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民风民俗 >  百家姓氏  

    一、卫姓起源有二:
    1、来源于周国封地。
    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
    据《辞源》记载:卫,古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君,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卫,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丞相卫绾,见《无和姓篡》。
    2、出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据《后燕录》载: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鲜卑为卫姓。
    
    二、郡望堂号
    据《广韵》记载:“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后因氏焉。望出河东、陈留。”
    秦置河东郡,现在山西省夏县。
    
    三、历史典故
    源自姬姓;望出陈留。
    注释:1、卫姓出自周朝王族姬姓。指周文王第九子受封后建立卫国,其后人以国为姓。
    2、陈留,郡名,汉置。在今开封陈留镇。
    绾侯望重拜太傅;将军功高封长平。
    注释:1、汉代建陵侯卫绾,以廉忠被景帝拜为河间王太傅。后官至丞相。
    2、西汉名将卫青(?—前106年),字仲青,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武帝时,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军大败匈奴,收复秦时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元狩四年(前119年),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边诸郡,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正节尝从履祥学;茂漪早作羲之师。
    注释:1、宋代学者卫富益,崇德人。尝学于金履祥、许谦。有《四书考证》、《性理集义》、《易说》、《读史篡要》、《耕读怡情录》等书传世。卒后门有谥正节先生。
    2、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人。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
    髫龄操守,清节历三;壮岁从军,奇功至七出。
    注释:1、宋代参知政事卫泾的事典。卫泾,字清叔。淳熙中进士第一。开禧中封秦国公。
    
    四、历史名人
    卫聚贤:(1898-)山西万泉人。字怀彬。历史学家。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编辑出版《说文》月刊。著有《古史研究》、《中国考古学史》、《山西票号史》、《古钱年号索引》、《中国社会史》、《古今货币》、《古器物学》、《台湾山胞由华西迁来》、《薛仁贵征东考》等。
    卫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把武庚所统治的殷朝遗民,封给康叔。定居在黄河和淇水之间的商朝故都朝歌这个地方。周公旦担心康叔年纪大小,不足以胜任,乃作《康浩》、《酒浩》、《梓材》以示告诫,所以到了他的封国,很快就能安抚其人民,人民也非常的欢悦。后周成王拔举康叔为周司寇,赏赐宝贵的祭器给卫国,以彰显他的美德。
    卫青:字仲卿。汉朝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武将,率骑兵抗击匈奴侵扰,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威震沙漠,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怀来)。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卫青一路,率军万骑,直捣龙城(匈奴祭把祖先的地方),首战成功,深得武帝赏识。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犯汉朝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卫青等人引军北上,发动突袭,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多万到此屯田戍边。从此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进行反击匈奴的前沿基地。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