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面具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9日 21:26)
钟敬文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人在饶有兴味地谈论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一批“中国戏剧活化石”,这就是贵州民间傩戏面具展览。它打开了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的人们的眼界,启动着民俗,戏剧和宗教等多种人文科学研究者们的思路,也为如何办好各类民俗博物馆提出了很意义的课题。首都人民对这次展览报以很好的反响,是他们对傩文化工作者近两年来的辛勤劳动的赞赏;而每个借此领略了鲜活的、远非书本描述所能及的原始艺术风貌的人,也都会对这些面具实物的采集者——贵州省民委和贵州民族学院的有关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
傩戏,源于一种以驱鬼逐邪为目的的古老傩舞和追傩仪式。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它是较早把舞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民间戏剧雏形,面具是它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从文化发展史的线索分析这些面具,亦可知其历史嬗变。其中,那些脸谱构图夸张者,如山莽将等,显露了早期人傩戏力图通过夸大人的力量来驱逐鬼蜮的意图,有较强的原始宗教色彩。后来随着傩文化的发展,戏剧人物的个性逐步确立,其面具也就变得写实意味浓重,间或显出滑稽,神形毕至,成为增添演出艺术魅力的手段了。
过去,《舞蹈》杂志上,曾刊有对江西傩戏的记录。贵州这次大规模挖掘出的傩戏面具资料,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要研究它们,准确地说明它们的性质、特征、功能与价值,不仅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如民俗学、民族学、考古学、戏剧史、宗教史和原始文化史的知识等,而且要注意开展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纵向研究即考析傩戏源流及其在贵州的传播和演化;横向研究则除了同国内其他南方省区的傩戏进行比较外,还要看到假面舞的表演形式,在各大洲大都存在过,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30年代,我在日本留学时,就曾读过江南二郎的《原始民俗假面考》一书,至今日本仍有“追傩节”。可见决不能就贵州谈贵州,局限了自己的眼光。
当然,不管怎么说,贵州的民俗工作者这次搜集到这么多傩戏面具,并摄制了演出实况的录像片,无论如何是办了一件大好事。只是他们的工作还没做完;从长远目标看,还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鼓足剩勇,继续深入民间搜集面具,尽可能多收,收全。
2. 鉴于傩戏面具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我们在搜集面具实物的过程中,还应同时发掘与表演有关的民间戏剧、原始宗教活动和其他密切关系人民生产、生活及与傩戏有联系的民俗事象,以保证其文化的整体性,利于各种人文科学者的研究。
3. 面具展览,需配有详细说明。如每个面具的质料、造型、用途,在傩戏表演时担任的角色和相关的剧情、歌舞内容等。要逐个绘出图谱,力争早些完成一部有科学价值的傩戏面具志,才能适应文化研究的迫切需要。
4. 面具实物最终得到妥善保存。记录、描述固然也是一种保存,但利用民俗博物馆(有条件的话,贵州可成立傩戏面具博物馆)加以收藏,展出的问题亦不可忽视。有了博物馆,才可以供研究者反复研究,才能培养出一支专业研究队伍。
我们希望贵州傩戏面具展览、搜集和研究工作持续下去!
此文为贵州傩戏面具展览会上的讲话
来源:谣俗蠡测 (民俗学刊网 郑泽海录入)
责编:郭翠潇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