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人民的学者——钟敬文 > 正文

钟敬文著述目录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9日 21:00)

  读《粤东笔记》 // 歌谣(第67、68号) / 1924.11.16

  南洋的歌谣 // 歌谣(第70号) / 1924.11.30

  山歌 // 歌谣(第71号) / 1924.12.7

  潮州婚姻的俗诗 // 歌谣(第72号) / 1924.12.14

  海丰人表现与歌谣中之婚姻观 // 歌谣(第74号) / 1924.12.28

  猥亵的情歌 // 歌谣(第74号) / 1924.12.28

  三朵花(新诗,三人合集) // 自印 / 1924

  故事中之俚谚 // 歌谣(第77号) / 1925.1.18

  从古诗窜改出来的歌谣 // 歌谣(第77号) / 1925.1.18

  《陆安传说》缀言 // 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 / 1925.1

  懊侬歌中的山崩城(给顾颉刚信) // 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 / 1925.2

  答王嗣顺先生讨论山歌的信 // 歌谣(第78号) / 1925.2.15

  附会的歌谣 // 歌谣(第78号) / 1925.2.18

  广东海丰的孟姜女传说 // 歌谣(第79号) / 1925.2

  李白诗中的崩山之说 // 歌谣(第79号) / 1925.2

  歌谣的一种表现法:双关语 // 歌谣(第80号) / 1925.3

  海丰的〓歌 // 歌谣(第81号) / 1925.3

  情史及戏曲大全中之孟姜女 // 歌谣(第83号) / 1925.3

  情史及戏曲大全中之孟姜女 // 歌谣(第83号) / 1925.3

  再谈海丰医事用的歌谣 // 歌谣(第85号) / 1925.4.5

  故事中的歌谣 // 歌谣(第85号) / 1925.4.5

  偏韵语 // 歌谣(第85号) / 1925.4.5

  叠韵语 // 歌谣(第85号) / 1925.4.5

  关于《看见她》的通信 // 歌谣(第85号) / 1925.4.5

  送寒衣的传说与俗歌 // 歌谣(第90号) / 1925.5

  谈谈海丰医事用的歌谣 // 歌谣(第91号) / 1925.5.17

  混号 // 歌谣(第92号) / 1925.5.24

  筑城曲与贯休诗 // 歌谣(第96号) / 1925.6

  歌王 // 语丝(第23期) / 1925.4.23

  随笔两则 // 语丝(第37期) / 1925

  说福佬话人民的孟姜女传说及其他 // 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 / 1925.11

  荔枝 // 东方杂志(第19期) / 1925年

  花的故事 // 文学周刊(第207期) / 1926.1.10

  《客音情歌集》引言 // 黎明(第3卷第43期) / 1926.3

  音乐化的客歌 // 黎明 / 1926.7.4

  再谈荔枝 // 黎明 / 1926.8.29

  读《中国民歌研究》 // 黎明(第3卷第45期) / 1926.9.19

  汕尾新港〖SX(B-*6〗〖HT7,5〗疋〖〗旦〖SX)〗〖HT〗民调查 // 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第2卷第22期) / 1926

  特重音调之客歌 // 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第2卷第24期) / 1926

  《民间趣事》小序(并编第一集) // 北京北新书局 / 1926年10月版

  重编《粤风》引言 // 文学周刊(第255期) / 1926.12.17

  谈两部民歌集——《吴歌甲 》与《白雪遗音选》 // 《一般》第2卷第4期 / 1927.4.5

  关于民间趣事 // 北新(第1卷第35期) / 1927.4.23

  《山歌选》序 // 北新周刊(第1卷第51、52期) / 1927

  重编《粤风》引言 // 文学周报(第4卷) / 1927.8

  荔枝小品(散文集) // 北新书局 / 1927.9

  民间文学 // 民间文艺(1927年第3期) / 1927.11

  我所闻的灶神故事 // 民间文艺(第9、10期) / 1927.11.8

  中国古代几个鸟的传说 // 民间文艺(第2期) / 1927.11.8

  歌仙刘三妹故事 // 民间文艺(第5期) / 1927.11.29

  马头娘传说辨 // 民间文艺(第6期) / 1927.12.6

  《歌谣论集》序 // 民间文艺(第7期) / 1927.12.13

  台湾民间的趣话 // 民间文艺(第9、10期) / 1927.12.20

  客音的山歌 // 语丝(第118期) / 1927年

  两首畲言诗的取材 // 民间文艺(第11、12期) / 1928.1.3

  粤风(李编《粤风》整理本) // 北京朴社 / 1927

  中国民间文学——脔——咸之歌 // 上海开明书店 / 1927.2

  鲁迅在广东(编撰) // 上海北新书局 / 1927

  客音情歌集 // 上海北新书局 / 1927.2

  歌谣论集 // 上海北新书局 / 1928

  西湖漫拾(散文集) // 上海北新书局 / 1929年版

  海滨的二月(散文集) // 上海北新书局 / 1930年版

  游山 // 北新(第1卷第32期) / 1927.4.2

  谈谈兴诗 // 文学周报(第281期) / 1927.9.25

  关于《诗经》中章段复叠之诗篇的一点意见 / 文学周报(第285期) / 1927.10.9

  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 // 文学周报(第6卷) / 1928.7

  宋代民歌一斑 // 文学周报(第297期) / 1928.2

  谈谈兴诗——致顾颉刚先生的信 // 文学周报(第5卷第8号) / 1928.2

  花束 // 文学周报(第339期) / 1928.10

  广州风物杂忆 // 一般(第3卷第2号) / 1927.10.5

  从迷恋的梦里归来 // 一般(第3卷第4号) / 1927.12.5

  旧梦 // 一般(第4卷第1号) / 1928.1.5

  读燕筑信 // 一般(第4卷第1号) / 1928.1.5

  陶元庆先生 // 一般(第9卷第2号) / 1929.10.5

  金陵记游 // 一般(第9第2号) / 1929.10.5

  重游苏州 // 一般(第9卷第3号) / 1929.11.5

  介绍一部六十多年前的风俗书 // 民俗 / 1928.1

  闽南故事集 / 民俗(1928年第2期) / 1928.3

  台湾的民歌——谢云声君编的《台湾情歌集》序 // 民俗(1928年第3期) / 1928.4

  呆女婿故事试说 // 民俗(1928年第7期) / 1928.5

  读《三公主》 // 民俗(1928年第6期) / 1928.5

  艺术三家言 // 民俗(1928年第8期) / 1928.5

  支那童话集 // 民俗(1928年第13、14期) / 1928.6

  关于《孩子们的歌声》——序黄诏年编的儿歌集 // 民俗(1928年第17-18期) / 1928.7

  关于刘三妹故事的材料(六则) // 民俗(1928年19-20期) / 1928.8

  台湾俗歌 //民俗 / 1928.10

  波斯故事略窥 // 民俗 / 1928.21、22合刊

  答茅盾先生关于《楚辞》神话的讨论 // 民俗(1929年第86-89期) / 1929.12

  《别来无恙的一封信》(给容肇祖) // 民俗(1929年第52期) / 1929年

  关于“民俗” // 民俗(1929年第85期) / 1929

  斗牛的风俗 // 民俗 / 1930.32

  《山海经》神话研究的讨论及其他 // 民俗(第92期) / 1930

  歌谣杂谈之二:同一起句的歌谣〓钟敬文著《民间文艺丛书》 //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丛书

  广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刊行 / 1928年6月版

  楚辞中的神话与传说 // 大江周刊 / 1928.11、12月号

  七夕风俗考略 //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新周刊 / 1928年第1卷35、36期合刊

  瑶民略考 //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新周刊 / 1928年第1卷35、36期合刊

  民间文艺丛话(中大民俗学会丛书) // 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 / 1928年版

  马来情歌 // 上海远东图书公司 / 1928年12月版

  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合译) //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 / 1928年版

  中秋夜的西湖和我 // 山雨(第1卷第6期) / 1928.11.1

  想起五坡岭的母校 // 山雨(第1卷第7期) / 1928.11.16

  偶然草 // 国立中山大学出版部 / 1928年版

  马来的民歌——《马来情歌》序〓钟敬文编《马来情歌》 // 上海远东图书公司 / 1928年12月版

  绝句与词发源于民歌〓钟敬文著《柳花集》〓荒原丛书 //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 1929年2月版

  盲人摸象式的诗谈〓钟敬文著《柳花集》〓荒原丛书 //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 1929年2月版

  柳花集(文艺短论集) // 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 1930年版

  关〖JP2〗于《山海经研究》——一封回答郑德坤先生的信 // 民俗周刊(杭州《民国日报》副刊)第5期 / 1930

  罗亭 // 真善美(第4卷第3号) / 1929.7.16

  海行日述(游记集) // 尚志书屋拟出,因故未出 / 1929

  “狗耕田”型故事的试探 // 民俗周刊(宁波) / 1930.2-3

  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民俗学会丛书) // 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 / 1930年版

  湖上散记(散文集) // 明日书店 / 1930年3月版

  中国民间故事试探(之一)田螺精后记 // 民众教育季刊(第1卷第1号) / 1931.1

  种族起源神话 // 民众教育季刊(第1卷第3期) / 1931

  中国的水灾传说 // 民众教育季刊(第1卷第2号) / 1931.2

  中国的植物起源神话 // 民众教育季刊(第3卷第1号) / 1933.1

  中国民间故事试探(之二)

  《蛤蟆儿子》 // 民众教育季刊(第2卷第2号) / 1932.6

  中国的植物起源神话 // 民众教育季刊(第3卷第1号) / 1933.1

  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 // 民众教育季刊(第3卷第1号) / 1933.1

  民间文学和民众教育 // 民众教育季刊(第2卷第1号) / 1933

  被闲却的民间艺术 // 民众教育月刊(第5卷第2期) / 1936

  民间宗教活动的调查 // 民众教育月刊(第5卷第3期) / 1936

  民众固有的教育 // 民众教育月刊(第5卷第3期) / 1936

  民俗学资料征求范围纲目 // 新学生(第1卷第2期) / 1931.7

  中国的地方传说 // 开展月刊(1931年第10、11期合刊) / 1931.7

  金华斗牛的风俗 // 开展月刊(1931年第10、11期合刊) / 1931.7

  中国民间故事型式 // 开展月刊(1931年第10、11期合刊) / 1931.7

  老虎与外婆儿故事考察 // 民间月刊(第2卷第1号) / 1932.10

  已见刊布的老虎外婆型故事 // 民间月刊(第2卷第2号) / 1932.10

  写在专辑之前(老虎外婆专辑) // 民间月刊(第2卷第2号) / 1932.10

  与W·爱伯哈特博士谈中国神话 // 民间月刊(第2卷第1号) / 1933.4

  为了民谣的旅行 // 艺风(第1卷第9期) / 1933.8

  关于民间艺术 // 艺风(第1卷第9期) / 1933

  老獭稚型传说的发生地 // 艺风(第2卷第12期) / 1934.10

  前奏曲 // 艺风(第2卷第12期) / 1934.10

  《越风》序 // 艺风(第3卷第2期) / 1935.2

  俄罗斯俗杂钞 // 艺风(第3卷第3期) / 1935

  《帝京岁时纪胜》中的禁忌 // 艺风(第3卷第3期) / 1935

  南蛮种族起源神话之异式 // 艺风(第3卷第4期) / 1935

  诸人种的小孩取名 // 艺风(第3卷第6期) / 1935

  东国岁时记 // 艺风(第3卷第8期) / 1935

  古传杂钞之一(八则) // 艺风(第4卷第1期) / 1936.1

  民间文艺学的建设 // 艺风(第4卷第1期) / 1936.1

  异民族土俗专辑序言 // 艺风(第4卷第4期) / 1936

  征集农事的宗教资料 // 艺风(第4卷第10期) / 1936

  《中国的神话之文化史的价值》——序清水君的《太阳和月亮》 // 青年界(第4卷第1期) /1933.8

  郁达夫先生的印象 // 青年界(第6卷第1期) / 1934.6

  一部比较坚实的著作(书评) // 青年界(第4卷第2号) / 1936.2

  书呆子的暑假 // 青年界(第10卷第1号) / 1936.6

  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学 // 新秦先锋(第1卷第5期) / 1933

  文学家和数学 // 文艺茶话(第2卷第1期) / 1933.8.1

  中国民间文学探究(自叙) // 亚波罗(第13期) / 1934.3

  《故事的〖HT5,7〗缶〖KG-*4〗覃〖HT〗子》序《刘大白记述》钟编同名书 // 上海黎明书局 / 1934年5月版

  老獭稚型传说的发生地 // 民族学研究(日本,第1卷第2号) / 1935

  天问室琐语 // (在日本时自印) / 1935

  神话杂谈 // 民俗周报(北平民生报)11卷10期 / 1936

  关于说明神话——写在《妇女与儿童》的《说明神话专号》之前 //妇女与儿童(第20卷第9号) / 1936.6

  古传杂钞之二(六则) // 妇女与儿童(第20卷第9号) / 1936.6

  朝鲜产有俗信 // 孟姜女(第1卷第1期) / 1937

  民俗学研究在法国(译文) // 孟姜女(第1卷第2期) / 1937

  中国古代民俗中的鼠 // 民俗季刊(第1卷第2期) / 1937

  《农谚》序 // 民俗季刊(第2卷第1-2期) / 1937

  中国民谣机能试论 // 民众教育月刊·民间艺术专号(第5卷第4-5期) / 1937.2

  怀杭州 // 新军(第1卷第2期) / 1939

  指挥刀与诗笔 // 新军(第2卷第11期) / 1940.10

  青年政治工作者与文艺 // 新军(第2卷第12期) / 1940.12.1

  民间艺术探究的新展开 // 新军(第3卷第1期) / 1941

  寸铁 // 新军(第3卷第8、9期) / 1941

  东南草 // 友人代印 / 1939

  未来的春(新诗集) // 上海言行社 / 1940

  诗的逻辑 // 岭南学报(第7卷第1期) / 1941

  文艺断想 // 现代文艺(第3卷第5期) / 1941.8.25

  诗的话 // 诗创作(第3、4期) / 1941.9.18

  诗的话 // 诗创作(第5期) / 1941.11.5

  诗的话 // 诗创作(第8期) / 1942.2.20

  诗论杂钞 // 诗创作(第15期) / 1942.10.30

  文艺琐语 // 文艺生活(第1卷第2期) / 1941.10.15

  奇趣的享受 // 文化杂志(桂林)1卷4号 / 1941.11.15

  思泉点滴 // 野草(第3卷第5期) / 1942.2.15

  残破的东洞 // 文艺生活(第2卷第3期) / 1942.5.15

  《诗心》(格言体诗论集) // 桂林诗创作社 / 1942年8月版

  《到温泉去》(报告文学) // 文艺集刊(第1辑) / 1942.8

  纪念托尔斯泰 // 青年文艺(第5期) / 1943.5.15

  《谈买书》(写于1941至1944年间) // 学生知识月刊(第1卷第2期) / 1944

  读书经验琐谈 // 读书(双周刊第4期) / 1944

  岁末年头随笔 // 文艺 / 1944.12.30

  谈诗 // 民主与文化(第1卷第1期) / 1946

  诗艺 // 民主世界(第3卷第6期) / 1946.9

  银盏坳 // 文艺春秋(第3卷第1期) / 1946.7.15

  牛背脊 // 文艺春秋(第3卷第3期) / 1946.9.15

  幽想录 // 文艺春秋(第3卷第5期) / 1946.11.15

  风格论备忘 // 文艺春秋(第3卷第6期) / 1946.12.15

  谈艺录 // 文艺春秋(第4卷第5期) / 1947.5.15

  对于古典文学的兴味 // 文艺春秋(第5卷第2期) / 1947.8.15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 星岛日报·副刊

  罗曼罗兰对俄国二月革命的见解 // 星岛日报·副刊

  鼓楼诗话 // 刊于香港杂志

  人民的歌手——回忆冼星海 // 群众周报 / 1947

  蜗庐诗谈小引 // 华侨日报 / 1947.11.15

  蜗庐诗谈(二) // 华侨日报 / 1947.11.22

  蜗庐诗谈(三) // 华侨日报 / 1947.11.29

  蜗庐诗谈(四) // 华侨日报 / 1947.12.27

  蜗庐诗谈(六) // 华侨日报 / 1948.1.3

  蜗庐诗谈(七) // 华侨日报 / 1948.1.10

  蜗庐诗谈(八) // 华侨日报 / 1948.1.24

  发扬“诗史的精神——春阳楼诗学随笔 // 华侨日报(香港) / 1948.5、6月间

  杜诗中的人民性——春阳楼诗学随笔 // 华侨日报(香港) / 1948.9.4

  方言文学试论 // 文艺生活(海外版第2期) / 1948.3.25

  悼朱佩弦 // 文艺生活(海外版第6期) / 1948.9.15

  岁末杂感 // 文艺生活(海外版第9期) / 1948.12.25

  海涅和他的艺术 // 文艺生活 / 1949.10-11

  谈《王贵与李香香》——从民谣角度的考察 // 海燕(香港达德学院文学系) / 1948.6

  方言文学的创作 // 大众文艺丛刊(第3辑) / 1948.7

  一个榜样·一篇宣言 // 小说(第1卷第4期) / 1948.1.1

  保卫世界和平和自由的圣殿 // 小说(第2卷第5期) / 1949.5.1

  回英室杂笔 // 学习丛书(香港) / 1948

  民间文艺的意义和价值 // 全国文代会特刊 / 1949

  收集研究工作的过去和今后新发展 // 全国文代会特刊 / 1949

  谈谈口头文学的搜集 // 新民报 / 1949.8.16、17

  请多多地注意民间文艺 // 文艺报(第13期) / 1949

  关于方言文学运动理论断片

  一〓方言文学运动的几点意义——《华南方言文学运动的现状和意义》中的一节 // 中华全国文艺协会香港分会方言文学研究会编《方言文学》第5期〓香港《大公报》 / 1949.5.4〖ZK)〗

  二〓方言和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方言文学运动的新阶段》中的一节 // 中华全国文艺协会香港分会方言文学研究会编《方言文学》第1辑〓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发行 / 1949年5月版〖ZK)〗

  诗和歌谣《关于创作》 // 香港达德学院文学系 / 1949.1

  读了《半湾镰刀》等以后 // 华北文艺 / 1949.6

  民间文艺论片断 // 光明日报 / 1950.1.8

  对民间文艺的一些基本认识 // 民间文艺(第10期) / 1950

  民间文艺新论集(主编) // 北京中外出版社 / 1950.8月版

  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 民间文艺集刊 / 1950

  民间歌谣中的反美帝意识 // 民间文艺集刊 / 1951.2

  民间文艺学上的新收获 // 新建设(第5卷第1期) / 1951

  学习苏联先进的口头文学理论 // 新建设 / 1954.1

  高等学校应设置“人民口头创作课 // 新建设 / 1957.7

  歌谣中的觉醒意识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52年版

  各族人民歌唱毛主席 // 文艺报 / 1954.2

  一阵春雷——纪念五四运动 // 人民文学 / 1954.5

  《民间文学》发刊词 // 民间文学 / 1955.4

  略谈民间故事 // 民间文学 / 1955.10

  三点愿望 // 光明日报·文化遗产 / 1956.7.8

  孙中山纪念堂前的月夜 // 教师报 / 1956.11

  碧云寺的秋色 // 北京日报 / 1956.11.14

  夜游卢沟桥 // 北京日报 / 1957.1.24

  晚清革命派著作家的民间文艺学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63.2

  近代进步思想与红学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63.3

  “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 // 民间文学 / 1979.4

  为孟姜女冤案平反 // 民间文学 / 1979.7

  把我国民间文艺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 民间文学 / 1980.2

  晚清时期民间文艺学史试探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80.2

  四年来我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 民间文学 / 1980.12

  《论民族志在古典神话研究上的应用——以〈女娲娘娘补天〉新资料为例证》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81.2

  我与浙江文化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88.2

  “五·四”时期民俗文化学的兴起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89.3

  可不可以添小恳谈室 // 光明 / 1979.1.14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 // 中华文史论丛 / 1979.2、1979.4

  增田涉教授的周年祭 / 文丛 / 1979

  《民间文学概论》(主编)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0年7月版

  《鲁迅的印象》(日本·增田涉著,钟敬文译)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980年版

  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间文艺学 // 思想战线 / 1980.7

  民间文艺学谈薮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981年5月版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载《民间文学论丛》) //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1981年6月版

  刘三姐传说形态之发展 // 湘潭大学学报(民间文学增刊) / 1982.1

  刘三姐传说古代纪录之功过 // 山西民间文学 / 1982.2,1982年夏季

  刘三姐是歌圩的女儿 // 楚风 / 1982.3,1982.1

  《刘三姐传说试论》松本信广先生追悼论文集 // 《稻·舟·祭》东京六兴出版社 / 1985年9月版

  民间文艺学文丛(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2年9月版

  加强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工作(载《民间文艺学文丛》卷首语) // 民间文艺学文丛 / 1982.3

  《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册)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2年10月版

  晚清革命派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运用 // 民间文艺学文丛 / 1982.3

  在古代文学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 文学遗产 / 1982.1

  作为民间文艺学者的鲁迅 // 文学评论 / 1982.1

  略谈《野草》 // 秋水(半年刊第10期) / 1982

  关于《阻郁达夫一爱移居杭州》 // 秋水(半年刊第12期) / 1983

  关于鲁迅的论考与回想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982年4月版

  天风海涛室诗词钞 // 文艺出版社 / 1982年版

  建立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 // 民间文学论坛 / 1983.3

  民俗学及其作用 // 中国民俗学会会刊(第1期) / 1983.12

  我愿作陪花的泥土 // 楚风 / 1983.3

  《孟姜女故事论文集》序 / 1984年版

  民俗学的历史、问题和今后的工作 // 中国民俗学会会刊 / 1984.3

  纪念民间文艺创作家老舍先生 // 民间文学 / 1984.4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形成与发展 // 文艺研究 / 1984.6

  神话学及当前任务 // 民族文化 / 1984.6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 / 1984

  《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册)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5年6月版

  教师节感言 // 红旗 / 1985.8

  民俗学与古典文学 // 文史知识 / 1985.10

  关于“风雨茅庐” // 群言 / 1986.1

  传统文化应该受到重视 // 中国文化报 / 1986.7.9

  大力保护民间文化 // 群言 /1986.8

  谈谈民族的下层文化 // 群言 / 1986.11

  诗歌的功用 // 群言 / 1987.10

  “五四”——我的启蒙老师 // 群言 / 1989.5

  回忆黎锦熙先生 // 群言 / 1989.11

  重视民族精神的支柱 // 群言 / 1989.12

  追怀秦牧同去 // 群言 / 1993.1

  生命的价值 // 民间文学 / 1986.3

  加强中国文化史编著工作 // 东西方文化研究 / 1986.4

  我们要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文化 // 东西方文化研究 / 1987.2

  从文化史角度看《老鼠娶亲》 // 中国文化报 / 1987.3

  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保存与新文化创造 // 中国文化报 / 1987.3.11

  新的驿程 //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1987年10月版

  民间文艺学探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7年版

  东西方文化研究(合编)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87年10月版

  屈原与民俗文化 // 群言 / 1988.2.5

  民间节日的情趣 // 光明日报 / 1988.2.21

  节日与文化 // 人民日报 / 1988.3.11

  始终没有一个“专职”的书斋 // 光明日报 / 1988.4.23

  我与散文 // 散文世界 / 1988.10

  天风海涛室诗词近稿 // 友人代印 / 1988.12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第9编·通俗文学) // 重庆出版社 / 1989年版

  《钟敬文采集口承故事集》(张振犁编) // 黄河文艺出版社 / 1989年版

  悼念周扬同志 // 民间文学 / 1989.11

  钟敬文散文选集 //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1989年6月版

  话说民间文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1990年2月版

  推进民间文艺学活动 // 文艺报 / 1990.6.9

  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91.2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新时代:中国民间文艺学四十年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1991.3

  鲁迅的旧诗 // 鲁迅研究月刊 / 1991.5

  洪水后兄妹再植人类神话 // 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第1辑) / 1991.6

  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董晓萍编) // 南海出版公司 / 1991年版

  话说民间文化(随笔集)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1991年版

  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 // 南海出版社 / 1992年版

  民俗文化学发凡 // 北京师大学报 / 1992.5

  《兰窗诗论集》自序 // 诗刊 / 1992.12

  兰窗诗论集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3年3月版

  《书外书》(主编) // 南海出版社 / 1993年4月版

  我在民俗学几个方面的活动:《民俗学说苑·自序》的一节 // 民俗研究 / 1993.4

  七十年学术经历纪程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93.4

  钟敬文散文 // 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 / 1993年11月版

  我在民俗学研究上的指导思想及方法论 // 民间文学论坛 / 1994.1

  纪念两位文化名人: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在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中国文化研究 / 1994年春之卷〖ZK)〗

  一项浩大的民俗文化积累工程:《中华民俗源流集成》序 // 民间文学论坛 / 1994.2

  钟敬文学术论文自选集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4年9月版

  民族传统文艺的巨大作用——在民族传统文艺十套集成志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北京师大学报 / 1994.6〖JP〗

  我的民俗学探究历程 // 中国文化研究 / 1994年冬之卷

  民俗文化的性质与功能 // 哲学动态 / 1995.1

  中国民居漫话 // 民俗研究 / 1995.1

  亟须对俗信进行科学探究 // 东方文化 / 1995.3

  我生命中的“五四” // 人民日报 / 1995.5.3

  一位外国学者对中国民俗学的贡献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95.6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民间文学集 // 上海书店 / 1995

  《中国礼仪全书》(主编)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年版

  《楚江集》序 // 文艺理论与研究 / 1996.1

  思絮录 // 收获 / 1996.5

  钟敬文学术文化随笔(杨利慧编)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96年版

  女娲神话研究的新拓展:序《女娲的神话与信仰》 // 中国文化研究 / 1996.2

  葫芦是人文瓜果 // 民俗研究 / 1996.4

  谈谈民间文学在大学中文系课程中的位置 // 北京师大学报 / 1996.6

  芸香楼文艺论集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1996年版

  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趣 // 中华书局 / 1996年版

  《中国散文经典》(总主编)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1996年版

  进入九十年代 // 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 / 1996年11月版

  雪泥鸿爪——钟敬文自述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97年版

  伊藤清司教授《中国大陆古文化与日本》中译本序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1997年版

  对待外来民俗学学说、理论的态度问题 // 民间文学论坛 / 1997.3

  《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引言 // 民俗 / 1997.3

  当前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侧重点问题: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之一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 1997.3

  关于当前中国民俗学者的知识修养问题 // 民俗研究 / 1997.3

  《旧事一零》的正文与后记:怀念陈散尹先生 // 文化 / 1997.3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 // 北京师大学报 / 1997.6

  对民俗学功用的看法 // 新华文摘 / 1997.12

  《中国大陆古文化与日本》(中译本)序 // 思想战线 / 1998.1

  自传 // 文教资料 / 1998.1

  我学术活动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自序 // 文艺研究 / 1998.2

  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98.6

  《民俗学概论》(主编)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8年版

  钟敬文民俗学论集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8年版

  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98年版

  艺术的梦与现实 // 湖南出版社 / 1998年版

  今年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民俗学概论》的编撰 // 民间文学论坛 / 1998.4

  俞平作文学理论的优越点 // 中华读书报 / 1998.7.1

  在欢迎福田教授来华讲学开幕式上的致词 // 民俗研究 / 1999.1

  丈伯华教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译本序(载《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 商务印书馆 / 1999年版

  略谈巴赫金的文学狂欢化思想 // 光明日报 / 1999.1

  五十年来传承文化研究的新收获——《中国民间传承文化学文集》导言 // 北京师大学报 /1999.6

  《中国民俗学年刊》(主编)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9.4

  一部民间口语的“史记”:《中国民间故事精品库》 // 文艺报 / 1999.6

  谈读书 // 群言 / 1999.8

  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1999年版

  中国民间文化讲演集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9年版

  建立中国民俗学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1999年版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里程碑 // 中华读书报 / 2000.6.28

  十年纪念——《民俗学研究》专栏刊行和成果回顾 // 北京师大学报 / 2000.6

  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二十年 // 群言 / 2000.6

  钟敬文学述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00年9月版

  历史的公正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2000年10月版

  学人游记丛书——履迹心痕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00年版

  民俗学对文艺学发展的作用 // 文艺研究 / 2001.1

  民间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 // 民间文化 / 2001.2

  谣俗蠡测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01.3

  读《荆楚岁时记研究》 // 民族艺术 / 2001.3

  口传史诗诗学的几点思考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01.3

  民俗学:眼睛向下看的学问 // 民俗研究 / 2001.4

  知识分子应该是“中流砥柱” // 中华读书报 / 2001.5.23

  读书的方法 // 中国教育报 / 2002.1.24

  寻找鲁迅〓鲁迅印象 // 北京出版社 / 2002年1月版

  沧海潮音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2002年1月版

  婪尾集 // 新世界出版社 / 2002年1月版

  五四运动以来民间语言研究的传统与新时期语言民俗学的开拓 // 西北民族研究 / 2002.2

责编:郭翠潇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