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文史报道

  51、邓小平南巡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1992)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路发表一系列的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谈话。“谈话”指出了改革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国家稳定、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同志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来又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设计了体制框架,指明了实施途径,并要求在本世纪末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李登辉访美引起广泛谴责(1995)1995年6月,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再抗议,批准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到美国作“私人访问”,引起中国政府的严重不满。此举实际上起到了鼓励“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和“台独”的作用,破坏了中国的统一大业。李登辉访美,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

  53、中共中央决定对陈希同进行审查(1995)1995年7月,鉴于在调查王宝森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重大问题涉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中共中央决定对陈希同的问题进行审查。1997年8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开除陈希同党籍。1998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检察机关即将对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以涉嫌贪污、渎职犯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年7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希同贪污、玩忽职守案进行公开宣判:以贪污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13年;以玩忽职守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4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对陈希同的审查和宣判,表明了中共中央与腐败作斗争的决心。

  54、香港、澳门回归(1997-1999)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奠定了基础。通过谈判,中英两国政府和中葡两国政府先后在1984年和1987年,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和关于澳门问题的《中葡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胜利。它洗雪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蒙受的耻辱,标志着中国人民向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同时,它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国与国之间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

  55、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十五大通过了江泽民的报告,并按照报告的建议在党章中增加了关于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规定条文。十五大以后,全党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出现了新的面貌。

  56、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升空(1999)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场用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这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57、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999—2000)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讲话说:“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200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8、“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胜利实现(2000)到2000年,“九五”计划提前完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目标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即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

  59、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2000)1997年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其涵义是从1998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过三年奋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超过2300亿元,绝大多数行业实现全行业盈利。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望继续增盈或整体扭亏;6599户大中型亏损企业可减少65%左右。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60、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2000)1993年9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年2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正式公布这一计划:国家从1994年开始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时间,在巩固以往扶贫成果的同时,解决农村8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中国消灭绝对贫困。这一计划作为中央政府的扶贫计划,在全社会组织实施,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8000万减少到2600万左右。

<<上一页
第6页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