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民风民俗 > 工艺收藏   


蔚县剪纸

西湖竹骨绸伞

大自然景物的缩影

美丽的“西兰卡普”   

精致的瑶族马尾帽

大理草编

民族扎染工艺

大理石工艺

黄杨木雕

话说宣纸

沈阳羽毛画

木碗生辉

浅说中国古砚

话说毛笔

角梳和箆梳

精美的福州纸伞

"泥人张"与惠山泥人

寿山石雕

古朴别致的黎家藤萝

画糖人

木中极品—紫檀

浅谈中国古墨

瓷胎竹编

最理想的饮茶器具──紫砂壶

黎族纺织工艺

雨花石—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

“天南贡品”——椰雕

风筝的起源

木版年画

北京皮影

宣德炉

闻名天下的景泰蓝工艺

竹刻艺术

北京绢人的诞生

鼻烟壶

木雕

唐三彩

剪纸

刺绣
面塑艺术


    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面塑实际上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资科,汉代早已有面塑的记载,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在陕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模”的,并将这古老习俗一宜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在陕西关中东部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