年。在京工作和学习的彝族同胞每年一到十一月份,我们就会选定一个星期六或星期天的时间在我们中央民族大学过彝族年。以前也曾在民族文化宫和中华民族园举行过。一般都由本民族自己的演员和明星为主组织一台晚会,比如“山鹰组合”、“彝人制造”、倮倮等彝族知名艺术者,他们只要在北京,都会很认真地对待这个盛会,都把自己当成节日的主人来参加。
普:在北京的彝族同胞的彝历新年是一年比一年过的热闹,那么多人欢聚在你们学校共度佳节, 支出一定不少。那么过彝历年的经费是如何筹集的?
陈:每年的过节经费是开支不少,所需费用大都由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方政府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