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惊喜地对我说,他刚刚接到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的电话,邀请他赴格尔木就如何保证藏羚羊群顺利迁徙进行磋商。杨欣说,两年来他们为藏羚羊保护曾3次向指挥部上书,次次都得到了认真回复,部分建议已被采纳。 2001年夏季,绿色江河的志愿者曾连续四天四夜蹲守在青藏公路2974-3000公里一带,那里是藏羚羊迁徙的必经之地。他们观察到日出日落时分,羊群距公路仅50米,但由于汽车过往密度太大,它们无法跨越。在每小时百余辆驶过公路的汽车中,铁路工程车约占半数。志愿者目睹产羔后回迁的羊群跨越公路时被汽车冲散,非常忧心。8月6日,他们把建议书送到铁12局指挥部,要求在早6:307:30和晚7:308:30停驶所有车辆,该段路基施工也停下来,还希望所有司机都不在这儿停车、鸣喇叭。 建议书递交3小时后,铁12局的通知就下发到各工地。青藏铁路受气候的影响,每年只有6个月能施工,但为了藏羚羊的保护,他们认真采纳了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建议。 遇到藏羚羊群想过公路,是停下来还是视而不见?长期在青藏路上的司机和施工工人的选择将决定藏羚羊的命运。迁徙季节每到凌晨4时,志愿者便顶着寒风赶往到三四十公里外的楚玛尔河畔,在藏羚羊迁徙通道两端拦车。“前面有藏羚羊要过公路,你能把车停下等一小时吗?”每个愿意等候的司机可以得到一个有藏羚羊图案的平安符或中国结。百余辆车排成了长龙,司机们耐心地看着藏羚羊群跨过公路和铁路工地。 在可可西里,随处可以见到有藏汉文注释的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不干胶卡通贴,它们被贴在旅行者的汽车上、铁路工人营地里、运输卡车上、藏民家里,在五道梁小饭馆里也有很多。志愿者把环保理念印到精美的旅游手册中,送给每个能够见到的人。 眼下,又到了母藏羚羊前往产羔地大迁徙的季节,接到总指挥部的磋商邀请,杨欣自然兴奋万分。 杨欣告诉我,从昆仑山口到五道梁(青藏公路在通天河源高寒草原区)的东缘,从昆仑山口到唐古拉山口的长江源区,本来都是受人类活动干扰少、野生动物出现较多的地方。但自20世纪50年代青藏公路修建以来,几经维修改线,尤其是1974———1980年改为沥青路面,工程浩大,机声隆隆,机械施工使沿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地段两侧百米内已无草皮,流沙时常覆盖路面。几乎与公路平行的铁路的修建,更使青藏高原人口大增,这个人类活动很少的地区一下子变得繁闹起来。 可可西里气候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及隐蔽条件差,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和藏原羚等有蹄类动物种群密度大,有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藏羚羊生活的区域东西相跨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的重要生态特征。这种迁徙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有很重要的影响。每年4月底,公母藏羚羊开始分群而居,56月,母羊和它们的母仔迁徙前往产羔地,而公羚羊仍留在越冬地附近。连未满1岁的公仔也和母羚羊分开。只有在交配期(12月中下旬),公母羚羊才合群。 为了冬季的交配和夏季的产仔,它们集群迁徙。然而它们最不习惯的是跨越公路和铁路。虽然青藏公路已有50年了,藏羚羊对公路还是很恐惧。志愿者看到1群60只的藏羚羊过公路花了近1小时,另一群50多只则向公路冲刺了38次,还以失败告终。 夏季是青藏铁路、公路及管道铺设的紧张施工期,但也是藏羚羊产羔前后迁徙的高峰。人和动物都选择了青藏高原条件最佳的时期。藏羚羊迁徙通道上再也没有宁静。施工在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爆破的声响常常将生性胆小的藏羚羊吓跑,川流不息的工程车加剧了迁徙的困难。在一段100公里长的样线内散布着30多个施工营地和工地。这些施工场所把藏羚羊迁徙的通道割开。带着小羊的母羊稍遇动静就止步不前,不得不在楚玛尔河边几个山坳的坡上吃草和徘徊,寻找过公路的机会。 楚玛尔河附近的山坡和靠近河的公路旁的开阔地是交配集聚地。母羚羊群的周围开始出现公羚羊,公羚羊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为争夺母羚羊进行格斗。格斗场面甚为壮观,有时一方会被戳死,有的断角,直到决出一只公羊对一群母羊的占有权时终止格斗。胜利的公羊带领着一群母羊离开战场,有时是败下阵的公羊被驱逐出格斗地。公羚羊在一群母羚羊间追逐母羊,逐个获得交配机会,这个过程会持续很久。 藏羚羊为什么要从可可西里东南经青藏公路和铁路迁徙?学者研究认为原因可能有: 1.可可西里东部与西北部及长江源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西部湖泊众多,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发源地区,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植物生长不均匀,生活于东南部的母藏羚羊把产羔地选在这里的太阳湖、库赛湖、卓乃湖和豹子峡等地。东部海拔较高,而三江源保护区的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环境温暖舒适,母羚羊更喜欢生活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因此,母羚羊为了明确的方向性宁愿长距离迁徙,但公路、铁路刚好将它们隔开。 2.迁徙路线与河道有关,藏羚羊喜欢在楚玛尔河两岸活动。楚玛尔河横贯可可西里的中、北部,有近一半的河段在青藏公路以东,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3.由于前些年西北部大量产羔期的藏羚羊被猎杀,迫使藏羚羊向东转移而越过公路去栖居。但青藏公路日渐密集的车辆形成一道流动屏障,藏羚羊很难穿越。除了采矿、采油等干扰外,2002年进青藏的建设人员就有10万左右。10年前格尔木还只是一个人类聚居点,而现在已是相当繁华的城市。人流的涌入或许并未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和对野生动物生存的影响。 虽然公路和铁路所占用的青藏高原面积比率微乎其微,但由于主要栖息地的破碎化,限制了动物潜在的散布需求和繁殖能力,降低了动物的觅食能力。它们需要在广泛散布或季节性的资源如青草、水源等生境中自由移动,一种特定的资源仅能维持一年中的几个星期,一些地方几年中动物们仅光顾一次。但当生存环境破碎后,野生动物无法靠迁徙去获得高寒草地上的稀有资源。这迫使它们在已经不适宜的生境里过度啃食,最终导致食物缺乏和种群的消亡。 青藏公路沿线生活垃圾的激增,也让过惯了清净日子的野生动物感到意外和惊讶。大量生活和施工垃圾被就地处理或随地抛弃。这对青藏高原这样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高原多风沙,漫天飞舞的塑料垃圾和废电池使污染随意扩大,加速着生态系统的衰退。 杨欣期盼着5月初将与青藏铁路总指挥部领导的会见,他们将就建立醒目的宣传警示牌、减速行车、禁鸣喇叭,为过路藏羚羊随时停车、调整施工时间、合理安排营地、处置垃圾等多项议题进行磋商。他让我等着听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张可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