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乡土中国

惠山泥人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08日 09:32


  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以盛产泥人而闻名,在无锡有一座惠山,泥人的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它的附近,所以,无锡泥人又被称作惠山泥人。惠山泥人产生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惠山泥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锡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从东吴时起,这里的农业就有了很大的发展,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更使沿岸的无锡城发达了起来,一跃成为江南名城。

  惠山有“江南第一山”美誉,无锡人把惠山看作是无锡人的福气,在惠山寺的山门口,就是惠山的两条主要街道;直街和横街。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泥人店。传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

  在无锡,上年纪人都知道惠山脚下“庙宇多、祠堂多、泥人多”昔日的惠山街因泥人而增色,而泥人业又因惠山街的繁荣而日益兴旺。长期形成的民俗文化氛围,使泥人与惠山街结下了不解之缘。久而久之,惠山街上卖泥人成为了无锡一景,似乎外地人不到惠山,等于没有到过无锡;而人们不买几件泥人回去馈赠亲友,就等于没有到过惠山。

  惠山泥人——泥人的传说

  当年的泥塑艺人,大多数都是看祠堂的人,由于仅靠看祠堂维持不了生活,闲暇时就靠做泥人来补贴家用。那时的惠山泥人不仅仅是赢取孩子玩具、做工精巧的手工艺品,还是一种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带着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走进千家万户。

  祠堂是旧时同族人祭祀共同祖先的房屋。惠山祠堂密度之高,在其它地方实不多见,靠得近的仅几步之遥。这些祠堂主要集中在现今的惠山直街和横街的两侧以及古华山门内。当年的48家泥人店,很多就穿插在祠堂间。

  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沙无垢:原来我们惠山祠堂很多,因为惠山风水比较好,我们无锡人杰地灵,历代出了很多名人。名人的后裔他们都要把自己的祖先供奉起来,来尽孝道,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他挑选惠山这个地方搞了很多祠堂,要人看管这个祠堂,很多看管礼堂的人都兼做泥人。所以惠山泥人跟惠山祠堂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比如讲,原来有个很有名的丁阿金,他就是看祠堂的,看的华教子祠。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早在北宋年间,大诗人苏东坡途经无锡时,留下了“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据说真正的惠山泥仅有十八亩半的面积,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被称为“磁泥”。

  早期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统称为“耍货”。春季,江苏地区有不少地方要举行迎神赛会活动。庙会上,艺人们用盘子托着泥玩具在人群中叫卖。这时的泥玩具大都是用模具生产的。它以质朴的彩塑语言、活泼的表现手法、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题材,生动地反映了无锡地区的民俗民风和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另工艺美术大题 喻湘莲:因为无锡惠山泥人,它是根植于人民之中的,所以它的思想感情也符合广大群众的需要。所以说我们大量做的“蚕猫”,是挺有名的,“蚕猫”有什么用呢?就是每一年养蚕的时候,就是要打扫蚕室,养蚕的工作室,打扫以后要放四个猫,四个角落四个猫,就是镇鼠,老鼠就不敢来吃蚕宝宝,这样他养蚕保证了他的丰收。开春了,要买个春牛回去供在那里,希望自己种地能丰收。所以流传着一句话:摸摸春牛头,一年到头不用愁,摸摸春牛角,生活过得好。

  清代晚期,惠山泥人的生产日趋专业化,涌现出大批技艺精湛的专职艺人。惠山泥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产品开始转入高档。随着市场的需求,艺人们开始强化手捏工艺的特点,着力刻画人物,形成了惠山泥人“细货”——手捏戏文。

  “手捏戏文”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泥人艺术步入了新的阶段。在无锡这种泥人称为“细货”,相对而言,泥玩具则被称为“粗货”了。“粗货”和“细货”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不同的服务对象。细货主要供豪门大户装点家居环境和馈赠亲友的礼品。每年秋天,数百条船只从苏北来到惠山采购泥人。他们用带来的大豆、花生、棉花等农产品换取泥人,再沿运河销售到全国各地。

  据《清稗类钞》记载,乾隆皇帝南驾无锡惠山,命老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童数盘,饰以锦片金叶,乾隆十分赏识,带回北京存放在颐和园佛香阁中。公元1885年慈禧太后五十寿庆,无锡地方官员特意到惠山定购一套“八仙上寿”进贡朝贺。

  惠山泥人——阿福的传说

  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也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就是惠山大阿福,提起大阿福,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创造,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活了下来。

  是先有阿福还是先有传说,我们不得而知。但大阿福的形象与惠山寺内,建于公元876年的陀罗尼经幢上的结伽趺坐佛像,以及宋代“金莲桥”上“缠枝牡丹间化生”图案中的童子像,是那么的想象。

  中国工艺美术大题 哈湘莲:因为大阿福最早是作为神供在那里的,因为它是避邪。有个传说故事,年它是白天吃太阳,晚上吃月亮,它在玩太阳和月亮,它把人搅乱了,人的生活就不安宁了。但是阿福又把年征服掉了,它就把它抱在手中,听阿宝福的话了。这样生活就安宁了,所以大家希望自己生活过得安宁。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又把阿福的形象变成小朋友的形象了,希望自己小孩子有神气。有种历史的演变过程在里面,慢慢演变到现在变成吉祥物。

  早期大阿福的造型,都是大耳朵的端正坐姿,面容带着佛门的慈悲和吉祥,他头上的牡丹花、胸前的长命锁、怀中的大青狮、脚上的朝靴分别代表了宝贵、长寿、避邪和少年登科等吉祥含意。

  阿福的造型圆润丰满,舍去了许多形体上的枝节,整个作品不见棱角,饱满丰腴。表面起伏不论大小,一律用弧线完成。造型的圆润精细,为惠山泥人增添了一分江南风韵。这种圆与浮雕相结合的造型奠定了惠山泥人的基本风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邹文:大阿福据说是造型来自于一个神话传说,说在江南那一带有一对一雌一雄的两个神人,像神仙一样的,他们有一种魅力,这魅力说来特别中国化,就是他不是很刚勇的那种很神怪的东西,他是很阴柔的一种东西,就是他一笑,敌人就会被他笑倒,倒在自己的怀抱里头任自己吞食。所以,他那种笑里头就含着很强的中国文化色彩。他就具有一种宽容和一种大度,一种气象,它对敌人的这种压制它是建立在敌人归顺自己,而不必牺牲他的生命。大阿福他一般笑容可掬,但是那后边是一种征服。

  几百年来,阿福那天真可爱,充满童趣的形象,一直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阿福的形象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造型都是一个或一对胖娃娃。身穿五福袄,怀抱大青狮,显得文静中有威武,端庄中又带憨厚,从内容到形式都紧扣“福”字的主题。他那胖墩墩、笑眯眯的形象,随着艺人们赋予他的血肉和神韵,走进了千家万户,带给人们吉祥、如意和幸福。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