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民风民俗 > 中华民居   


竹林中的佤族村寨

冬暖夏凉的“土掌房”

避风、抗震的白族民居

布朗族的“拥”和寨心

细说白族民居

江浙民居

蒙古包后的木杆

南方自由式民居

四合院的垂花门

大同南街的穿心院

黎族住宅的演变

江南水乡

黎家人的船形屋

徽派建筑

四合院的影壁

北京的胡同

豫西天井窑院

北国冰雪建筑文化

静悄悄的团山村

海南传统民居

上海的民居最风情

水乡同里

侗族风雨桥

草原牧民的住房

天井式窑院

北京的四合院

黎族船形屋

哈尼族蘑菇房

羌族的碉楼

神奇的客家土楼

走进傣家竹楼

苗族吊脚楼

纳西族民居

白族的民居建筑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

桂林山水甲天下

北京
鄂伦春的“仙人柱”

    沿河流而移动,逐野兽而迁徙,是鄂伦春人的居住特点。他们在山林中四处游猎,每到一处就选择地势高,水源充足,避风而阳光好的地方,将他们的家──仙人柱搭设起来。
    
    "仙人柱",也称撮罗子,是一种可以随时搭起来或拆解的简易房屋。一般是用几十根9米长左右的桦木或柳木杆和一些桦树皮、兽皮之类的东西搭设而成的。在搭设仙人柱时,每根木杆都要埋到土里二寸多深,上端向中心倾斜,互相交叉固定,形状如同半张开的伞架。仙人柱的大小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来决定。夏天,仙人柱搭设在比较高的地方,这样,有利于通风散热。外面盖的是桦树皮、芦苇或白布。冬天搭设的比较矮小,外面盖的是各种兽皮。
    
    仙人柱的门一般都是向南或向东开。门上挂一张狍皮或桦树皮,用来档风。正对着门的地方叫“玛路”,这是最尊贵的席位,专供长者或男宾坐卧,禁止有月经的妇女坐卧。因为在这里挂着保佑全家人畜平安的神像。猎手们的枪或弹药放在“玛路”的两侧。门的两侧是“奥路”,它与“玛路”用扁木板就地隔开,里面铺一些干草和兽皮,用来坐卧。在左边的“奥路”为大,是主人的席位;右边的为小,是晚辈坐卧的地方。仙人柱的中央,是一堆日夜燃烧着的火,人们利用它煮食、取暖、照明。在仙人柱的顶端留一空隙,用来排烟。
    
    仙人柱的搭设和拆解都很方便。把几根带叉的树杆支起来后,再把其余的几十根树杆围着立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椎形的架子,然后把桦树皮或兽皮围上就可以了。从拆解到搭设,只用几十分钟。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