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历史·人文·民俗]

我所见到的佛舍利——央视记者走读玄奘路十六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19日 11:36

  许多佛教国家都宣称拥有佛骨或者佛舍利,却讲不出其来历。印度史学界认为,印度比哈尔邦博物馆收藏的佛舍利不仅历史脉络清晰,而且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明确记载。我在比哈尔邦考察佛教文化遗址时,特意到比哈尔邦博物馆瞻仰了微缩的古代佛塔,根据博物馆的介绍,里面的滑石罐里盛有佛祖的真身舍利。


比哈尔邦博物馆外景

  我在门口购买参观券后,穿过一条水泥路就到了博物馆,上二层楼,迎面是一个加有防护网的铁门,旁边有两位携带武器的保安人员。我按规矩脱掉鞋子,轻轻走了进去。迎面就是一个微缩的印度古代佛塔横剖面,盛有佛舍利的滑石罐就放在里面。在灯光下,那只滑石罐像一颗脱水的橘子,没有任何装饰,很难想象佛舍利就在里面。展厅周围挂着比哈尔邦佛教遗址图片,似乎在解释佛舍利与这些佛教遗址的关系。我向保安人员出示了印度政府颁发给我的记者证,在征得同意后,我拍摄了几张佛舍利图片。正要离去时,恰好有一个重要人物来考察,博物馆负责人打开层层保险锁,向这位大人物展示了里面的佛舍利,我也乘机凑过去看了一眼。里面是灰质状的东西,还有一个残缺的金叶、一粒小螺壳和两粒绿色舍利。在场的人像看一件出土文物一样,大都充满好奇,并没有佛教国家迎奉佛舍利的隆重和庄严。

  释迦牟尼传教四十五年,于八十岁时在俱尸那迦入灭。在大迦叶的主持下,佛弟子们按照当时的风俗将其遗骸火化,然后将舍利存放在了当地的议会堂里。当年佛陀宣扬佛法的国家听到这一消息后,都派人前来索要舍利。经过协商后将佛舍利分为八份,各国各持一份。离车族为了供养佛舍利,便建了一座覆钵式佛塔,将舍利安奉其中。随着时代变迁和烽火战乱,这座佛塔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佛教在印度湮灭后,再无人关心佛舍利的去向。据说在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鹿野苑里,曾经从一座佛塔的基座里发掘出一个石函,里面有骨灰和金耳环。人们把骨灰扔掉了,只留下了金耳环。后来根据印度考古学家的推测,那一部分骨灰极有可能也是释迦牟尼的骨灰。


微缩佛塔中的佛舍利

  唐朝僧人玄奘来到吠舍离(Vaisali)后,曾经详细考察了当地的佛塔,并把当地的佛舍利传说写进了《大唐西域记》里。当地僧人曾经对玄奘说,这里有一个佛舍利塔,装有佛舍利的滑石罐上有一道裂纹,里面的骨灰只占滑石罐的四分之一。1958年,印度考古学家A·S·阿尔特卡尔博士(Altekar)根据玄奘的记录,在吠舍离的野地间发现了一个佛塔残基,他和同伴们在残塔最深处发现了一只滑石罐,打开这只滑石罐后,发现里面的骨灰只占很小一部分。玄奘记载的阿育王分出十分之九的说法得到了印证。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皇帝在残酷战争后归依了佛门。他下令广建佛塔,并打开了七座佛舍利塔,从中取出十分之九的骨灰,分到了其他佛塔中。考古研究还发现,这个佛塔的石块和土质证明此塔被修缮过至少三次。最早的塔基为公元前600年左右所建。第一次修缮是在阿育王从舍利罐中取去出十分之九的骨灰后。第二次比较简单,最后一次是在公元2世纪左右。

  佛陀遗骨被称为舍利。在当今寺庙佛塔里供奉的舍利中,有些是菩萨、罗汉、高僧遗留下来的。大部分为灰质状,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杂色为综合而 成的,也有一些舍利为琉璃状。佛陀去世后,教徒无法再向佛祖本人顶礼膜拜,便转向了佛的骨灰,他的骨灰供奉在佛塔中。古代人称其为瘁堵波﹙ Stupa﹚。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集合一部分的佛舍利,分送到有佛法流行的地区,在僧寺旁建造佛塔,作为礼敬供养的对象,以满足佛弟子对佛陀的怀念之情。所以印度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大量佛塔,僧人们也就负责起了佛塔的管理责任。

  有了佛塔后,就有了烧香膜拜香,进而有了佛教伎乐歌舞来供养舍利塔,佛教从此有了类似世俗宗教的祭祀天神行为。佛陀在世时,除了饮食之外,并没有这些供养规定。佛教后来兴起了一些列规矩,首先是为了推广普及和弘扬佛教,第二为了满足信众的心理需求。故佛塔越建越多。寺塔的庄严宏伟造就了一番新气象,却失去了佛陀时代的淳朴精神了。

  印度古代的佛塔为半圆形,在方形基坛上用砖瓦或石头砌起一个拱顶,与中国乡村的土坟极其相似,称为覆钵,盛有佛舍利的容器就安放在里面。中央顶部竖着一个伞盖,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可以给四处游化的信徒以 心灵上的安慰。后来在佛塔周围出现了石栏和石牌坊,上面刻上的佛教故事。佛塔传到中国以后,其覆钵部分渐渐退化,覆钵上方的伞盖演绎成了楼阁式塔。这些佛塔功能上与印度的瘁堵波一样,但是形式上已经完全中国化了。许多佛塔内建有梯阶,则可供人层层上进,回顾外望,代表着佛法修行的渐进,同时也可以遍观十方大地一切苍生。这一切使得佛教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

  佛教徒的最高信仰是三宝。佛像代表佛宝,经典代表法宝,教徒代表僧宝。我在印度考察佛教历史时才了解到,古代印度佛教徒礼拜佛像、佛塔、或者佛舍利,并不是祈求佛祖保佑自己,也不是要宽恕自己的罪过,更不会要求让佛祖保佑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为了表示对佛祖的敬仰。佛陀是一位德行圆满的圣者,故受到了信徒们的顶礼膜拜。当佛教徒看到佛塔或佛像时,他 就会拋弃心中烦恼,保持心情的宁静。如今中国人进入寺庙后有很强的功利目的,要么是来许愿,要么忏悔,要么来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实在远离了佛教最初的意思。


印度山奇佛塔的精美牌楼

  现在看来,去实地考察远比翻阅历史典籍更容易看到历史的真实。从典籍上来探讨古代文化很容易上当。例如,一部宪法上写着民众有享受言论的自由,实际上民众并没有享受到这种权利。我们从文化遗址上考察历史文化则不容上当。佛舍利本身就是人的骨灰,佛教也是佛陀和历代高僧共同创造的。对佛教得研究越深入,就越能看清楚里面的人为成分。其它宗教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学者来讲,宗教只能被当作一种社会习俗来研究。 (本台驻印度记者 张讴)

(编辑:王卉来源:CCTV.com)

相关文章:

  • 央视记者走读玄奘路连载专辑 (2003/09/19/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