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中国第十五次南极考察

央视国际 (2002年12月26日 14:14)

  【中国第十五次南极考察队】中国第十五次南极考察队由长城站考察队、中山站考察队、内陆冰盖(中山站至Dome A)考察队,格罗夫山地质考察队、南大洋考察队和“雪龙”船组成。中国第十五次南极考察队队长王德正,长城站站长孙云龙,中山站站长李果,“雪龙”船船长袁绍宏。第十五次考察队总人数139人,长城站考察队员22人,中山站考察队员40人,内陆冰盖考察队10人,格罗夫山地质考察队4人,南大洋考察队17人,“雪龙”船46人。第十五次南极考察队实施“一船一站”考察,即长城站队员乘机前往长城站,中山站及其他考察队员乘“雪龙”船赴中山站考察。在“雪龙”船途经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时,2名与中方合作的美国专家登船,3名俄罗斯人和1名澳大利亚人搭乘“雪龙”船前往俄罗斯进步2站。

  长城站考察队 中国第十五次南极长城站考察队由16人组成,其中越冬队员13人,度夏队员3人。长城站考察队于1998年12月10日从北京乘加航飞机出发,11日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经极地办驻智利办事处安排,12日早从圣地亚哥飞往彭塔阿雷纳斯,13日上午乘智利空军大力神C-130飞机抵达长城站。在考察中,一名队员在寻找遇暴风雪迷途队员而意外负伤,于1999年3月6日送回圣地亚哥治疗;另有2名越冬队员身体不适,于1999年3月24日随同度夏队3名队员离站返回智利彭塔阿雷纳斯,6人于1999年4月2日乘加航离圣地亚哥,4月3日抵达北京。10名越冬队员继续留在长城站进行越冬考察。1999年9月,第16次越冬考察队厨师提前抵达长城站,同第十五次越冬队员一起工作。第十五次越冬队于1999年12月18日离开长城站返回智利彭塔阿雷纳斯,12月29日离开圣地亚哥,于12月31日抵达北京。

  度夏期间,根据国家南极考察“九五”科学考察计划,进行了长城站地区环境考察和国际GPS联测及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和地震常规观测等科学考察工作。

  站务工作:完成了新的海事卫星B站和C站的安装,拆除了原有旧的海事卫星A站。对柴油发电机组和车辆进行了大修,修筑了食品库至码头的道路,对部分建筑物进行了油漆工作。

  度夏期间,考察队还接待了以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为团长的中国政府第五次南极考察团。在考察团的主持下,在长城站举行了由江泽民主席题写的“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匾的揭幕仪式。

  中山站考察队 中山站考察队40人,其中越冬人员22人,度夏人员18人。考察队于1998年11月5日乘“雪龙”船离开上海,12月5日抵达中山站。度夏考察工作1999年2月20日结束,度夏工作时间77天,度夏队员随“雪龙”船于4月2日返回上海。

  度夏期间,根据国家南极考察“九五”科学考察计划,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山站自然环境过程与环境指示研究,中山站水体、冰藻类的UVB生态效应现场考察、中山站区环境专题研究及气象、极光、臭氧等科学考察项目。

  完成的站务工程有:新安装了3台发电机组,拆换了原有旧机组,确保了中山站的正常供电;调试运行了污水处理系统;安装了新型垃圾处理设备;清除了中山站十多年来的报废设备、建筑和生活垃圾,全部运回国内处理;完成了站区建筑的粉刷和油漆工程,并将建筑内的暗线改为明线,以利维修和保养。

  越冬队员22人继续留站进行科学考察常规观测和站务维护工作。完成越冬任务后,于1999年12月4日加入第十六次中山站度夏考察队。

  内陆冰盖考察队 考察队由10名队员组成,负责人李院生,包括4名科研人员、2名冰芯钻工、2名机械师、2名中央电视台记者。驾驶3辆240型雪地车,后拖6个雪橇舱,分别装有科学考察设备、燃油、食品等75t。

  考察队于1998年12月15日出发在前464km区段,与格罗夫山考察队同步行动。12月24日两队分开。1999年1月5日到达距中山站直线距离1 000km预定地点,6日又继续前进1天,在79°S位置设立营地。7日小分队驾驶单车抵达Dome-A(A冰穹)地区,这也是1991年国际实施南极冰盖断面计划以来第一支到达该地区的考察队。1999年1月15日考察队启程返回,于2月3日安抵中山站。该次冰盖考察历时50天,成功穿越了200km长的冰裂隙区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该次考察终点位置79°1 6′4 6″S、76°59′46″E,距中山站直线距离1 106km,海拔高度3 931m(GPS数据),雪地车行程1 250km,仲夏气温-32℃~-37℃。考察队建立了664km长的冰川学综合研究剖面,完成了冰雷达探测,建立了16个新GPS精确定位点,在不同高程的典型降雪区设立了5组物质平衡观测阵。在1 076km钻取100.6m冰芯1支,在800km处钻取82.5m冰芯1支,并在沿途进行了系统的气象观测和采集了各类雪样、大气样品、气溶胶样品等。

  格罗夫山地质考察队 格罗夫山考察队员共4人,负责人刘小汉。于1998年12月8日开始进行现场物资卸运和准备工作,配备了2辆雪地车(中途1辆因故障撤出),2辆雪上摩托车及燃油、科学考察设备、雪橇、食品及其他物资等。12月15日16:45出发赴格罗夫山考察,于1999年2月3日凌晨返回中山站。考察时间50天,总行程2 000km,全程共设置旗标134个,站位14个。其中在格罗夫山区内设置8个站位,累计行程133km。

  南大洋考察队 南大洋考察队员共17人。大洋调查共分两个航段,第一航段从1998年12月16~24日;第二航段从1999年1月12~21日。共完成29个综合站和两个48h生物、化学、海洋水文要素的连续站的调查任务。

  “雪龙”船 船员40人,管理及指挥人员6人。“雪龙”船于1998年11月5日驶离上海赴南极,1998年12月5日抵达中山站,1999年2月20日从中山站返航,4月2日抵达上海港。“雪龙”船共航行20 326n mile,两次穿越西风带,其中浮冰区航行1 600n mile,破陆缘冰18.3n mile。进行了2个阶段的南大洋科学考察任务。“雪龙”船抵达中山站后,在陆缘冰未完全破裂前,通过海冰卸运了科学考察的大型设备和运输工具,中山站站用燃油等;1999年1月27日至2月5日,陆缘冰破裂后,利用小艇拉回中山站垃圾。共计卸运物资23车次、5艇驳次、各类物资设备100余吨,航空煤油210桶,煤气罐50个,发电用油242m3及11艇驳垃圾。此外,“雪龙”船还在中山站海域进行海底测绘,首次发现了“中山”锚地。

责编:东子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