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楼 现状岌岌可危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12日 15:13
浙江宁波的天一阁一直有着中国藏书“第一楼”的美誉。不久前,数十位中国各地现存藏书楼的馆长、专家学者聚集那里,讨论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抢救和弘扬优秀的藏书文化。因为据专家透露:中国各地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但随着岁月变迁,现留存于世的藏书楼不超过120座,命运也大都岌岌可危。
相对于丰富的藏书资源,对藏书楼的保护和藏书文化的整理发掘却差强人意。有的藏书楼语言门槛太高,如近代西学东渐的典型代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藏书近32万册,但书籍主要是英文版,还有拉丁语、法语等语种,普通读者难以跨过这道门槛。藏书质量下降,也是原因之一。如浙江嘉业堂,因为许多私藏善本书都变卖了,留下的10多万册藏书属于印刷量较大的普本,本身质量不高,研究价值不大。 有的藏书楼如今已是“书去楼空”,仅存的楼阁也被张冠李戴移作他用了。如曾有“南瞿北杨”之盛名的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其珍贵收藏目前都在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楼阁本身经过修缮,已成了纪念馆。还有一些藏书楼,虽基本留存下来,但如入“冷宫”,只能自生自灭。更多的藏书楼由于历史变迁、家道变故,残破不堪岌岌可危,有的甚至一拆了事难觅影踪。
专家认为,传统私家藏书楼就其基本性质来讲是私人财产,藏书是一种个人行为,近代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以个人力量支撑庞大的私家藏书行为已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