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捞鼎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28日 14:51)
泗水捞鼎,也 作取鼎、升鼎。鼎在先秦时代,作炊煮使用,又是祭祀的礼器。夏朝大禹治水成功,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九鼎成为传国重宝、天下共主的象征。每个朝代的嬗迭更递,无不以有无“九鼎”相传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大禹收集了全国的青铜,按九州方圆,铸造了九个大鼎,并把大禹治水时所遇到的奇神怪兽一起铸在上面,让人们熟悉宝鼎上的神物和鬼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分辨出好与坏,善与恶。九鼎历经夏、商至周王朝,成了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秦取九鼎宝器。迁鼎途中其一飞入泗水。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去东海求觅神仙返回路过彭城,他发现了这个鼎,就组织数千人入泗水打捞宝鼎。《水经注·泗水》日:“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秦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 而行之未出,龙齿啮断其系 ,故语日:‘称乐大早,绝鼎系,当是孟浪之传耳。’”
鼎落泗水的具体地点,《史记·封禅书》言之凿凿:“秦灭周,周之九鼎没于秦,······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古泗水北起今山东沂蒙山,四源共发,南迄古淮河入海口,蜿蜒数百里,沿途经曲阜、沛县、彭城、下邳等城邑,是古代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今天徐州市城北10公里处大运河畔,有名为秦梁洪的村庄,水流湍急,猛浪若奔,是当年泗水上的绝险之处,经常有船只在此沉没,九鼎中的一鼎落入这里。
秦始皇没有捞上来的神鼎,一直让汉家皇帝耿耿于怀,九鼎缺一,总是憾事,于是方士们投机钻营,编造谎言,用谶纬的形式取悦和蒙混皇上。武帝时期,有方士在地下发现了一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汉武帝“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武帝十分高兴,于是“赦天下,大酺五日”,改年号为“元鼎”(《汉书·武帝本纪》),至此,捞鼎的故事圆满结束。
从现在已经发现的二三十种“泗水取鼎图”来看,构图对称,已经比较程式化,多是在河面上临时搭建大型支架,支架横跨河面,上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上有秦王或者官员居中指挥,支架下是捞鼎的民工。一般采用写实方法。柱端上栓有辘轳,绳子穿过辘轳系在鼎的耳朵上,拱桥的两旁有人用力拉绳取鼎。这种画面的构图毫无例外地在桥的中间刻有一人。画面上仅刻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却象征着成百数千的百姓。无一例外的是鼎已被捞出水面,而同时在鼎中出来一只蛟龙,咬断鼎系的一端,转头咬向鼎系的另一端。选取绳断鼎落的瞬间,在河、堤、岸三个空间,由于鼎中蛟龙把捞鼎绳索一口咬断,岸上的官员惊惶失措,堤上的力士们倒在堤坡。
武利华先生认为,在泗水取鼎图中,鼎和龙是故事的核心。鼎象征着秦政权,龙象征着“真龙天子”。
水中出蛟龙咬断鼎绳使秦始皇捞鼎之举以“弗得”而告终。泗水取鼎图犹如一幅政治宣传画,昭示着刘氏政权存在的合天理,得民心,同时又启迪后人不要象秦始皇那样暴虐无德。泗水取鼎图更深层的意义就在于光大了战国时期所谓“时变”的思想,天命无常,世无常主,惟有“德”者则有天下,秦始皇暴虐无德,失去政权,刘邦诛无道、得天下,“德”的观念在此得到了弘扬。
在请书法家给我收藏的汉画泗水捞鼎图时,我曾经口占一首,录之于后:
煌煌九鼎,肇自大禹。
象征九州,华夏神器。
鹿死谁手,民心所寄。
始皇捞鼎,枉费心机。
责编:郭翠潇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