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文史报道

遥想周秦汉唐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23日 09:53

  甲申冬日,上海博物馆将举办周秦汉唐文明大展,由陕西省文物局和上海博物馆主办,众多文博单位参加,两百余件文物璀璨荟萃,这在本质上,其实是陕西文物精品展。

  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

  宝鸡可称青铜之乡,2003年1月19日,宝鸡眉县杨家村窖藏西周吉金破土而出。这些2700多年前的西周青铜重器,共计27件。这次大展中展出了1件单五父壶和10件四十三年逨鼎(图2),让观众一睹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之风采。单五父壶,铭文铸于壶口内壁及盖子上。盖上铭文4行17字,其内容与壶口内壁铭文相同,少重文符号。口内铭文4行19字含2个重文符号:“单五父作朕皇考尊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单五父壶长颈,垂腹,椭圆体,两侧附龙首衔环耳。颈部饰以带纹及凸弦纹,腹部以突起的双身龙首为主,辅以数条身躯相交的龙纹。圈足上为变体龙纹。器盖饰环带纹,柄部内凹,内饰两条交龙。10件四十三年逨鼎,由于第九、第十号两件逨鼎器形较小,将全文分别铸于两件器物内壁,其余8件内壁均通篇铸录全文,记叙逨担任吴林亠回,供应王室山泽物产有功,周王室册封其为官司历人,训导其如何施政,及受到奖赏的情况。

  逨鼎立耳,口尚平且外折,圜底,蹄足。口沿下饰变体龙纹,腹部饰波带纹,耳外侧饰凹弦纹。器身铸扉棱16个,足根部外侧饰饕餮纹。11件青铜之乡的西周吉金造型大气,纹饰华贵,铸工精湛,铭文难求,依序而立,庄严展示,可谓“周时睿智古风韵,今日感悟今人醉”。

  秦始皇陵的复活军团

  这次大展中展示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高级铠甲军吏俑、立射俑、跪射俑、御手俑、车马、彩绘跪射俑、文官俑、箕踞姿俑等,形象生动,品类众多,带来了秦军豪气,复活了地下军团。展出的立射俑高190厘米,身穿短褐,束发挽髻,着轻便战袍,腰系革带,胫着护腿,足登方口翘尖履,双眼炯炯,轻装灵活。右足向左前方斜出,双足成丁字形,左腿微拱,右腿后绷,左臂向左侧微举,四指并拢,手掌伸张,掌心向下。右臂横曲胸前,手掌向内。头微左侧,关注前方。一身英姿,持弩待发。展出的跪射俑通高122厘米,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足登方口翘尖齐头履,上体伸直,并和头部略向左侧,右手在胸的右侧一上一下紧握弓弩。跪姿所见一只脚底的针脚因摩擦轻重而所损不一,刻画得细致入微。跪射俑重点塑造勇猛的眼神和庄严的神态,营造强烈的临战气氛。这次大展中彩绘跪射俑的展出实为难得,青铜剑的展出尚属首次,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出土文物的展示无疑使周秦汉唐文明大展的分量倍增。

  汉唐墓葬的皇皇壁画

  汉唐墓葬画是周秦汉唐文明中的奇葩。这次大展的汉代墓葬壁画有旬邑王墓的《王力士图》和郝滩汉墓的《车马出行图》。这次展出的《王力士图》高160厘米,宽136厘米,位于墓门外侧一墓壁上,侧旁有题记“欲观者当解履乃得入”,以警示语威慑来访者。力士双目圆睁,狰狞勇猛,又以语警示,震慑来者。此图构图简明,用色大胆,注重现世,偏于现实,是较为典型的东汉壁画。定边县郝滩汉墓《车马出行图》高160厘米,宽120厘米,极富装饰性,马之悠闲扬蹄,车之滚滚慢行,人之从容驾驭,画之干净洗练,确实令人难忘。唐代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执扇宫女图》(图7)为唐懿德太子墓内第三过洞中西壁上的一幅壁画,高为166厘米,宽为129厘米。两个宫中仕女短襦长裙,裙色红艳,一身唐装,十分飘逸。容貌安详,从容端庄,高髻阔眉,悠悠执扇,扇柄不长,仕女撑举。各执一扇,亭亭玉立。中绘一树,叶片呈绿。树下有一石,简朴而寻味。扇被包裹,束扎紧密,因扇从羽,意为惜羽。唐人唐装入图,唐风唐韵扑面。

  各类遗址的稀世奇藏

  周秦汉唐文明大展涉及陕西各类遗址众多,展厅中的各类遗址的稀世奇藏称绝。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距兴平县城东15公里。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茂陵的鎏金铜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5.5千克,1981年咸阳市兴平茂陵陪葬墓阳信长公主墓南出土,现为茂陵博物馆所藏。铜马昂首挺立,马口微张,双耳直竖,马体匀称,结构清晰,肌肉丰满,筋骨强健,飒爽英姿,通体鎏金。此马原型为西域大宛汗血马,史载大宛汗血马适应高寒气候,胸廓较大,耐力很强,善于奔驰,前肩流出的汗如血,踏石铿锵,即留印迹,大宛汗血马因此而遐迩闻名。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原立于咸阳东汉墓前的一

  对石天禄辟邪(图3)一雄一雌,均高110厘米,长210厘米,宽45厘米。天禄、辟邪体魄雄健,昂首挺胸,怒目张口,曲腰疾走,有以正压邪之威、气吞山河之势、威武勇悍之神、文化震撼之功。这对综合了狮与虎的特点的天禄、辟邪,是力量的象征、石刻的经典。鎏金铁芯铜龙于1975年在西安南郊草场坡施工取土时发现,同时出土两件,其中一件已残为数段,另一件完好(图1)。该龙质地为铁芯铜质,表面鎏金,躯体弯曲,头大颈细,双目鼓睁,昂首翘尾,骨节清晰背飘祥云,柔中有刚,矫健威严,有精美绝伦之妙,唐代遗物之风,呼风唤雨之态,地动山摇之势。

  唐代窖藏的遗宝精粹

  这次大展展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83件(组)唐代何家村窖藏文物。唐代何家村窖藏的遗宝精粹,囊括金器、玉器、玛瑙、水晶、宝石和钱币。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纹饰、造型相同,被誉为已知唐代金银器中最为富丽华美的器物之一。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图6)皮囊式,形制特殊,工艺精美。壶的两侧饰以舞马衔杯,造型生动。银壶通体抛光,舞马及壶盖、弓形提梁、同心结处均鎏金,色彩上黄白辉映,异常瞩目。唐代这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图4)帮助我们理解其复杂的内部结构。这个香囊银制圆球形外壁,通体镂空,上下两半球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设置两层银制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巧妙地联动球壁和半圆形金香盂,转动十分自在,香盂保持平衡。盖顶铆有环钮,上套精致链条,环钩弯曲,可悬可佩。

  皇家寺院的石破天惊

  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文成帝时期,唐代发展到极盛,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法门寺地宫文物包括唐代真身宝塔地宫的建筑遗址、四枚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一枚灵骨,三枚影骨)以及为供养舍利而奉献的金银器、秘色瓷、琉璃器、漆木器、珠玉宝石、丝绸石刻等,共计2499件。这次大展展示了79件(组)八重宝函、五重宝函、分别用作法器、供养器、佛事生活用具的金银铜器、丝织品、瓷器、玻璃器、水晶、琥珀、钱币、石刻……1987年唐塔地宫开启后,发现了4枚佛指舍利,分别为骨质和玉质,即灵骨和影骨。第三枚舍利获于后室秘龛,此为骨质,安置于五重宝函内;五重宝函是“真身宝函”。五重宝函的最外层为第五重,是盝顶铁函(图5),外用织金锦包裹,第四重为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函,第三重为银包角檀香木函,因年代久远,发掘时已经散架,现留有当时微雕人物像,第二重为嵌宝石水晶椁子,第一重为门座白玉棺,玉棺内供放佛指舍利之金骨,就是释迦牟尼的真身,亦称灵骨。 (陈燮君)

(编辑:王卉 来源:解放日报)
鍏充簬CCTV | CCTV.com浠嬬粛 | 澶浜哄姏璧勬簮鍌ㄥ搴� | 鐗堟潈澹版槑 | 娉曞緥椤鹃棶锛氬渤鎴愬緥甯堜簨鍔℃墍 | 鑱旂郴鎴戜滑 | 骞垮憡鏈嶅姟 | 鍙嬫儏閾炬帴
 涓浗涓ぎ鐢佃鍙� 鐗堟潈鎵€鏈�
浜琁CP璇�060535鍙�  缃戜笂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佸彿 0102004
缃戦〉璁捐锛�涓娌冲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