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及其资源开发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29日 10:38)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鲸鱼、企鹅、海豹、鱼类及许多海鸟的要饵料,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同时也是地球上资源蕴藏量最大的海洋渔业种类。如果南极磷虾突然灭绝,整个南大洋生态系统将迅速崩溃。南极磷虾广泛分布于环南极水域,有关其生物量曾有多个估计结果,目前广为接受的说法为5亿吨左右。
南极磷虾成体约6cm长、1g重,寿命5到10龄;营养价值丰富。主要分布于250m以浅水层,经常形成连续的虾群,对其捕食者和捕虾船均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据报道虾群的密度可达每立方米水体35kg、100多万尾;迄今发现的最大虾群覆盖面积450km2,生物量逾200万吨。
作为人类潜在的、巨大的蛋白质储库,南极磷虾的商业开发早即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南极磷虾的试捕勘察始于1960s初期,1970s中期即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捕渔国主要为日本和前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乌克兰等;目前捕捞磷虾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波兰、韩国和英国。
南极磷虾的年上岸量1982年最高,近53万吨,其中93%由前苏联捕获。1991年之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磷虾产量急剧下降,近年来波动在10万吨左右,其中约80%由日本捕获。截止1997/1998年度,南极磷虾的累计上岸量约55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捕自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水域,约470万吨;其次为南印度洋,约75万吨,其余约4万吨捕自南太平洋水域。近十几年磷虾产量较低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而非资源短缺所致。众所周知,经过上个世纪60多年的猎杀,南大洋以磷虾为主要食物的须鲸已被歼捕殆尽。有关科学家曾根据鼎盛时期鲸类对磷虾的摄食量估计,大约每年有1.5亿吨由于鲸类资源的衰退而“剩余”的磷虾可供捕捞。
南极磷虾渔业的生产方式以拖网-冷冻加工为主。初期,由于磷虾甲壳含氟量过高而存在加工上的困难,所捕磷虾主要用作动物饲料。上世纪末,作为南极磷虾的主要捕渔国日本的磷虾产品主要有鲜冻、熟冻、去壳虾肉和虾粉等种类,大部分用作水产养殖和水族养殖的饲料和游钓渔饵,另有10%供人类食用。现在,有关技术难题已得到解决,将磷虾用于水产养殖和生化制品乃至人类食品的兴趣将与日俱增。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对我国南极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及其外海水域的磷虾资源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2001/2002年度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起进一步利用Simrad EK500 生物探测-回声积分系统这一国际先进的声学仪器对普里兹湾及其外海磷虾资源进行走航式声学调查与评估,调查手段与方法已与国际接轨。此举将对增加人类对南极磷虾环南极分布特征的深入了解、监测南极磷虾的资源变动趋势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将为我国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进行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储备。
(作者:农业部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赵宪勇
内容提供:中央电视台 胡威)
责编:何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