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文史博览 > 正文

文博杂谭:古碑为鉴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8日 10:03)

  在山西稷山马村青龙寺博物馆,高高耸立着一座古碑。它不仅记载着主人生平业绩,同时也不失为今人尤其是司法干部借鉴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座神道碑。碑主人姚天福,字君祥,祖籍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生前曾任元世祖朝的监察御史、刑部尚书、按察使等职。

  天福死后32年,元统元年(1333年)顺帝诏命为天福在稷山县路村庄祖茔树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丰功伟绩。

  此碑在1970年由稷山博物馆从路村庄移至青龙寺,实施异地保护。全碑由碑额、碑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总高516厘米,重17吨。碑额高150、宽154、厚56厘米,上有二龙盘顶,栩栩如生。碑座是一头正卧的龟趺,长264、宽143、高86厘米,头部高扬,两眼圆睁,裸露着10颗锋利牙齿,尾部蜷曲着粗壮尾巴,虎虎有生气。碑身高280、宽144、厚50厘米,四面严严实实刻着4884个楷书阴字碑文。字体较大,见方4厘米,据传是赵孟頫所书。碑文翔实记载了姚天福任职40余年间,“摧强扶弱,理冤肃化,所劾治的皆是权奸强酷之吏”的事迹,读后令人肃然起敬。

  天福任监察御史期间,为整饬朝纲,不为个人身计,冒着罢官、杀头的危险,直面忽必烈,多次弹劾当朝丞相阿合马“擅政柄为奸利事”的罪状。世祖赐其为“巴尔思”(蒙古语即老虎),以表彰他刚正不阿,不避权贵的如虎精神。大名府太守小甘浦,是世祖的宠臣,有恃无恐,作恶多端。姚天福经过微服私访,查实其罪证,立捕小甘浦归案。世祖想免予其死罪,姚天福据理力争,终将小甘浦斩首,震动朝野。对于贪官污吏,姚天福深恶痛绝、疾恶如仇。辽东宣慰使阿老凡丁,贪污军粮一万石,姚天福查实后,亲自将其逮捕,并给了应有的惩处。姚天福不仅平反昭雪大量冤假错案,而且对造成此类案件昏聩无能的庸官也作了整治。诸如乐城县吏草菅人命案、三河县古铜印案、武平县刘成的暴死、遵化县五贝冤尸案,对这些疑案的察理,反映了姚公久经按察事故,熟谙御史之责,洞察细微,断决明识,料事如神。姚天福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及时上言忽必烈,纠正了御史台设两位大夫的弊端,改正了撤销各道按察司错误之举,受到世祖的称赞。姚天福在任地方官吏期间,时时体恤民情,事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真定任太守时,他及时制止了因隆福太后到五台山作佛刹而大兴土木之风,老百姓感激涕零。

  在一个元蒙统治的王朝,汉族出身的姚天福,面对“权、奸、强、酷之吏”,何以能“发奸邪之机而夺其魄,摧强暴之锋而坏其势”呢?碑文中揭示了三个原因:其一,元世祖信任和重用。忽必烈除赐“巴尔思”美誉外,多次称他是本朝的“魏征”,并说:“谁敢违犯太祖成训,御史你尽管打击,切勿放纵。”其二,家庭熏陶和影响。天福母亲屡屡教育其要“公而忘私”,为尽御史之责,虽死而无憾。其三,无私无畏。天福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阿合马为报复他,突然搜查其家,结果只搜出几升谷米。(郑祥林)

责编:王卉  来源:人民日报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