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徽派建筑 |
|
|
|
|
|
徽州位于安徽南陲,地处黄山白岳之间,山川毓秀,民物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 徽州各地的民居住宅、祠堂、厢宇、牌坊、亭、塔、墓等建粱上的许多构件和局部,都饰以精美的石、木、砖雕。常见的如:牌坊、石狮、石马、座门、门窗、栏杆等。 古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相当发达,建房有别具一格的传统旧俗。农村建房很讲究“风水”,认为房屋的大门忌对烟囱,立门对烟囱,就在大门楣上挂上镜子和剪刀,谓之,‘解煞”。门前行走的大路,也忌讳路的走向对准大门。徽州民居建筑,都是先由木匠立屋架,然后才盖瓦封墙。立屋架这天是个大喜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屋架中有根正梁,是非常讲究的。砍伐时,栓绳牵挂,并用木马承托,绝不能落地。上梁时,披红挂彩的正梁两端插着金花,架在木马上,切忌人从梁上跨过,面前摆着猪头、鱼、鸡和其他供品,并点燃一对蜡烛,由房东上香祭梁,接着木匠撒着五供谷,口念赞词,手提酒壶,四方祭灵。赞梁仪式结束,撤去供品,在鞭炮声中上梁。木匠又有一番礼赞,众人齐声喝好。上梁日,要当天盖好屋瓦。 徽州民居在屋檐下面和门、窗上面,还有个小屋檐,这叫“短檐”。传说当年宋太祖到徽州,在山中遇雨,避雨于一家山民的屋檐下,因屋檐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浑身透湿,后来山民发现当朝天子竟在自家屋檐下避雨,连忙跪下请罪。太祖问他屋檐为什么造得这么短小?川民回答说是从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如此,太祖说:祖上的旧制虽说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个屋檐,以利行人避雨。山民听后连称遵旨,当即请人在门、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一家修檐,百家效仿,渐渐地徽州的居民都修上了上下两层屋檐。 徽州的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跟徽商也有极大关系。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势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 徽州的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像是古城堡。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的民居往往是“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一百多个门庭”。 徽州的私家园林都是因地势而筑,布局精巧,配以池水、假山、嘉树、花径、小榭、亭阁等,构成一个很幽静的小天地。私家园林的室内摆设极为雅致。一般正堂挂有中堂、对联,两边板壁上挂四幅长条古画,加上八仙桌、太师椅,都是古色古香的。讲究一点的屋内,处处有木雕装饰,在梁撑、窗衣、槛子门上木雕尤为精致。上堂檐口两柱檐撑,一般左雕“松鹤图”,右雕“椰鹿图”,图内镂空,立体感强,显得栩栩如生。有的在两厢槛子门上端,雕上“麒麟戏凤”、“鹤舞雄狮”、“喜鹊登梅”、“百乌啼呜”及锦鸡、梅花鹿等图案,都是活灵活现。有的在槛子门的槛棍栅上,还雕有各种字样,如“寿”、“福”及“万代荣华”、“竹繁松茂”等。有的还雕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图案,人物有表情,故事有情节,有环境气氛,表现得精巧细腻,令人叹为观止。徽州的私家园林,虽不如都市或宫廷园林的规模宏大,但却显得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由于建筑棱角突兀,极不规整,人在其内,外面人只能窥其局部,颇具谐趣。登亭顶平台,极目四望,又有另一番情致。 提起亳州,是安徽省仅有的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 亳州有一座大关帝庙,里面的戏楼建筑宏伟。彩绘雕刻绚丽精美,因又称花戏楼。此楼建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琉璃屋顶,翼角飞翠,错落有致,雍容多姿。檐下坊间梁上镶满大木透雕的18出三国戏文:空城计、上方谷、长坂坡、三气周瑜、夜战马超等等,生动优美,栩栩如生。戏楼后墙为大关帝庙山门,山门力三层坊式木结构水磨砖门楼。砖墙上镶满砖雕图案,内容有“全家福”’、“九狮图”、“三顾茅庐”等戏文故事,精雕细刻,琳琅满目,虽历经沧桑依然清晰可见。大关帝庙门前有一对石狮,石狮旁各立一铁旗杆,高16米,重15吨,铸于道光元年。旗杆上双龙盘柱凌空,上顶凤凰展翅,三层方斗上各有铁旗四面,下悬铁铃,风摆垂铃,叮咚悦耳。戏楼西侧为张飞庙,东侧分别建有岳飞庙、朱公书院、大王庙和火神庙,形成了宏伟的古建筑群。花戏楼堪称清代建筑之木雕、石刻艺术的杰作,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至今流传着“不看花戏楼,不算到亳州”的说法。 亳州历史上英才辈出,它是神医华佗和魏武帝曹操父子的故里。曹操故居在亳州城东三里,今已发掘曹氏宗族墓九座,出土了银缕王衣、铜缕玉衣、象牙尺、鎏金铜器、玉猪等大量珍贵文物。建安年间(公元196年),亳州成为曹操屯兵、储粮、制造兵器的基地,此时因军事需要修筑了地下道,俗称曹操隐兵道,也叫运兵道。古运兵道在地下深达数米,纵横交错,可通城内外。在距今约两千年前群雄争霸的战争中,曹操利用地道将少量士兵送出城外,然后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制造兵士众多的假象迷惑敌人,以出奇制胜,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古运兵道是中国罕见的古代大型地下军事建筑被誉为中国的“地下长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