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人民的学者——钟敬文 > 正文

民间艺术丛谈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9日 21:32)

  

钟敬文

  关于民间艺术①

  (一)

  虽然到现在还有少数所谓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学者,做梦也不相信那些没有机会和自己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是能够创造艺术和鉴赏艺术的;他们的创作,是值得列入于艺术的宫殿,跟中外名家的作品一道来谈论的。

  但是,头脑稍为清醒的学者和艺术家,大都已了然于民众艺术的存在和它应得的价值了。那些认为民众根本是和艺术绝缘的,或他们的艺术,是完全谈不上上流品的……一类的意见,现在已经如秋风中的桐叶,零落是它必然的命运了。因为它盲目地抹杀了客观事实的真相。

  (二)

  什么是民间艺术呢?

  一个国家或民族里,一部分人的文化生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其他大部分的民众,则仍然停滞在文化生活的童年时期或比较接近这种童年时期,这种民众自己所产生和流传的艺术,就是所谓“民间艺术”——本义的(或狭义的)“民间艺术”。

  但是,这个名词,有时也被用在比较广泛的意义上,那就是,除了前面所说的对象外,还包括着远古社会的和现在世界上晚熟民族的“原始艺术”。

  用今日中国境内实际的艺术来举例,那么,我们汉族民间(尤其是偏僻的村落和小市镇)所流行的春纸、采茶戏、萤火虫(儿歌)、太阳姑娘神话、老虎外婆故事……是属于前者——本义的民间艺术,至于黎族的文身、倮儸的开辟神话之类,那就可以说是属于后者的第二类——晚熟民族的原始艺术了。

  (三)

  艺术的产生和流播,是为着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的。这是无可否认的一个真理。

  但是,因为各个社会所处阶段不同,艺术的作用于人类生活的情形,也不免有若干明显的差异。澳大利亚土人的团体踊舞,和巴黎跳舞场上的交际舞的作用,显然有着性质的差别。穴居民族绘画在洞壁上的“野牛图”,跟我们客堂上所悬挂的动物画,其作用自然也是迥然不同的。艺术,在文明国的上层社会里,它对于他们的生活所尽的义务,大都是跟他们所遇的特殊生活和要求相适应的,在两者关系的程度上也是比较间接的。但在原始或开化较迟的社会里,它的作用,也是跟群众的现实生活和要求相适应的,而两者的关系则是更直接的。例如绘画和舞蹈,在原始人看来,是用以帮助获得食物(一种法术的施行)和鼓舞士气的手段。在文明国的上层社会里,或用于装饰,或用于交际,或用于陶冶性情,或用于寻欢作乐,却很少被用于那种为求生存的紧迫场合的。但是艺术的作用,因社会经历阶段的不同而显出歧异,那是千真万确的。

  文明社会或半文明社会里下层民众所流行的民间艺术,对于他们生活的作用,虽然比在原始社会或晚熟民族里的,多少已经减掉些直接的迫切性,但是比在文明国家上层社会里,它大都被用作消愁求乐或发泄个人情思的手段,却总是教多地保存着一种严肃的意味,说明它决不是仅仅供人们玩弄、消遣而存在。这一点,使我们对它不能不产生一种虔敬的心情。

  (四)

  在内容上、或形式上,民间艺术,在今日有教养的学者和艺术家面前,或不免要受到若干指责。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是正当的。

  但是,我们不能不稍替它做点可能的申辩,虽然我们和欧洲的“原始主义者”毫无因缘。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正如民众一般的生活的素朴、粗简一样,他们的艺术,也大抵是素朴、粗简的——一般缺少比较复杂的思想和细腻的情绪,也没有那炫耀奇巧的结构和富丽的修饰。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民众是生活着的,他们有挣扎,也有成功;有幻想,也有失望;他们在狂欢,也有微笑;有哀愁,也有怨悱。他们像我们一样活着,且比我们生活得更壮健些。因此,他们所产生和爱赏的艺术,也是富有活气的!(你说,在艺术上,还有什么比活气更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学者们往往因为对于他们的生活既根本缺乏理解,又被拘囚于一种传统的艺术观,从而对这种富于活气的艺术,自然不容易辨出它的真价。反之,他们往往是在那种充满轻蔑和隔膜的心情之下,给它以无情的抨击。

  我不是说,一切民间艺术都是优良的,值得我们奉作典型的。我理解它的优点,同样也知道它的缺点。但是,不管怎样说,它自有那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作为今天艺术制作的参考,它也决不是不能起作用的。

  (五)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人类精神的美的产物,固然具有值得我们注意的价值,但是在这(艺术本身价值)以外,它的作用和价值也决不微小。

  艺术史和艺术学的研究者,为了更清楚地探索艺术的性质、起源、发展和机能等重要问题,不能不很费工夫于荒古社会和后进民族艺术的探究。以为倘使舌去了这些,对于那些问题的解决,是否能够完全成功,是很难断定的。跟考古学和人种学的资料一样地有助于那种重要问题的解决的,还有民俗学的资料——即民间艺术。新的、科学性更高的艺术史和艺术学,正在被要求着从“绪论”写起。在这当儿,谁把自己或别的民族的这方面的资料提供得最丰富,谁就是对这种新的“史”和“学”的建设上很有功劳的人。

  仅丛这一点看,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和探究,它的意义和价值,就已经够使人重视了;何况教育的实践,理论的记述和社会学的建立等,也都在对它要求有利的援助呢?

  (六)

  “民间艺术”的被发现,在人类的文化史上看来,还是比较新近的事。这种发现,在我们中国又更迟缓些。我们的歌谣研究会成立的历史,到现在还不过十余年。而且它老早就关门大吉了。至于民间绘画、木刻、舞蹈之类,简直很少人注意到,更莫问那专门从事于它的搜集或研究的机关了。从整个的社会情况看,这原是相当自然的事。既使有少数教明白的学者,留心到这种可宝贵的东西,但是他们又哪里去找得那么多余的闲暇和经费呢?自然,有钱和有闲的人是多的,但他们不是这种清苦的学术工作的担当者。

  虽然情形是这样,但是,现在我们的力量能够做到那一点,我们就得把“那一点”完成。一个人这样,几个人这样,许多人也这样,那么,谁能说,将来的成绩,一定是等于零的?

  产量是那么丰盈,价值又是那么贵重,学艺界忠实的朋友们,你们面对着这眼前学术的黄金的矿山——民间艺术,可忍得住不尽力之所能举起那发掘的铁锄来?

  1933年

  民众的艺术①

  (一)

  现代民众的地位渐渐抬起头来,同时,民众的文化,也日进地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了。诚然,有许多学者,还把他们所从事的文化科学(例如文学、美学、论理学等)的对象囚笼于传统的、狭小的境地,但是,这已经不能代表学术上进步的倾向了——它正走在一种沉落的路程中。任何科学之一,如果希望能够存在和发展,它决不能舍弃实证的研究方法,因而它的对象,不能不安置于广大的人群的事实上。一句话,许多文化科学的研究,不能不以群众的实在的文化为主体。离开了它,只有贫瘠,或者落空!

  对于民众文化的注意,在我们国家里。也不是最新鲜的事情了。至少,二十年来学术界的一角,已有人在做着些开路的工作。这是自然的现象,不消说,也是可喜的现象。

  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它表现着生活,同时也是促进生活的动力。上层的文化人,在生活上不能够缺少艺术这种要素,一般民众,也不能自外于艺术——也许他们更特别感到需要。现在有些学者大声嚷着,中国的一般民众,太缺乏活气了。他们终日终年死沉沉的、没有一丝笑声,没有一点狂态。他们是失掉艺术的和宗教的热情的国民。这种话,虽不是全无根据,但毕竟说得太大意了。中国现在一般民众的固有文化,纵然用近代的水准测量起来,是相当低落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他们有艺术,也有宗教;有教育,也有科学。假如真的缺少了这些,他们的生活史,便成为十足的奇迹了。

  中国民众的艺术文化,决不像他们今日所过的物质生活那样的可怜、贫弱。反之,它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在新年佳节的时候,在迎神赛会的时候,在朝山进香的时候……这是民间艺术特别显身的机会。此外,在乡民市众一般的生活上,我们当然也尽有机会遇到它——各种各样的艺术。困苦的民众,并不怎样缺乏艺术的财富。

  不幸,这种文化的财产,从来都被漠视着,直到现在,还不能引起学者们较广泛、较深入的注意,虽然时代已经要求他们着眼到民众一般的文化上了。近年来,在民间文学艺术方面(如故事、歌谣),固然不是没有少数学者在做搜集和试探的工作,但是造型的艺术(绘画、雕刻、建筑等)和混合的艺术(戏剧等)两方面,却很少受到注意。数年前,孙福熙先生和我,早就深感这一点。我们想尽一些提倡、宣扬的责任,结果,便在《艺风》上出了一个《民间专号》,①在那里,共刊载了三十多篇短文和一百多张图片。内容虽然不够精彩和充实,但总算在这块民众艺术园地的一隅动过一两下铁锄了。现在本刊编印这个专号,为的是要继续使那种有意义的工作前进。工程是巨大的!它很需要学术界共同不断的努力!

  (二)

  关于民间艺术搜集、探究的效用,数年来,我曾在若干地方或略的说过了。②这里,只简要地述说两点:第一,是关于学术的;第二,是关于教育的。

  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是相当普遍于一般人群的,虽然它的内容和程度等决不一样。这,只要看过那些过着狩猎等生活的原始民族,已经有生动的绘画、合拍的音乐、动人的舞蹈、伶俐的扮演等,便够证明了。但是今日人类的艺术史、艺术学和美学等,却大多还仅叙述和谈论着极少数人对于艺术的创作和鉴赏的事情。要解救这种学术上的褊狭和空疏,只有更广泛而精确地去搜集和检讨那各民族广大民众关于艺术的创作和鉴赏等一切事实。所以,民间艺术的搜集和研究,是今日艺术史家、艺术学家及美学家等的急务!这种工作,正和对于浅化民族艺术(原始艺术)的搜集和研究一样,它决不仅使艺术史、艺术学等扩大范围而已,它必然会使它更变色度——换句话说,就是艺术史和艺术学等,正等待着它(搜集和研究的工作)而进入更严格的科学的境界。

  再者,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生活文化、社会文化有机体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进步上比较落后的民族或民众,他们的艺术和别的文化还保持着一种深切的关系,甚至于是在一种未分化的状态中。许多野蛮民族的艺术,大多和宗教现象,和伦理现象,和语言现象,甚至于和生产现象,法律现象分不清关系,这就是一种有力的证明。民间艺术,也自然是一样。中国民间固有的绘画,有多少是不和神道发生关系的?他们的建筑,又有多少种是能离开伦理现象而独立的?此外,像故事、歌谣、谚语等,都没有例外。总之,民众的艺术,不仅是人类的或国别的文化史、社会史,以及文化学和社会学等重要的资料。我们现在还很幼稚的“史”和“学”,无疑是要依民间艺术等的资助,才能理想地长大、结实。

  一切文化活动,从广义上都可以说是教育的。把“教育”只限于学校中的讲解、肄习,这是一种狭义的,同时多少也含有偏见的说法。学校教育的历史,从人类整个的历史看,是相当短暂的,同时它的范围也非常受限制。我们晓得现在地球上有不少民族是在没有学校的,我们又知道有好些民族或国家,她的多数人民,往往是和学校不怎么发生关系的。原始民族,和半开化国的多数民众,他们不靠学校来做教育的机关。他们的教育机关,大抵是整个社会和许多家庭。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上,在特殊的生活上(后者,例如大祭日、新年、成年式等),都有着受教育的机会——或者教育别人的机会,在那种社会里,他们的礼仪,他们的习尚,他们的禁忌,他们的艺术,都是他们具体的教义和教材。“一则神话,可以坚固全团体的协同心;一首歌谣,能唤起大部分人的美感;一句谚语,能阻止许多成员的犯罪行为。”①这不过仅就文艺的艺术方面说的而已。其实,造型的艺术和混合的艺术,又何曾不是一样?一座堂皇的祠堂,一幅庄严的神像,一出忠义的戏文,它们所掀动的情绪,所教导的行为,是不容易计量的。民间艺术比起我们学校中所讲习的音乐、唱歌、工艺、诗文等,无疑尽着更大的、更实际的教育功能!自然,在今日,这种教育的内容以及它的方式,正和民众别的文化生活一样,不能不急谋改造了。否则,不仅使社会沉滞,甚且可能导致灭亡!但是,“交替”固然是历史的一种法则,而“相承”不过历史法则的另一种。“交替”同时而又“相承”,这才完成了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因为“交替”是打破“沉滞”,而“相承”则丰富未来。现在民众许多固有的文化,是应该为新的、更合理的文化所替代了。但这不是说,应该把它不加分别地全部破弃,甚至于连多看它一眼也不容许。我们知道“交替”是当然的,同时不能忘记部分的“相承”,也不是一种违反合理的法则的事,特别在过渡时期内是这样。

  固有的民众艺术,做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现在大部分是不应再存在了,即使是这样,从教育的立场看,仍然是不能忽略它。因为,第一,我们要明白民众过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其次,我们要从过去的那些文化遗物中,采取足以促进和丰富未来新文化的资料。关于后者,像现在有些民众教育者,利用民间固有连环图画和俗歌小调等体裁,来表达新的教育内容,就是一些显著的例子。总之,今日的民众教育者,首先应该很明了民众固有的教育情况,然后加以辨别弃取,当然还要,加上新的因素。这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途径,关于民间艺术问题的处理,只是其中当然的一个节目而已。

  1937年

  民间艺术探究的新展开

  (一)

  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并不是新近才发生的事情。在新学艺运动史中,它已有二十余年的经历了。它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条支流。五四文化运动,是企图从封建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种运动。它要破坏陈旧背理的传统的士大夫文化,而代替以一种新鲜的比较科学的国民文化。因此,对于一向被士大夫们所轻蔑、所抛弃的民间艺术,给以注意和探究,正是这新运动中当然的一个剧目。我们知道过去德意志浪漫主义流行的时候,民间歌谣等才受到应有的注意。这是一个很好的旁证。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运动,从五四前后产生以来,直到抗战事件爆发,虽然迂迂缓缓地,但从没有停止过。

  抗战是轰雷。它不仅是一个惊人的巨响,而且使地上和空间的百物受到深重的激荡。它扩布着一种不可测量的影响。就学艺方面来说,在这个民族的自卫战争中,有许多进行着的调查研究工作,暂时是陷于停顿中了。反之,另外一些部门的工作却得到突飞猛进的机运。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运动就是属于后者一类的。

  抗战以来,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运动,显然有极大的进展。在民间艺术的各部门中,受到最大注意的是民间歌谣和民间乐曲。在过去多年的民间艺术搜集和探究的历史中,民间歌谣固然占有很大的地位,但是,民间乐曲,则是一向被冷视的。除这两种以外,像民间木刻、民间绘画及民间戏曲等,都受到以前不曾有过的关心和探究。目前这种运动正在不绝地急速向前进展。

  (二)

  过去,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大抵是兴趣的、断片的、非实用的、没有坚实的方法论做基础的。因此,虽然历时并不很短促,但是,事实上还缺少使人满意的成绩。这不能全归罪那些搜集者和研究家。因为在那时期内,可以使这种运动达于更高阶段的客观时运并不成熟。限制新文化运动彻底成功的社会力量太大了。这使它仅成了很脆弱的一个历史运动。民间艺术不过是这总的运动中一个更弱的环节罢了。

  现在,客观的情势是大大地不同了。我们当前的战争,是反侵略的战争,是求解放的战争,是全体性的战争,是长期性的战争。因此,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急迫地要求广大民众的政治醒觉和巨大协力。要达成这种目的,宣传、教育的工作是一刻不容缓的。艺术,在这里有它最急切、最重大的任务。它必须为当前的宣传、教育竭尽能力。这是今天做为“社会存在物”的它(艺术)的最基本的意义。其次,我们的战争,是破坏的战争,同时也是建设的战争。在这富于历史意义的伟大战争中,我们要以飞跃的速度建立起我们物质的及精神的文化,一种适应于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文化。我们的烽火不仅要焚毁身上的枷锁而且要锻炼出人类新文化的纪念碑。我们要创造新的社会秩序,新的科学,新的艺术。这是抗战中重要任务的另一面。而这种新社会和新文化的建设是要深深地植根在我们民族的过去和现在的文化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它不可能是一些从别处随意移来的花朵。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的民间艺术,便受到极大的注意了。

  同时,我们不可不知道:我们的从事抗战和指导这个抗战事业进行的原理,是客观地符合于历史进步的法则的。因此,它对于艺术创作的要求和研究的方法等,也必然是合理的。更直截了当地说,当前的伟大战争,展开了对于民间艺术研究的合理要求,同时,并指示了那研究的正当途径。在这种意义上,今天民间艺术的搜集、研究运动,和抗战以前的比较起来,是有性质上的差别的。它是一个跃进。

  (三)

  我们今天对于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探究,既然是有新的社会意义的,那么,在探究的课题上也应该有新的决定。这才能够免除过去散漫空泛甚至错误等毛病,而圆满地达成新的目的。我个人以为现在民间艺术研究的课题,最主要的是以下的三项:

  甲,一般的或个别的民间艺术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的条件,它对于社会文化的反作用。

  乙,一般的或个别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及彼此间的联系性、统一性等。

  丙,一般的或个别的民间艺术的客观评价;它可能作用于抗战建国过程中的群众教育及伟大的新艺术创造的一定程度。

  这些课题,都具有复杂的内容,在探究上无疑是需要相当的脑力和时间的。但是它的合理的解说,不仅在学术史上有很重大的意义,对于当前的社会文化也将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现在是血战的时候。当然,我们的学艺研究,不能够像学院式的迂缓。迅速是我们的神!但是,一件工作的进行,不能不有适当的步骤。不然的话,就很难达到深入、确实的境地。依照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我们民间艺术的探究可以分作三个步骤。

  第一,是广泛地科学地搜集各种现存的民间艺术作品——有些有原制品可以搜集,有些须用文字或别的符号去记录,还有些则须给以复写或摄影。

  第二,是用科学的方法各仪整理——鉴别真伪及加以序次、分类、注释等。

  第三,是用适切的方法探究而作出结论——观点的正确,态度的谨严,技术的适当、灵活,都是从事这阶段工作的人不可缺少的条件。

  这种步骤的区分,自然是就一般的过程说的。事实上有时也许不用这样严格拘泥。譬如搜集材料的时候,同时做着整理或探究工作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这种区分,只不过是一种大概的程序罢了。

  就搜集的工作说来,在某些部门(例如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上,过去虽然已经做了不少,但是,没有动过手或者只是轻轻触摸到的部门实在更多。像民间戏剧、民间绘画、民间乐曲及民间跳舞等,都是过去很少下过铁锄的荒地。而且,过去的搜集者,因为被限于一定的观点和技术,现在要把他们所得的资料做我们研究的对象,多少是有些缺陷的。就民间歌谣方面说罢,在近百部的歌谣集中,有几册是兼收歌调的呢?但我们深切知道:歌调正是民间歌谣的生命。去了歌调的歌谣,往往要成为僵冷的尸骸。其次,对于产生或传播这类作品(民间歌谣)的社会背景等被注意得太少了。这就大大地减少我们探究上的方便,或者简直使那得到正确的结论的机会堕入渺茫。由这看来,可以晓得就是搜集的工作,在许多地方差不多也得再从头做起了。

  至于整理、探究方面,过去所留下的成绩,虽然决不是一张白纸,但是从第一义的立场说,可以继承的资产也太少了。由于对它的社会意义的缺乏了解,由于对处理技术的未能完满使用,结果好些工作差不多白费了。笔者自己过去所写作的若干关于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的文字,大半就陷入这种不幸的命运中。在此方面,我们今后需要有一番更新而且巨大的努力。

  (四)

  像前文所说,我们现在民间艺术搜集和探究的工作,在许多地方差不多要从头开始。不仅探究的观点是新的,就是基础的作业和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一种新的努力。这是一份繁重的工作。但是,不用气馁,好的机运正在帮助着我们。例如就搜集方面说,自抗战以来,那些本来集中在少数大都市的戏剧家、音乐家、画家和诗人等,都哦被迫或自动漂泊到偏僻的乡村,留滞在古老的小城镇。他们成为“民间的人”。这是以前所难做到的。对于民间艺术的搜访,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又如从探究方面说,现在许多偏僻的地方都建立了艺术及文艺研究的团体,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流动性的艺术工作团队,像漫画宣传队、演剧宣传队、歌咏队等,这些不是大可以发挥集体探究的力量么?不是大可以一面探究,一面用实际的实验来求出正确的结论吗?

  自然,在这种工作的进行上,困难并不是没有。例如战时印刷条件的不便,参考书物的分外缺少,以及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不安定等,这些无疑是很妨碍着工作的进展的。但是,这些并不是全然不可以用人力部分地或全部地克服的,它算不得绝难超越的难关。

  最后,为了工作扩展的方便,我以为必须有一种专门处理这种工作的组织。全国应该成立一个民间艺术研究的总会,而各地或性质上有关系的机关团体成立分会。这在搜集和整理资料工作上,在进行研究、讨论工作上,都有极大的必要。它是保证这种繁重工作成功的必备条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不另外成立研究会,而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总会及分会中,设专门研究部或研究委员会等也可以)。

  民间艺术探究进展的新机运正在成熟着。艺术界的同志们,谁不愿意对抗战建国的事业冷淡,谁不愿意对广大民众的教养冷淡,谁不愿意对艺术创造的伟大前途冷淡,他就应该尽一分自己所能尽的职责。他应该即刻伸出手来,给这个有着无穷希望的学艺园地下一些开荒、培植的工夫。

  1939——1940年

  ---------------------------------------------------------------------------

  ① 原文为《艺风·民间专号》的卷头语;刊于《艺风》第一卷第9期。

  ① 此文为《民间艺术专号》序言,刊于《民间教育》月刊5卷4、5期,1937年。

  ① 该刊第一卷第九期。

  ② 参看《关于民间艺术》(《艺风》第一卷第九期)、《被闲却的民间艺术》《民众教育》月刊第五卷第二期)等文章。

  ① 见《民众教育》(季刊)第三卷第一号中《民间文学与民众教育》一文。

  来源:谣俗蠡测 (民俗学刊网 江宝昌录入)

责编:郭翠潇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