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周森锋当选宜城市市长。作为公共人物,他必然要接受舆论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是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公众行使监督权的必须,何况关注也是出于保护年轻干部的需要。人们在怀疑周森锋的年龄,这么小的年龄是怎样爬上这么高的职位的,经过了多少“不正当”的手段?人们怀疑周森锋的少年得志,没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怎能如此平步青云,不是靠有权的爸爸就是靠有权的岳父?人们怀疑……
人们并不反对29岁的年轻人当一个县处级的市长,因为在此之前,有比他年轻的人,做过比他更高级别的官,人们关注的是在其个案背后所揭示的:当前的干部任用和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一方面,官员的信息必须更大程度地做到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干部的任用、提拔也必须与民意更好地互动。如何将这种关注前移到选拔、任用干部环节,而不仅仅是任职后的关注,这才是公众的期待。
在当下的制度语境中,我理解这样的社会焦虑。绝对权力未得到遏制,权力通吃深入社会的毛细血管,我们不敢相信佳话和无暇消费佳话;丑闻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想象,我们不得不对看似美好的事物作最坏的猜测;基础秩序的沦落,让人际间和社会中滋生出一种近乎变态的不信任,怀疑一切,消解一切,用“有罪推定”的心态打量一切。
周森锋这一代的80后官员,承载了比费孝通当年更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在错综复杂的公共问题面前,公众更愿意看到的,不一定周森锋的清华背景、学识程度和年轻资本,而是他的志向是否与中国改革同步实现;能否与其所执政的当地民众在较长时间内同呼吸、共命运。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公众给这位年轻市长更多宽容和耐心。
于公于私,周森锋都无需为自己的年龄、家境,向社会和大众交代些什么,因为谁也不能说,年轻或年长,家境贫寒或显贵,和是否胜任市长有什么必然联系。但于公于私,周森锋都必须对论文是否抄袭这个问题,尽快作出明确的、有说服力的交代、澄清,因为千不计较,万不计较,诚信不能不计较;千不重要,万不重要,诚信不能不重要。
YY小说中的侯卫东在作者笔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使尽浑身解数从边缘乡村的基层干起来的。看着满网的关于正处级干部周森锋穿着靴子、身后有人执伞有模有样站在田间地头与人亲切交谈的“近似摆拍”照片,不由会心想笑,照片发布者与YY小说作者的用心应该是一样的吧。
面对媒体的报道,周森锋表示,“从保护一个青年正常成长出发,我希望媒体少些对我的关注,给我更多的工作和思考时间”。看来,当初宜城人大代表给周森锋的关注太少了一点。如果当初,宜城人大代表能像现在的媒体一样,给周森锋强烈的关注,甚至是质疑,那么此时周森锋何有如此感慨?而给一个候选市长关注、质疑甚至是否定,这本来就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周森锋的全票当选,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他的背景更有关注价值。
虽然29岁的周森锋向舆论请求“给我不受干扰的成长环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别指望舆论会选择相信周森锋,阅历过无数类似的腐败版本、脑子中充满无数腐败想象、对制度充满不信任的网友,并不会因此停止质疑,他们会不断寻找疑点继续质疑下去。 本期责编:张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