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20世纪中国历史大事纪要
11.19 11:19


    1、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1900.6-1901.7)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威胁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00年6月,英、美、奥、意、德、法、日、俄等国军队组成的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随后占领天津。8月14日联军聚集近2万人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一行仓皇逃亡西安。清廷逃亡中,呼吁各国停战议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在《辛丑条约》上签字。《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计9.8亿两(到1943年废除《辛丑条约》止,实际付出6.7亿两左右);规定拆除大沽及北京至沿海各处炮台,北京至沿海12处地方驻扎外国军队;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者加入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违者处死;等等。《辛丑条约》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头一次由11国联合起来压迫中国签订的、中国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2、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20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早在1894年成立兴中会起,就积极推动反清革命活动。他联络在日本的各个中国革命团体,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宗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随后,孙中山在《民报》发表《民报发刊辞》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等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是以民主原则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成为指导反清革命的理论纲领。
    
    3、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10.10)同盟会建立后,孙中山、黄兴和其他革命党人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到来。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也蓬勃发展。1911年10月10日,在革命党人的领导下,武昌新军发动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各省相继独立,脱离清政府。12月,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被推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朝皇帝被迫退位,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历时两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4、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政府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1915)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提出严重危及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反复交涉,日本不让步,于5月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5月8日,袁世凯主持会议,决定除第五条待日后再议外,全部接受。5月9日正式回复日本。此举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全国教育会决定,全国各学校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
    
    5、袁世凯称帝及其失败(1916.1)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参政院推戴,愿意做皇帝。13日在中南海接受百官朝贺。31日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1916年元旦,袁世凯宣布称“洪宪皇帝”。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反对,云南都督唐继尧、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以及孙中山等先后发表讨袁通电。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6月6日,袁病死。
    
    6、五四爱国运动(1919)1919年5月4日,由于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示威活动遭到当局镇压。6月3日以后,反帝爱国风潮波及全国广大城乡,特别在上海出现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高潮,工人阶级从此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6日,北京当局不得不释放全部被捕学生。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至此,五四爱国运动胜利地告一段落。五四运动前承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巨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7、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7)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听取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工作报告后,讨论了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党的性质、基本任务及组织原则,表示要按照列宁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榜样来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8、京汉铁路总工会发动大罢工与二七惨案(1923.2)京汉铁路总工会发动全线工人展开争人权、争自由的政治性大罢工,全国许多工团积极支持,武汉、北京工学各界响应。2月7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下令对工人罢工进行武力镇压。上午,军警向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枪,死伤多人;下午,汉口江岸车站铁路工人遭枪杀,死伤数十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死难。
    
    9、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1)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推动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批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出席了代表大会,李大钊作为五人主席团成员参加了大会领导工作。大会通过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对内、对外一系列基本政策,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即国民革命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10、北伐战争(1924—1927)1924年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两党合作。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在随后不到半年时间里,国共两党共同努力,通过北伐战争迅速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占领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取得了重大胜利。
    
    11、“四·一二”政变与国民政府成立(1927.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镇压工人运动,大批屠杀共产党人,使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遭致失败。“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定都南京。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公然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实行反共的“清党”,并在各地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走上以武装斗争反抗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新历程。
    
    12、南昌起义(1927)
    
    1927年4月、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敌以重兵进攻南昌,起义部队一部分退至广东海陆丰地区,加入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4月,朱德所率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3、“九·一八事变”(1931年)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蓄谋已久的计划,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南满铁路炸毁,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派兵进攻驻守在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和沈阳内城。按照国民政府不抵抗的政策,第二天,沈阳陷落。不到三个月,我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东北军撤退到山海关内。“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实施其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的开始。“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人民直接感受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而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亡高潮。
    
    14、遵义会议(1935)
    
    1935年1月初,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占领贵州遵义。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尖锐地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实行单纯防御和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5、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1936)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10余人,并通电全国,提出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主旨的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代表团到西安,与张、杨及国民党方面代表宋子文、宋美龄等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共抗日等项协议。25日,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返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为团结抗日而着手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契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6、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又扩张其侵略势力到平津附近,准备以武力攻占平津,进而侵占华北。1937年6月起,驻在丰台的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7月7日晚,在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的日军诡称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被中国守军拒绝。次日,日军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自卫还击。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在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也采取自卫方针,调兵北上增援。随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宣布准备对日抗战。不久北平和天津被日军占领。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
    
    17、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1)1940年1月25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国文化》创刊号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须采取的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提出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基本标志之一。
    
    18、延安整风运动(1942-1945)抗战中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整顿党的作风,向党员普遍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运动。运动因首先于1942年从延安开始,并以延安地区整风的经验最为丰富而得名。整风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整风运动至此结束。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4-6月)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讲话。会议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抗战以来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纲领与政策。会议系统阐明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明确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20、抗战胜利,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1945)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中国我军民也开始对日军展开局部反攻。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长琦投掷了原子弹。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军民发动战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从1937年开始的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最后胜利宣告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达600亿美元,战争消耗4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侵略斗争历史上以巨大的牺牲换来的首次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战后,联合国创立,中国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一起,取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根本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21、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5.10)根据1943年11月《开罗宣言》、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日本在无条件投降后必须把占据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中国政府任命的台湾行政长官在接受日军投降后宣布,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中国版图。
    
    22、解放战争(1945—1949)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企图凭借430万的军事力量和美国政府的援助,一举消灭仅有120万人的中共军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自卫战争。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和三大战役决战,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瓦解。
    
    23、民革建立和民盟重建(1948)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宣布成立,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宣布当前的革命任务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和平。1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在香港召开第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重建机构,宣布要彻底消灭整个反动集团的统治,表示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949年6月15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参加筹备的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9月21日,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在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0月1日下午2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就职,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下午3时,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25、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重要协定。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侵袭,另一方将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应发展和巩固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为中国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提供了保障,也为中苏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合作开辟了广阔前途。
    
    26、抗美援朝(1950-1953)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第三天,美国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殊死战斗,赢得了伟大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它捍卫了祖国安全,援助了朝鲜人民,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2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宪法,结束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决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组织国务院,决定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
    
    28、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1955)1955年,国务院成定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以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为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任第一副主任委员、张国华任第三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任秘书长。筹委会的任务是根据宪法以及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协定和西藏的具体情况,筹备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9、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1956)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中国迅速掀起了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至1956年,“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3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56)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大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1、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57)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开始。6月,整风运动转变为反右派斗争,在反右斗争的过程中,犯了扩大化的严重错误。
    
    32、人民公社建立(1958)1958年8月17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提倡实行供给制、工资制、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等政策,大跃进运动开始。
    
    33、西藏发生武装叛乱(1959)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集团为维护农奴制度、分裂祖国,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发动叛乱,叛乱分子向驻在拉萨的人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达赖喇嘛潜往印度。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平叛作战,摧毁了叛乱集团设在拉萨、山南的两个指挥中心,至1962年3月,平叛作战结束。国务院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委会行使其职权。随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在西藏废除农奴制、在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
    
    34、对印度军队进犯进行自卫反击作战(1962)从1961年起,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和东段越过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制造流血冲突。1962年10月20日起,中国军队开始自卫反击作战,收复了失地。中国政府声明,从11月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主动停火。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从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边后撤20公里。
    
    35、中苏两党开始公开论战(1963)1963年7月苏共中央公开发表《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攻击。中共中央发表复信,同时发表了苏共中央的《公开信》。随后,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先后联合发表了一至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36、我国自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我国政府声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37、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1965)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密切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的结晶蛋白质。
    
    38、“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结束(1966-1976)1966年至1976年在中国发生的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导火线是1965年发表的姚文元批判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由此引发思想文化界一场广泛的批判运动。为了制止这种趋向,由彭真领导的文化革命小组于1966年2月拟定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后来被称作《二月提纲》),并经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转发全党。江青于1966年2月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座谈会纪要全盘否定1949年之后的文艺工作,声称1949年之后的文艺工作被一条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毛泽东支持这个纪要的说法。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16日通过《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这个通知从批判《二月提纲》入手,提出在文化界各界和党、政、军各个领域都混进了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问题,号召进行文化领域的全面批判,并声称在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号召人们起来夺权。《五一六通知》标志着十年“文革”的正式开始。此后,中国大陆在动荡中渡过了十年之久,学校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工厂停工,武斗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权受到粗暴干涉,党和国家一些重要领导人被无端打倒,有的被迫害致死。一批靠“造反”起家的投机分子相机夺取了各级领导权。中国处在崩溃的边缘。中间虽经周恩来、邓小平几次调整和挽救,但都在“四人帮”的干扰下而无法成功。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逮捕。1977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39、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进行核试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40、我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0)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4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1971)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这是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的重大胜利。
    
    4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访问。访华期间,尼克松总统与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联合公报》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国际争端;美方还声明:美方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3、唐山发生大地震(1976)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震中地区损失重大,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多人。
    
    44、全国高考制度恢复(1977)1977年8月、10月,北京先后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实行新的招生制度,废除“文革”期间实行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高校复审”的招生办法。1977年第四季度招生,全国共有570万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适龄青年报考,录取23.7万人。
    
    45、全国科学大会召开(1978)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55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在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46、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1978)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决定基本结束全国范围的揭批“四人帮”的运动,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明确提出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实行简政、放权、开放、搞活,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式确立。围绕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要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反对突出宣传个人,加强集体领导作用。全会实事求是地审查了一批重大政治事件和历史问题,坚决平反冤、假、错案。这次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结束了党和国家工作两年来的徘徊局面,端正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
    
    47、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设立(1980)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继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划定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政策,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一个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榜样。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批准兴建大连、秦皇岛、宁波、青岛、烟台、湛江、广州、天津、南通、连云港、福州等1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后,除了继续增加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外,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区等相继设立。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经济特区的设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对外贸易方面占有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的新的增长点。
    
    48、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1984)1984年7-8月,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代表团首次全面参加奥运会比赛,共获得15枚金牌,金牌总数局第四位,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纪录。
    
    49、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山在这个阶段里,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0、北京平息暴乱(1989)1989年4月下旬以来,北京地区因学潮引发严重动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5月19日召开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要求大家紧急动员起来,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旗帜鲜明地制止动乱。20日国务院宣布在北京市部分地区实行戒严的命令。6月4日,戒严部队奉命进入天安门广场,极少数暴乱分子煽动部分群众拦截军车,抢夺军用物资,围堵、冲击国家机关和主要部门。戒严部队强行开进,平息了暴乱。
    
    51、邓小平南巡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1992)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路发表一系列的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谈话。“谈话”指出了改革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国家稳定、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同志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来又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设计了体制框架,指明了实施途径,并要求在本世纪末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李登辉访美引起广泛谴责(1995)1995年6月,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再抗议,批准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到美国作“私人访问”,引起中国政府的严重不满。此举实际上起到了鼓励“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和“台独”的作用,破坏了中国的统一大业。李登辉访美,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
    
    53、中共中央决定对陈希同进行审查(1995)1995年7月,鉴于在调查王宝森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重大问题涉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中共中央决定对陈希同的问题进行审查。1997年8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开除陈希同党籍。1998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检察机关即将对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以涉嫌贪污、渎职犯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年7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希同贪污、玩忽职守案进行公开宣判:以贪污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13年;以玩忽职守罪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4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对陈希同的审查和宣判,表明了中共中央与腐败作斗争的决心。
    
    54、香港、澳门回归(1997-1999)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奠定了基础。通过谈判,中英两国政府和中葡两国政府先后在1984年和1987年,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和关于澳门问题的《中葡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胜利。它洗雪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蒙受的耻辱,标志着中国人民向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同时,它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国与国之间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
    
    55、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十五大通过了江泽民的报告,并按照报告的建议在党章中增加了关于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规定条文。十五大以后,全党兴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出现了新的面貌。
    
    56、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升空(1999)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场用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这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57、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999—2000)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讲话说:“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200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8、“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胜利实现(2000)到2000年,“九五”计划提前完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目标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即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
    
    59、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2000)1997年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其涵义是从1998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过三年奋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超过2300亿元,绝大多数行业实现全行业盈利。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望继续增盈或整体扭亏;6599户大中型亏损企业可减少65%左右。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60、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2000)1993年9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年2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正式公布这一计划:国家从1994年开始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时间,在巩固以往扶贫成果的同时,解决农村8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中国消灭绝对贫困。这一计划作为中央政府的扶贫计划,在全社会组织实施,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8000万减少到2600万左右。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东方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