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天龙八部》中的黑井小镇
12.03 15:43


    
    从《南方周末》一篇《黑井:失落的盐都》惊醒世人怀古的旧梦至今,一晃已三年。黑井变了,凄凄的小镇因有了痴痴的游客,而开始梳洗打扮。石雕、石碑、石牌坊,古寺、古墓、古宅院,都在悄悄地寻找昔日的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然而,这些都只是黑井人编织的未来蓝图的一个角落。为什么一个衰落到只有2千多人的贫穷小镇,却能这般吸引世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黑井灶丁的后裔向我们道出了其中原委——
   
    关于黑井,金庸《天龙八部》有语:“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
   
    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然而,明代以后的黑井远非金庸所述的那般民不聊生。尽管盐税甚重,依旧阻挡不了黑井因盐业兴旺而成为重重大山中的“黄金国”。盛极的黑井,车来马往,商铺林立,盐商灶户家家兴屋建房,男女老少披金戴银,镇内兴资办学,镇外产业兴旺,甚至将昆明的祥云街、拓东路整条买下。
   
   

    追本溯源,明代以后黑井的兴盛与一批传奇的外迁盐灶丁不无关系。黑井产盐的历史悠久。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但在这两千年中,黑井仅仅开挖了两三口盐井。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发黑井。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解放前,黑井设场务公署,但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明代应天府迁来的64个黑井灶丁,正是敢为天下先的黑井开发者。
   
    明代,朱元璋在统一中原和北方的同时,先后派使臣十余人分7次持诏谕云南,但世居云南的元代梁王一概拒之。洪武14年(1381年)朱元璋决定用武力统一云南。他委派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统帅,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兵30万进攻云南。统一云南后,朱元璋开始在云南实施军屯、商屯、民屯,“三屯”制度。他将当年从应天府高石坎大坝柳树湾入滇的士兵及家属迁入云南各驻地,又“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实行“三屯”使云南的人口在数年间增加数十万,造成云南食盐一度紧缺。为解决云南食盐紧缺,洪武26年(1393年)一批由官员和豪民降为灶丁的人,由南京应天府奉旨迁移云南省黑井,开发黑井的盐业。
   
    奉旨迁移黑井的灶丁,在康熙《黑盐井志》有准确的记载。迁移黑盐井64灶丁有户部官10人、礼部官6人、兵部官2人、刑部官8人、工部官8人、巡按3人、知县4人、太医3人,按察司官、参政官、同知、通判官、推官、知县、县丞、主簿、知事、举人、监生、生员、寿官人、钦发老人各1人,和民户8人。其中有官职者48人,分别来自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四川、甘肃等12个省。
   
    这64个奉旨迁移黑井的灶丁告诫儿孙,祖人来自应天府。这些灶丁,由井中汲出卤水,再挑到有盐灶作坊的灶户家中,用铁锅煎煮成盐,汲卤、挑卤、烧火、舀锅煮盐,从事最辛苦的体力劳动。他们为何由官和豪民降为灶丁,据黑井老人说是冤狱牵连造成的。但这些社会地位降低的灶丁,生存的希望并没有失落。他们的子孙在黑井600多年的岁月中繁衍了15-17代,为黑井盐井业的开发做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他们掘井增卤,盐产大增。使黑井的盐卤井由明初的3口增到清代的60余口;黑井盐产量,由明初的572万斤到清末的1091万斤;盐税由明初的1.39万两到清代的12万两。
   
    盐业的发展促进了黑井经济、人口、城建的发展。明中期,黑井已建成具有6街15坊19巷规模的小镇。使明以前不见经传的黑井,在《明史·盐法》中,与两淮、两浙、河东、四川的盐井并列国史之中。明代对匠籍管理十分严格,灶丁不能脱籍,只能子顶父职,不能从事他业。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对文化的孜求。明末,匠籍管理稍有放宽后,黑井人在天启间设学建文庙。清代,灶丁后裔可以参加科考而从仕。在清代的267年里,黑井先后有40余位举人出任外地学正,20余位贡生出任外地县知事或训导,有10人赐同进士出身,其中有3位恩进士。一位从二品的武功将军。
   
    如今的黑井,是一个刚刚苏醒的古镇。龙川江穿城而过,红砂石铺就的汉代马帮道与城中宽不过三尺的街巷相依相偎。月朗人寂的晚上,红砂石砌成的石碑坊漠然矗立,五马桥边的万家灯火,叙说着一个遥远深邃的繁华世界。绵绵秋雨中,伍家大院风化的石柱脚、黑井文庙中斑驳的石墙都在诉说着一种破而不衰的风骨。(史岳灵/文朱丹/图)
  


发表评论 


责编:陈玥 来源:云南日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