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开心,得数九七年!


  秘鲁首都利马东边是卡亚俄港,卡亚俄港东部是伊尔·菲力蒲炮台,从伊尔·菲力蒲炮台向东北望去是海平线,海平线的东北边是中国。《极地跨越》联合摄制队利马分队摄像师高金光在炮台通过寻像器向东北久久地看,海平线风平浪静。152年前,第一批“契约华工”就从东北方向的大洋对岸来到卡亚俄港,开始了被宓亨利在《华侨史》中所称的“中外关系史上最可耻最不幸的一页”。
  1849-1874年大约有10万华工移入秘鲁。摄制分队在秘鲁最大的华侨社团通惠总局看到一份当年华工来受雇8年的“契约”。“契约”写着“各项工程指不尽名,悉皆听从指使”。除“两家画押”貌似自愿外,实际上无异于卖身契。十九世纪,拉美独立战争烽烟不断,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纷纷“公议禁贩”,黑奴制度瓦解。拉美各国大批矿山、种植园劳力匮乏。当时200万人口的秘鲁,国会同通过输入外国特别是中国移民的法律,简称《中国法》。大洋这边,中国门户被炮舰打开,白银外流,战祸天灾,民不聊生;同时期人口反而激增,生活资源无着,迫使粤、闽民众豁出性命,出海谋生,作异邦客。许多华人被外国“招工馆”欺骗画押,在1858-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期间,外国人绑架强掳华工无人过问。一旦画押,即丧失人身自由,毒打虐待,任意杀戮。1850年,华工在航运途中死亡率为32%。
  摄制分队日前乘船拍摄了华工挖鸟粪的钦查岛。海天飞鸟如云,海面恶臭窒人。石岛因鸟群栖息像覆盖了一层黑色,数百头海狮的吼叫盖过涛声起伏。史书记载,华工一天如未装满两大车鸟粪即被鞭打镣铐,烈日曝晒。“每天寅正常有两三人自缢……又有许多在鸟粪岛高处投海……,又有挖鸟粪自埋死。大凡投海系约定一百余人同时尽命。”除挖鸟粪、采硝石,大批华工参加了秘鲁的利马—奥罗亚铁路、利马政扩建等基础工程建设。熬到契约期满华工不足6000人。
  1869年和1871年清政府接到来自秘鲁的《华民公禀》,诉说华工苦难。因为双方交涉华工事务,秘鲁成为拉丁美洲同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1878年中秘建交。1881年,中国第二任驻美、西、秘公使郑藻如赴利马递交国书,设立驻秘鲁公使馆。摄制分队在通惠总局看到郑藻如画像和光绪“御赐”匾额。
  通惠总局不远,是中山隆善会馆。会馆专设墨宝堂,悬挂周恩来、蒋介石、冯玉祥、于右任、白崇禧、俞大维、张道藩等国共首脑手书的对联、条幅(半数原作存国内)。五十多年前国难当头,旅秘华侨三次筹捐军饷,资助抗日。国共首脑纷纷题字盛赞海外华侨爱国举动。摄制分队拍摄了这些墨迹。周恩来题字五幅,其中一幅写道:“万里外六千侨胞,统筹债捐达二百万秘币。是侨胞之模范,是抗日之光荣。”蒋介石题道:“精诚爱国”。
  通惠总局副主席杨学勤介绍,因为勤劳和坚韧,因为对秘鲁发展的贡献,当代旅秘华侨已落地生根,以实力融入秘鲁社会。据杨说,秘鲁华裔血统的人数已达300万。华人在零售、制鞋、餐饮等行业作出突出成就的大有人在。已有华人担任秘鲁的议员、部长、将军。摄制队采访了华侨戴璧媛,她父亲戴宗汉因发明“平面弯曲种植法”大面积提高了秘鲁水稻产量获得秘鲁农业部颁发的“功绩勋章”。中国文化随着华人、华侨的地位改善也在秘鲁弘扬。据介绍,利马中国餐馆不下3000。大米为主食的中餐成为秘鲁人饮食的一部分。中国餐馆直接叫“吃饭”(CHIFA),秘鲁专用名词白菜、豆腐、炒饭、馄饨、酱油都均为汉语译音。中国人每抬关公像“出游”,关公像前寻签的秘鲁人比中国人还多。
  隆善社侨领胡德辉十六岁来秘鲁,如今垂垂老矣。少小离家,却听不懂普通话。他操着中山市隆镇话说:“要说开心,得数1997年。香港回归是件事,对旅秘华侨来说,另一件事是中国军舰访问利马。”
  1997年,从大洋东北面开来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迎着伊尔·菲力蒲炮台203尊十九世纪的铸铁岸炮驶进了卡亚俄港。利马华人华侨在港口舞动起20个彩狮,当地居民在这一天才发现这里居住着这么多中国人。“老侨”们看到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珠江号导弹护卫舰和一艘补给船高高的舰舷上,排列着年轻的中国水兵,十个有八个掉泪。
  舰上走下一支身着全白海军礼服的铜管乐队,队形严整,号音铿锵。激越雄壮的《人民海军向前进》是华侨们第一次听到。突然,号音一转,白衣乐手们摇肩摆髋奏起了爵士乐,在场华侨和前来迎接的秘鲁海军学校官兵略微诧异。随即,码头上的人海,国不分中秘,人不分军民,男女老少都顿足击掌扭起胯来。(叶研)

阴森的岩洞里海狮成群
钦查岛上黑色的表面是鸟群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