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走出风暴 回望南极 |
|
《极地跨越》摄制队南极点分队2001年12月16日进入南极冰盖,18日顺利完成南极点的拍摄返回爱国者山营地。19日至2002年1月4日被强烈的极地风暴困阻。以太阳能为电源的营地无法进行稿件传输。分队5日撤回智利蓬塔阿雷纳斯市。
“司南”指北
DC-3运输机轻巧地落在地球南纬90度上千米厚的冰盖上。这里是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科学考察站的站区。当地海拔高度刚刚超出3000米。《极地跨越》摄制队的6人南极点摄制分队踏上南极洲的正中心时,气温零下29℃摄氏度,风力4级左右,阳光灿烂。
摄制分队落地的第一件事是找到地球“最南”的标志。在离考察站主站区50多米的地方,有12面国旗(南极条约发起国)在雪地上插成一个半圆形,半圆围着一个1米多高的圆柱。柱子漆成理发店灯标一样的红白色,圆柱顶上是一个锃亮的金属球。到南极点的人无一例外地要在这里留影。这是1956年美国在这里建站时树立的南极点标志。
如今的南极点不在这里。准确的地理极点在金属球旁边20多米的地方。地球的自转轴在一个几十米直径的范围摆动。南极标每年12月31日根据地轴的变化修定一次(有趣的是读者看到本文时,南极点标又于2001年12月31日重新做了修定。———编者)。2000年的极点标与2001年的极点标相距十多米。极点标是固定在冰雪上的1.20米的金属管,金属管上有个铜饼。2001年极点标的铜饼上刻着天蝎星座,纪念2001年在该站工作期间病逝的一位科学家。
摄制分队在极点标处看到了一个典型的自然现象。总导演亓克君把中国的“司南”放在地上,在中国当指南针使用的“司南”指着北方。具体所指是法国迪蒙·迪尔维尔科学考察站。该站设在东经140度、南纬67度。南极点以外360度都是北方,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地方出现“司南指北”当属正常。
南极点汇集了格林尼治世界标准时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区别时差的所有经度,所以世界各地的时间概念在这里也融合了,只剩下一个长长的白天和一个长长的黑夜之间的循环。阿蒙森—斯科特科学考察站在冬天使用美国中部时间,因为极夜期间与丹佛市美国南极计划中心联系频繁;夏天使用新西兰惠灵顿时间,因为美国等外界人员一般从新西兰乘飞机经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站到阿蒙森—斯科特科学考察站。于是《极地跨越》摄制队到达南极点的时间应为惠灵顿时间2001年12月19日凌晨2时16分。这个夏季南极天气反常,麦克默多航线上的5架运输机正常情况下应每天到阿蒙森—斯科特科学考察站1-2个架次。此时受极地风暴影响,麦克默多航线已中断十几天,所以来自南极半岛方向的DC-3降落,引来不少人围观。
中国人在南极点
在阿站工作的中国科学家白新华和萧可成穿得厚厚地跑来,带着摄制分队走进站区。白是安徽安庆人,1996年北大毕业,1998年参加美国阿曼达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已三次到南极,并于1998—1999年在阿站越冬。萧可成是南京人,1985年南京工学院毕业,现在哈佛天体物理中心工作。两次到阿站,这次准备越冬。他们在拍摄的镜头前请家乡父老放心,说自己工作生活都很顺利。他们告诉摄制分队,近年来每年都有几位参加美国南极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到阿站,1997-1998年还有一位中国女科学家在这里越冬。肩负中国南极考察使命来到过这里的有高钦泉、横穿南极洲的秦大河等共三人。2001年12月2日,中国台湾的三对夫妇也乘飞机到过南极点。
沉降的半球形
以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命名的这个考察站像个科幻片中的外星居民点。它在各种科学画报上的著名的半球形主建筑在银白的冰盖上只剩下一个浅浅的圆顶。摄制分队科学家刘小汉说,这个半球形主建筑已沉降了近5米。由于人的存在的温度影响,作为地基的冰盖缓慢融化,这是让所有南极内陆考察站头疼的问题。建筑物的基础受到冰的挤压移位而变形,每隔几年就得翻新重建。白新华指着大半球一侧的3层黄色建筑说,新的主楼已经完成了构筑,正在内装修。
摄制分队沿着宽斜的雪道进入大大的半球,里面排列着几栋集装箱式二层建筑。这种货柜式房屋包括站办公室、电影放映室、阅览室、可吸烟的带台球桌的酒吧,还有一间邮局兼小卖店。乡村风格的餐厅可供200人轮流进餐。目前是夏季,阿站已超过210人。冬季一般有40多人越冬,今年计划近60人越冬。南极最大的考察站是美国的麦克默多站,俨然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城市,夏季时人员超过1800人点。
现任站长凯蒂·约翰逊向分队介绍了站里情况。她看上去35岁左右,已多次在南极越冬。亓克君把金光闪闪的“司南”复制品赠送给该站时,她开始竟没敢相信———那东西太漂亮了。凯蒂特地走到半球形建筑外的阳光下正式接受这尊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发明的指向南极洲的仪器。
摄制分队在南极点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宣示从南极点到北极点大型拍摄工作开始。DC-3向北起飞时,正是南极的盛夏,太阳与极点夹角大致是30度。
6个月后《极地跨越》摄制队到达北极点时,又正值北极的极昼。如此说来,极地跨越的摄制活动也是一次追逐太阳的旅程。
(叶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