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驱车走马西天山(二)——西天山野生动植物考察随笔
11.25 18:06


    
早安——金雕

    在温暖的巩乃斯小店里,美美睡了一夜。黑色的天幕拉开了一条缝隙,晨曦从缝隙中钻了出来。窗外响起一片鸟鸣。
    习惯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动物专家老陈,早早就跑了出去。他发现了落在树枝上的金雕,那是一种巨大的猛禽,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经十分罕见。专家还真想着我们,他跑回来:“快起来,外面有好东西。”
    大家从被子里钻出来,抄起摄像机就往外跑去。在山路旁一棵大树上,黑褐色金雕象是一口钟似的,赫然而立。
    专家小声告诉我们;金雕体重十公斤左右,体长可达一米。这只金雕体长至少也在90厘米。
    这一带的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区就是它的栖息地。它是空中的霸王,飞行速度极快,主要捕食松鸡、雁、天鹅(全是人们认为美丽的动物)等,它还能把和它体重差不多的羚羊抓到空中,个别金雕甚至捕捉到狼。
    我们边听专家讲述,一边对着金雕不停的拍摄。这个大家伙很有点大牌明星的派头,摆着架子,看也不看我们一下。一副爱理不理的神气,根本没把在它下边一边狂拍,一边啧啧称奇的人当回事。
    “很奇怪呀,金雕一般只在4000米高的地方活动,很少到有人烟地方来。是不是家养的?”专家在嘀咕。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猎,更不要说是家养了。不过最近一段时期,从巴基斯坦过来了不少专门捕猎鹰隼的人。他们从当地人手中收购鹰隼,再偷运回国,高价卖给那些玩鹰的大款们。正是人们的这种卑劣的动机,造成了金雕等珍贵的猛禽日渐稀少,几乎绝种。
    金雕似乎听见了这一番议论,它,终于看了我们一眼,向上一纵,展开翅膀飞向空中,好大的翼展,差不多有五米长,像一架飞机从我们头顶掠过。
    东方大亮,朝阳把宽大的翅膀镀成了金色。此刻,我们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叫“金雕”。
   
    
外来的“和尚”——红松鼠

    从金雕落脚处回到我们住的巩乃斯小店时,一只小松鼠从我们面前一跃而过,像是火红的小绒球,小家伙十分好奇,不一会儿又跑回来,跳到一棵树上向我们张望,长长的耳朵还长着两簇毛。
    “红松鼠!”专家惊喜地说。这也是一种珍贵的小动物。
   “松鼠?在林子里不是很多吗?”这只小松鼠何来的珍贵?我们有些不解。
    专家指着小松鼠“逃”去方向说:“红松鼠在这个地方别看不算什么珍稀动物,可是它在英国的亲戚,英国红松鼠,已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红松鼠的地域性非常强,自从英国人从外面引进一种灰松鼠后,红松鼠的数量就开始急剧下降,因为这种小动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形成了极其固化的生活方式,外来户却没有这种弊病,它们一来就不拘一格的大量占据红松鼠的生存空间,在生物进化中,从来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强龙压得过地头蛇的。”
    专家的话令我们耳目一新。原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并无多大区别。只有固步自封、抱守残缺,才能保持住原始状态或者说,固化即原始。然而社会发展和物种的进化更多的是需要动荡和变革,即进化必破坏。
    由此想来,难怪原始状态的物种会那样不堪一击。然而这些物种又恰恰是我们所谓的珍稀物种,需要我们加强爱护,这真是一种矛盾。
    专家在结束这一关于松鼠的科普后,又说了一件令大家十分惊奇的事情。那就是在天山的红松鼠也不是土著,而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这些小家伙的成长也恰恰说明了“外来户”的强势生存能力。
    专家说,这种红松鼠是松鼠里长得最漂亮的,个头也是最大的,它们毛皮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过,在天山,人们还不识货。好在不识货,不然我们怎么看得见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脚下跑来跑去?
   
    
母系氏族的马鹿

    进入巩乃斯林场,路开始好走起来,这里一改前一天荒山秃岭的景观。满山遍野绿草,树木繁盛,令人心旷神怡。车没走多久,前面发现了成群的马鹿,见到车队,居然走到路边来看热闹。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赶忙下车,举起摄像机又是一通猛拍,生怕这一人兽和谐的情景一纵即逝。专家们也都下了车,却什么也不做,只是兴致勃勃地看我们忙活。
    一位记者说:“鹿不是胆子最小的吗?怎么不怕人?”
    一位专家笑答:“咱们进入了马鹿养殖场的地段,这些马鹿都是人工驯养的。”
    原来如此!记者们有点不好意思了。但是这些马鹿真是太有趣了,它们围着我们的摄像记者好奇地走来走去。有的干脆用嘴去啃摄像记者的腰包。有位穿着红色“冲锋衣”的记者伸手去逗弄一只没长角的鹿。也不知怎么了,突然从旁边窜出一只长着又长又大犄角的鹿,头一低,冲着红衣服记者顶去。
    “快躲开!”一位专家大声喊着。他手里正好拿着一根树杈,朝那头马鹿扔了过去,马鹿一惊,停了片刻,又向那位红衣服记者冲去。这位记者反应也真够快的,已跑到停车的地方,绕到车后,拉开门,一头栽进车里。马鹿向前追了几步就停下来,仰首朝天,大角在空中晃了晃,非常得意。其实,按马鹿的奔跑速度,这位记者根本逃不脱它的追击。此刻这位马鹿先生不过是吓唬吓唬他而已。
    当全体人员在车里坐定后,一、二、三开路,车轮滚动,马鹿们依然在车边上探头探脑,动物和人混熟了,有时候人也挺没面子的。
    动物专家老陈,用对讲机开始对分乘各车的记者科普知识。
    “现在是10月,正是马鹿的发情期,那位穿红衣服的记者大概衣着过于鲜艳了,引起了雄鹿的关注,把他也当成一只争夺配偶的对手啦!”
    车里的人大笑,各车开始发表看法。
    “这是鹿呀,不是牛!”有人喊。
    “其实牛也不是见红就追,牛根本认不得红色。”
    “马鹿比牛有眼力,认得穿红衣服的是竞争对手!”
    "那个小母鹿真是漂亮,难怪有人要摸它。"
    又是一阵大笑,这几天艰难行路的压抑感为之一扫。
    专家又开始科普:“马鹿和其它几种鹿不大一样,马鹿王是雌性,雄鹿只有在交配期间能掺和进来,它们的任务只是争取配偶,在鹿群中没地位的。好比是母系氏族社会。”
    “我们那位红马鹿看来注定打光棍啦!”
    于是这位记者整个天山之行都背上了“红马鹿”的绰号。
   
    
走在草原的波浪上

    路上一位专家讲,“巩乃斯林场有一片地方开辟成了森林公园,路虽然绕了一点,可是那里很值得一看。”
   此提议得到一致同意。
    车进山、上坡,又是一阵七拐八拐,森林公园到了。一条平坦的柏油路伸向林子的深处。
    如此好的路,仅这一点,就使大家心情为之一畅。
    我们的陆风越野车一共四辆,三辆是海蓝色的,一辆是米黄色的,驶进绿色植物的海洋,犹如几条华丽的游艇。
    山路起伏但还算平整,路边草场里的草,足有一米来高,听当地人说,这都是牧民种的。
    草丛中野花怒放。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白的、散漫开来,一望无际。
    风吹草动,成片成片的起伏摇曳,如波涛激荡。山花烂漫,红飞绿落,似浪花飞溅,行车之人,如痴如醉。
   
    
你在哪里,新疆虎

    专家告诉我们,过去,也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山草场到处都像这里一样美丽富饶。时间再向前推一推,一二百年以前,这里还有新疆虎出没。
    据记载,新疆虎体型如孟加拉虎,以野猪、鹿、野马等为食,性情凶猛。它的活动范围也是虎中最广的。有人称其为里海虎或波斯虎。
    其实天山和塔里木流域才是这种虎的老家。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新疆探险时,多次提到这种虎,1916年他在一段文字中描述说,“新疆虎像狼一样多”。然而到了1948年以后,“新疆虎”就很少见著于文字。最晚一次的报道是1983年,一个复员军人在河边发现一只“新疆虎”。从那以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对外宣布:老虎的三大亚种已经灭亡。其中就有“新疆虎”。从此,天山北麓荒原草地就再也不见虎啸山林的壮景了。
    不过最近又有人在天山一带发现“新疆虎”。媒体为之揭起一片喧哗。有人还出一百万元悬赏发现者。可是一年过去了,“新疆虎”似乎又隐藏到了暗处,再也没有见到什么消息。
    我们的专家中却有人坚信“新疆虎”可能还存在,只是少之又少了。新疆虎在过去是虎种群中数量最多的,生活范围也是最广的。
    专家说,就在最近他去哈萨克斯坦考察时,亲眼见到几张虎皮,是当地人刚刚捕杀的。人为的捕杀是导致“新疆虎”灭亡的最直接的因素。但他仍然坚信,或是在期盼,在这茫茫的草原山林里,此刻一只新疆虎,正躲在一米人高的草丛里在暗中注视着我们的车队。(未完待续)
   
    (图片/文字:中央电视台骆汉城、周毅)
  


发表评论 


责编:何贝莉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