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生物资源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29日 10:05)
南大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南极大磷虾是地球上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这一资源的现存量估计为 6.5~10 亿吨,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个蛋白库。对于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当今世界,南极磷虾资源无疑十分珍贵;如果从食品、药物资源、工业原料和新的生物技术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其前景将更加广阔,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海洋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人口大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同年份磷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状况也反映了南大洋生态环境的演变,体现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中国历次南极考察中坚持对南大样磷虾和浮游动物的调查工作,本航次将继续这项工作,以进一步了解南极磷虾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监测南极磷虾生长状况的指标体系,并为建立南极磷虾资源的综合开发模式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硅藻等单细胞藻类是南大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藻类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承担者;其生长需要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硅等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必需锌、铁等微量元素,无论哪一种出现短缺,都会对其生长构成限制作用。在南大洋某些海区的大洋直接加铁实验和一些现场甲板培养的实验证明,加入铁后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促进,因此缺铁是限制南大洋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铁的浓度影响着南大洋的初级生产和固碳能力。因此有专家提出,如果在南大洋人为大面积的施加铁,会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周围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来缓解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但加铁引起的浮游植物总量变化与种类更替将会在食物链各营养级中引起一系列相关联的变化,对各种生源要素的生物地化循环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目前还难以认识清楚,因此大面积加铁的工作一直没有执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中,将抓住铁这一南大洋生物生产的关键要素,进行浮游植物的加铁培养,并力图了解浮游植物增加的生物量将有多少通过浮游动物的摄食向更高级的食物链传递,并结合冰芯记录中铁在不同年代的含量来反演南大洋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固碳能力和碳通量。
(作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永山、蒲新明
内容提供:中央电视台 胡威)
责编:何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