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日解析

专家介绍——巴莫曲布嫫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5日 10:12


  学术简历

  彝族,1964年出生于四川凉山昭觉。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9~2002.1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跨世纪青年学科骨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导师。此外,兼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美姑中国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常务理事;世界民俗学者组织(FFN)通讯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

  在治学方法上长期坚持实地田野调查与彝文文献考察相结合,业已形成的学术方向是彝族经籍文学与口头传统研究;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2000),田野图文报告《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2003);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学术流变》、“祭司与文学:彝族经籍文学研究”(系列论文)、“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宗教造型艺术研究”(系列论文)、《彝族祝咒经诗〈紫孜妮楂〉的巫化叙事风格》、Traditional Nuosu Origin Narratives: A Case Study of Ritualized Epos in Bimo Incantation Scriptures(英文撰写);参与编撰的学术著作有《彝族文化史》、《彝族风俗志》、《中华文学通史》(〈古代文学卷〉编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Mountain Patterns: The Survival of Nuosu Culture in China等;已出版个人诗歌专集《图案的原始》,其诗作被辑入多种诗歌合集。目前正致力于“仪式与文学──彝族史诗研究”与“克智──凉山彝族口头论辩研究”两项长线学术课题。

  田野工作经历

  1) 2002-2003年,为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个案》在凉山州美姑县进行定点田野作业与史诗表演的跟踪观察;

  2) 1996-2000年,参加中美联合的田野追踪考察〖民族认同与凉山彝族诺苏文化之传承〗;

  3)1991-1998年,开展〖大凉山彝族诺苏仪式文学〗的民族志追踪考察;

  4) 1993-1996参加中日合作项目〖汉族与周边诸民族的民俗宗教比较研究──纳西族·彝族与日本民俗宗教的比较民俗学考察〗,完成田野研究报告《神图鬼板·仪礼象征·文化传承──凉山彝族における鬼灵信仰と巫术符咒の考察》;

  5) 1989-1992年, 参加中日联合的比较民俗学田野考察〖中国江南农耕民俗文化〗,完成田野研究报告《畲族"学师"仪式研究──兼论成年礼功能的历史衍变》;

  6) 1987年夏季在四川凉山、云南楚雄为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彝文经籍中的祭祀诗研究》进行田野作业,涉及到民间宗教中的信仰与行为、祖先崇拜、仪式与文学,以及古代经籍文学阐释中的文本与田野。

  重点项目承担

  1) 2002~2003中国社会科学院十·五重大课题【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丛编:诺苏克智译注】;

  2) 2002~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级重点项目【口承与书写──彝族史诗与族群叙事传统】;

  3) 2002~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项目【中国史诗类型学】(集体项目);

  4) 2003~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中国史诗】(集体项目);

  5) 1996~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仪式与文学──彝族经籍史诗研究】;

  6) 1995~1997国家九·五重点项目及重点图书《中华文学通史》(集体项目);

  7) 1991~1993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语支民族经籍文学研究】(集体项目)

  国外访学研修

  1) 1999年8月在芬兰土尔库大学参加第五届世界民俗学者暑期国际培训(FFSS99),在史诗工作站(Epic Workshop)研修,结业报告为《中国彝族口头传统与史诗的文本性与口承性》。导师:John M. Foly教授、Lauri Harvilahti教授。

  2) 2000年1月27日至3月31日与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 Stevan Harrell(郝瑞)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在华盛顿大学博尔克自然史文化博物馆主办的〖高山图式──中国彝族诺苏文化之传承〗(Mountain Patterns: The Survival of Nuosu Culture in China)专题展览(2000年3月~9月)的相关学术活动,3月16日在西雅图人文科学论坛(博尔克博物馆系列讲座)发表了题为《彝族诺苏女性文学与文化传统》的学术报告;其间还应邀到惠特曼学院开设了两次讲座。

  3) 2000年9月至2002年1月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学,身份为访问博士研究生(Visiting Fellow),选修相关课程13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阶段性研究报告A Folkloristic Perspective on Epic Tradition of the Yi: Thick Corpus Between Textuality and Orality。《彝族史诗传统的民俗学观照──文本性与口头性》),修课导师:Gregory Nagy教授。在此期间在哈佛大学校内外共开设了9次讲座,参加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一个展览,主持了一次国际彝学工作会。

  ㈤ 学术资助获得与学术实践

  1) 2001年7月获美国民俗学会(AFS)"国际学者旅行资助",前往阿拉斯加参加美国民俗学会2001年会"知识中的伙伴"(Partners in Knowledge),参加"表演的诗学:谚语、演说术、诗歌与音乐"专题组的讨论,并作了题为《走近本土口头传统:文类的替换》(Approaching Indigenous Oral Traditions: A Perspective of Substitution in Genre)的小组发言。

  2) 2001年5月本人与中央民族大学巴莫阿依博士、潘蛟博士共同策划的"国际彝学工作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Yi Studies--The Fate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Age of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Yi --)获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学术顾问委员会特别资助",项目于是年11月9~11日在哈佛大学实施。

  3) 2001年4月本人与巴莫阿依博士共同策划的"彝族传统仪式生活展"(Chanting Echoes),获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特别项目资助,展览于是年5月至7月在该中心展出。

  4) 2001年3月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学院特别资助,前往该大学参加国际跨学科讨论会The Interdisciplinary Symposium- Beyond Peony Pavilion: Performance, Ethnicity and Cultural Processes in China (PPEC)-,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Apri28-29, 2001)。

  5) 1999-2000年,本人主持的巴莫姊妹彝学小组为组织、策划于2000年9月在云南石林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彝学讨论会",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获得民族文化研究基金的资助。

  6) 1997-2000年,本人设计并论证的个人研究课题"仪式与文学──彝族经籍史诗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青年重点项目的资助。

  7) 1999年8月,获芬兰外交部国际学术合作发展基金的资助,前往芬兰土尔库大学参加第五届世界民俗学者暑期国际培训(FFSS99)暨"《卡勒瓦拉》与世界史诗传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8) 1999年7月,获中国作家协会与台湾中国诗歌艺术学会的资助,前往台北参加"两岸女性诗歌学术研讨会"。

  9) 1998年6月,获德国学术研究基金会的资助,前往德国特里尔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彝学讨论会。

  10) 1998年春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级重点项目基金的资助,前往四川凉山彝区进行田野作业。

  11) 1997年冬季,巴莫姊妹彝学小组获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专项资助。

  12) 1997年,本人的学术专著《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一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的资助。

  13) 1990-1993年,本人与同事白庚胜一道设计并论证的"彝语支民族经籍文学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的资助。

  ㈥ 学术荣誉获得:

  1) 2000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2) 1998年《"诗魂说"与"三魂说"》(论文)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颁发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佳作奖"。

  3) 1998年《彝族古代经籍诗学范畴与命题的基本模式》(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学术成果评奖"一等奖。

  4) 1997年3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5) 1997年5月获"中央国家机关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称号。

  6) 1995~1999年,连续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级先进科研工作者。

  7) 1991年,本人参加编著的《彝族文化史》获北京市优秀科学成果一等奖。

(编辑:郭翠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