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舟上溯亚马孙


  秘鲁东部林区,指的就是占秘鲁一半面积的亚马孙河上游热带雨林。这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极地跨越/两极之旅》联合摄制队亚马孙分队乘秘鲁空军的水上飞机从依基托斯市飞抵亚马孙河的两个源头马拉尼扬河和乌卡亚里河汇合处,换乘木船驶进湿地丛林勾出的宽阔河床。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量最大的河流。河的上游是水上世界,旱季河宽12公里,雨季还要向外漫出23公里。水流平缓但很湍急,沿岸有上百个村落。出产木薯和香蕉的旱地很有限,且被水围作处处孤岛。河面上独木舟穿梭往来,连孩子都把狭长的小舟划得溜溜地。高原上大山是“神”,在亚马孙,人们崇拜敬畏的是水。人们洗脸、涮东西,都要先对水画个十字。
  分队的木船转入一个叫作库马特巴的小支流。这条河汊的“岸”也是水,是长着高大乔木林的棕色浅水。板根、气根上拱下挂,萝藤条绵密地缠在树冠上,形成水上的绿盖。林梢上时常挂着蜂巢鸟窝,“岸”边长着直径一米的王莲。王莲的花开在莲叶的中间,叶子边缘和背面排列着铁蒺藜一样的刺,防备鱼儿啃啄。生长在林区的树獭、猴子、貘、美洲豹都没照上面,傍晚拍摄著名的凯门鳄鱼也没遇上。分队只在河边的亚鲁达小村外看到村民收养的小龟、小鹦鹉,它们的父母都被人类猎杀了。钓比拉尼亚食人鱼倒很成功。用树枝击水,作出小虫落水的声音,食人鱼就极易上钩。鱼不大,牙齿细小,利如剔刀。
  上岸进亚鲁达村,分队遭遇可怕的动物袭击。无数凶悍的蚊虫团团围住队员,尖利的口器就不把T恤当回事,叮得人人左拍右挠。蚊虫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有半透明的,不一会儿,扛着机器顾不上拍打蚊虫的摄像师多吉连眼皮带嘴都肿起来。在旱地的密林里,节目被告人田野向向导埃斯特班学了两招当地人的本领。一招是把手伸进树洞里的白蚁窝,再把爬满手的白蚁吃掉,以补充蛋白质。田野被一只活跃的白蚁呛了嗓子一下,嚼着嘴里的昆虫说,还行,有股松香味。还有一招是吹箭,田野深吸一口气,也能把一尺来长的箭吹得钉在远处草靶上。埃斯特班说,这种武器最远射程为3050米。
  夜里躲到防蚊纱帐罩住的木屋里,耳边蚊虫嘤嘤的叫声搀杂着林间猴子的叫声。木地板为了防蚊浸了煤油,气味呛人。埃斯特班和队员躺在吊床上拉家常说,以前我们每个村的印第安人都住在一个大木房子里,每户各占一小块空间。每人干自己的事,有的打鱼,有的捕猎,有的酿酒。大家把收获的东西放在一起,再各自从中拿出自己需要的东西。那时的生活很平静也很温暖。后来白人来告诉我们,每个家庭要分开居住。所以你们现在看到的印第安人的房间都是一间一间的,这不是我们传统的居住方式。以前人到了住家门前敲一下门框,里面的老人就会请你喝木薯酿的果汁。现在这样的生活再也没有了。
  依基托斯市东面的贝林区,是一个漂浮在亚马孙河上的城镇。2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码头,用不起土地盖房的印欧混血人,在这里盖起他们的住房,贩卖依基托斯市水果。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型的林区土产集散地。田野在五光十色叫不出名的水果中尝了几种,被告知这几样都是棕榈的果实。在依基托斯市当过广播员的卡马拉取得了政府的执照,经营着一个广播站。高音喇叭声覆盖着全区,让人不听也得听。他广播各船所载货物的商品广告,穿插一些音乐,从中收取广告费谋生。
  依努马是一户水上人家户主。他告诉摄制队队员,房子是枯水季节在土地上盖好的,到了丰水季节,房子就势漂到河里,打上木桩防止移位就行了。做屋顶的棕榈叶可以在室内抽出更换。如果经常维修,水上房屋可以用许多年。他35年前从其他村子来到这里,觉得水上生活和在陆地上一样平稳。田野指着门上的号牌问这能当邮政地址吗?依努马说,如果你从北京寄信来,会先到利马,再到依基托斯,最后到我这里。
  依努马的儿子在河上跑运输。他希望孙子能到利马上学,小孙女能成为歌星。他最终的愿望和许多水上人家一样———进城。(叶研)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