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有趣的藏区抢婚习俗
09.03 09:01


    循化——这个地名乍一闻自然和撒拉族联系在一起。在外界,似乎成了撒拉的代名词。因此人们对其所辖区内的近三万多人口的藏族同胞却了解甚少,观察甚微。其实循化以四个藏族乡为主的广大藏区也跟其他藏区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抢婚。这种婚俗在其它藏区也有,是一种特殊的较原始的婚俗。但是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一面。循化藏区的“抢婚”藏语曰“那玛赤”,即领新娘之意。把“抢”说成“领”大概是较文明的说法而已。其具体细节与西藏、四川、甘南等地区的有较大区别。真可谓五花八门,独树一帜。循化地区的“抢婚”主要是女方同意而女方亲属不同意;男女方自由恋爱成功之后自愿定婚;避免拖拉,需要采取果断措施等情况下才进行的。首先“抢婚”使女方在一定程度上从主动变为被动,在名誉上造成了“首婚”,女方家属不得不顾虑;其次“抢婚”能表现男方的家当家威,以导女方如愿。男方亲属认为某家的女子适合做自家的儿媳,但又觉得对女方亲属没有十分把握,或者男女方相互一厢情愿却女方亲属不同意时就要采取“抢婚”措施。男方父母同儿子协商,经过儿子同意(也有强加的)之后。由儿子去找几位同龄小伙子,名曰“赤饶”即抢友之意。然后再从女方周围找一位“襄玛”,即内探之意。通过同这位“襄玛”的地下联络和磋商,共同确定一个良好的时机,一般为节日或婚宴席事等群人聚集时,“襄玛”把姑娘引诱到确定地点。这时男方的包括本人在内的几位“赤饶”早以“埋伏”在目的地,待时机成熟,一拥而上,将女子连拉带负地拖至男方家。途中有些女子大喊大叫,有些高声哭泣,有些捶打或者撕咬,有些则在面子上拖后几下其实内心很情愿的。快到男方家门不远时其中一位小伙子需快速加鞭到男方家报信。如果男方和父母都协商决定的一般都早有准备,但如果是男方自愿自择的,这时候会给家人忙得一阵骚乱。煨桑的煨桑,剁肉的剁肉、和面的和面,报信的还到各亲戚家—一告之。最主要的是男方要准备好一件使姑娘有诱惑力的漂亮长袍。快把姑娘“抢”至大门时,先由一名妇女(一般是男方母亲)左手捧一个盛满牛奶的龙碗,右手拈一条细小的柏树枝,边念六字真言边用柏树枝把牛奶泼洒到自家门的四周,然后方才让姑娘人门。进入家门时姑娘一般是不哭不喊的,除非她百分之百的不愿意。几位小伙子把姑娘从桑烟缭绕中带入客房。男方母亲及姨母们匆忙把准备好的新长袍拿出,敦促她快快换上新衣。如果姑娘马上换上新衣就说明她一厢情愿,如果拖拖拉拉就说明犹豫不决,如果执意不换就难了,成功系数微乎其微。换上新衣后姑娘向神龛磕三个头,然后由一名专门指定的配娘领到另外一间房子吃香喷喷的净肉包子。此时男方的所有亲戚朋友哪怕是三更半夜,每家都有一名年长者到男方家贺喜。他们每人怀揣一个苹果,一包冰糖或罐头什么的。进屋之后—一送与“抢”来的姑娘,并附言几句,以倡导和鼓励她如愿这门婚事。不一会儿,大伙儿都坐满炕上炕下,炕上是年长之辈,炕下是青年男子和妇女。男方的家庭主妇们把蒸好的净肉包子上桌,然后上茶上酒。净肉包子尤其给几位打帮的小伙子吃。炕上的长辈们边喝酒边商讨事宜按规矩在天亮之前必须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女方家做媒。名曰:“顽哇”,即媒人之意,拿一瓶瓶口拴有一撮羊毛或者哈达的白酒到女方家去求亲。如果女方答应或勉强答应将允许把酒置于家中,否则将要把酒带回,这种情况一般是很少的。当天姑娘将由一位配娘相伴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天蒙蒙亮时由男方一位妇女把她送回自家。女方父母及亲属对女儿或鼓励或拒绝。倘若姑娘完全愿意那他们就没有办法了,甚至有姑娘自个儿偷偷了逃回男方家的事等。家规极严者则不然,逃不出“包办”二字。如果上上下下都情愿了。那就很顺利,后面的事情将会迎刃而解。“顽哇”再选个良辰吉日子再带一瓶酒到女方家,共同协商打礼和婚姻要求之类的事宜,然后确定一个日子。这个日子叫“坚嘎”即契约日。到那天,顽哇带领“穆华(女婿)”,带上所要的礼金和烟酒。女方家将集会全村的老中青年男人抽烟喝酒,这一整天女婿必须从早到晚都不能坐下来,而且还给女方家的所有客人斟酒沏茶。老人们不时给“顽哇”和“穆华”叮嘱或祝愿几句,以求婚事圆满而顺利。女方一般要求的礼金数目比较大,但真正所取的却相当少。多则三四百元,少则一二百元不等。这是一种传统式的做法,开始女方往往向男方要求数量相当的礼金,而且限时很短。这主要是在试探男方家当和势力,故意给对方施加压力,制造麻烦。在“坚嘎”当天女方父母及亲属查看是否按要求带来了礼金,从中取出一二百来块,其余的如数还归媒人。除此之外还会要求一些烟酒和糖果,供女方当家们吃喝。一般在“坚嘎”当天确定“东毛日”,即婚宴日。
    
    随着“东毛日”的愈来愈近,男女方都非常繁忙。女方父母给女儿做好配嫁。一般分为冬夏装不等的几件长袍、几件短衣、藏式鞋和皮鞋几双,羔皮帽和狐皮帽各一顶等,主要是由家庭的富裕程度来决定。婚礼前一天女方父母还必须找一位编“拉尼”的高手给女儿编婚发。这与西藏、四川、甘南等牧区的日常编发方式几乎一模一样。从头顶到后背编一条较粗的,然后从其左右各梳九条细小的辫子与其连于背,再吊上一排饰有银盘的辫套,银盘一般是从上而下排成一列,多者则做成两排,这种服饰与青海果洛地区的没有多大区别。此外还要邀几位手艺较好的妇女准备数十个造型各异的精美的烤锅馍。这是一种在循化藏区日常食用的馍,大多圆形,厚约三四公分,半径约七八公分,吃起来又脆又香,有些名气。男方则把杀猪宰羊等基本的事搞定之后,在“东毛日”的前一天召集部氏家族及亲戚每户一名男子,名曰“坡卓”即男方帮手之意。当天傍晚“坡卓”们相聚在男方家边吃边商讨明天的对策。他们首先会选一名有经验的中年人做“东浑”(即宴长)。他将统率全体“坡卓”,分成若干小组,分类分管,专门负责,因为第二天将有上百人在男方家吃饭喝酒。“东浑”安排“坡卓”去借餐具及桌椅之类的东西。因为人多,男方家的实在不够。由“家浑”(即炊事长)统计花册,待事完之后如数还与其人。除“坡卓”之外,男方家还必须邀请十几名亲邻年轻女子,以供第二天在所定地点驾迎“吾玛(即新娘)”。
    
    翌日清明,几乎全村的人都前来贺喜。亲戚近邻或朋友一般拿烟酒或腰带做为礼物,其余都拿一蒸笼热气腾腾的花卷馒头或包子。这种习俗在其它地区是少有的。那天女方用一匹白马驮着嫁妆,用两三头毛驴驮几袋粮食,还有一个专人吆赶。“吾玛”的父亲及兄弟们必须盛装走在前头,名曰“阿香们”(即舅舅们)。由一名美妙女子背一竹篓做工精美的烤锅馍走在旁边。十几名衣着鲜艳的女子将把梳妆美丽的“吾玛”裹在其中缓缓步入嫁路。临走时母亲常给女儿叮嘱几句别离之言,做人之道。这常使母女俩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甚至相拥而泣。一般来说,“吾玛”必须一路哭哭泣泣至男方接嫁,这表示一种对父母的别恋和恩重,否则会引起旁人的笑话和非议。相对比而言“阿香们却仪表堂堂,笑容可掬地走在前头,丝毫看不出悲伤的感觉。于是牵马的牵马,赶驴的赶驴,一路浩浩荡荡,走向男方迎接的接嫁地点。在这个路中如果巧遇背水或挑水回家者视为吉利,大伙儿大喜,舀此水向天空敬洒三次,并给其人一些礼物。若遇见背空木桶或挑空铁桶去担水者视为不吉,多少对“阿香们”带来一些不快。临近男方的大队人马后女方需相对而立,不会把“吾玛”轻易交给对方,而且要求一些“东些(宴说)”和“鲁(歌曲)”等之类来为难对方,同时也使气氛活跃起来。这时男方要找一名水平较好的老人进行“东些”,此人必须声音洪亮,左手捧一碗白酒,说词铿锵有力。其内容从娘家到婆家,从新娘到女婿,家庭到生活无所不及,自然如流;每说完一段引来阵阵应呼声。此后由一至二三个青年男女唱一首婚礼赞歌,其内容也丰富多彩。唱毕,大伙儿都一致高呼“耶——”’。男方的包括女婿和媒人在内的所有人员急步前去向女方父亲和兄长们敬酒。其酒器必须是龙碗,碗口三方还需沾三点酥油,以图吉利。女方父亲及兄长们按礼节先用无名指弹三下再呷一口。于是男方的迎嫁女子们一拥而上,去“抢”那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吾玛”。短兵相接,推拉挤搡夹杂着一场舌战。嬉言片刻之后,对方配嫁女子们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吾玛”的头顶之后勉强让出,顺便与男方交换一个烤锅馍。旁边男方的接马的人必须给对方一些糖果之类的交换礼之后才能把马缰接到手。接背烤锅馍和接赶毛驴的也不例外。此后,除“阿香们”之外,女方其他女子和小伙子都打原路回去。
    
    于是男方大队人马更是浩浩荡荡。途中不时有专派“坡卓”给“阿香们”敬酒致意,说说笑笑,甚是热闹。此时“吾玛”需止住哭声底头裹在人群中,因为看“吾玛”的人成群夹道而候。快至男方村口,地上铺一羊毛毡让“吾玛”首先给村庄磕头,进而给男方家门,屋内神龛—一要磕头。“吾玛”及“阿香们”进门之后,“坡卓”们需把马上的驮物全部卸下搭一根绳子,让众人观看。人们会指指点点评价几句,称赞几句,由此看出父母对女儿的厚爱。此时有人从屋顶撒一些糖果给看热闹的人群,人们仿佛在过节一般欢笑。进屋之后“吾玛”给公公婆婆各盛一碗奶茶双手捧敬,向公公叫一声“阿聂”,给婆婆叫一声“阿内”,公婆二人接上奶茶之后回叫一声“那玛”(儿媳),以示相互认同。从此“吾玛”变成“那玛”,由一位伴娘领到专门房间吃饭。此后,主角便从“吾玛”转向“阿香们”了。他们将和媒人在一起,男方家还要安排专门的房子和举止有礼的“坡卓”。对他们上酒上茶时要特别细心,有条不紊。主食必须要羊尾巴(这是藏民族的传统食俗,它包括尾巴和骨盆在内的臀部上的一大片肉,其味道在羊全身上首屈一指)。这天对阿香们不但要非常尊敬,吃喝都必须要上等的,总之让他们心满意足才是。一时间全村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人拿两个烤锅馍,加一二元钱来贺喜,屋里屋外都要坐人,挤不上的还安排到屋顶或者牛圈内。铺一地草席,置一长桌,上酒上肉,任其吃喝。快日落时“阿香们”要起身回家,临走时会召集男方所有亲属,给女婿系一条漂亮的腰带,做一次较长的“旦些(演说)”,其内容一般是“那玛”孝敬公婆到公婆关心“那玛”,新婚夫妇互敬互爱之类的人间之道。演说采用传统谚语,而不是平常之话。因此井井有条,条条有道,人人都听起来沁人心脾。送“阿香们”时还要在每道门口敬酒。并送一些烟酒之类的东西,曰“兰强(即途酒之意)”。给媒人要送砖茶和酒等礼物表示感谢。此后就是“坡卓”们的事了。他们辛苦了一天,对他们将由男方家人来招待。常常会又唱又跳,玩个通宵达旦,以示婚礼圆满。(《西藏民俗》)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东方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