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门庭冷落车马稀 唐昭陵与其赫赫声名极不相称
07.11 11:00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九宗山主峰的唐昭陵,是我国唐代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集无数个“世界之最”和“中国第一”于一身,被誉为“天下第一陵”。然而记者在昭陵发现,这里“门庭冷落车马稀”,与其赫赫声名极不相称。
    昭陵占地面积达34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现已核实的陪葬墓多达190座,已发掘的陪葬墓37座,是世界上陪葬墓最多的帝王陵墓,囊括了唐代建都100多年内所有的知名大臣、皇亲国戚和三品以上官员。陪葬墓主人的级别及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也为中国之最。人们熟知的魏征、房玄龄、徐懋功、李靖、秦琼、程咬金等均在其中。陪葬墓形制涵盖了历代陪葬墓的5种形制总和,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帝王陵墓。昭陵所处的九宗山,虎踞渭北,气掩关中,海拔1188米,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帝王陵墓。昭陵首开中国帝王陵墓依山为陵的先河,陵山周围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陵园建筑之多也为中国之最,中外驰名的“昭陵六骏”青石浮雕石屏和十四国酋长像便陈列在昭陵祭坛的庑殿内。我国最早出土的唐三彩及中国最古老的一顶帽子实物就陈列在昭陵博物馆内。昭陵博物馆内的碑石陈列室是中国唐代碑林之最。
    
    昭陵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出土的8000多件文物,等级文物达3000多件,汇集了唐贞观十年至开元二十九年106年间的所有精品,不仅数量大,品位高,而且系列性、观赏性强。已出土的墓志铭有46件,其中26件为国家一级品。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观赏价值,奠定了昭陵文物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的特殊地位。
    
    1978年昭陵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适逢我国旅游业刚刚起步,许多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博物馆游人如织,宾馆天天爆满,曾创下单日接待游客4万多人的纪录,成为陕西省当时最火爆的旅游景点之一。
    
    然而,在中国迈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进程中,昭陵落伍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昭陵在陕西省旅游市场所占份额逐年减少,1994年以后全面陷入低谷,2001年接待游客仅5万人次,不足过去高峰时期两天的接待量。
    
    记者调查发现,交通不畅是制约昭陵景区发展的“瓶颈”。昭陵距离西安市60多公里,距离咸阳市40多公里,整个旅游区内仅有两条公路:东线咸北路阡东段因资金困难,路面硬化工程迟迟没有竣工;西线110省道路面狭窄,坑洼不平。昭陵旅游区与外界连接的两条主干道崎岖难行,加之沿途集贸市场较多,交通经常阻塞,各大旅行社不愿意带团前往昭陵。
    
    由于资金不足,昭陵的开发滞后。昭陵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出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收藏昭陵30余座陪葬墓出土的珍贵文物8000余件,属稀世珍宝的唐墓壁画800平方米,各种碑石墓志300余件。因展馆面积小,容纳量有限,展出文物数量仅占收藏文物总量的2.5%,许多高品位的文物不能与游客见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昭陵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之展示手段陈旧,方式单一,未能推陈出新和进一步挖掘昭陵的文化内涵,致使特色不鲜明,整体吸引力不强。
    
    1997年后,礼泉县对昭陵博物馆实行差额拨款,资金只够给职工发40%的工资。由于游客稀少,门票收入连职工工资都很难保证,无力做其他的事情。此外,博物馆还承担着30万亩陵区田野文物安全保护和展示利用的繁重任务,更加感到力不从心。
    
    长期以来,昭陵博物馆和陵山主景点没有停车场;厕所年久失修,无法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
    
    记者得知,不久前,昭陵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被正式列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支持项目,昭陵博物馆至陵区山顶的15公里主干道已通车,投资45万元对昭陵博物馆出土陈列室的改造项目已启动。当地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发展旅游业,政府导向性投入很重要。而礼泉县由于财力所限,向昭陵景区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礼泉县加快昭陵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务之急是尽快修通通往昭陵的旅游专线道路。
    
    编者的话
    
    唐昭陵景区游人稀少的窘况说明,发展旅游业,仅有旅游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不便、设施滞后、展馆过少、展示方式陈旧……制约了唐昭陵景区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当地政府的投入远远不够,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希望有关部门关注昭陵景区的发展,帮助当地政府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一睹“天下第一陵”的风采。
  


发表评论 


责编:王卉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