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为了不让生病的同伴窒息,齐心协力把喘不过气的朋友顶出水面换气。非洲有一种以蜜露为食的蚂蚁,采食归来后,如遇到挨饿的同类,就将蜜从口中吐出与之分享。当斑马群遭到敌人袭击而又来不及逃跑时,一头老斑马会不顾一切地迎敌而上,为保护同伴而献身……动物间种种团结互助及献身自己、保全集体的精神真可令人类刮目相看。 在加拿大南部和美国中北部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体型较小的草原狼,猎人围捕狼时往往放出鹰鹫,当鹰鹫发现目标时,会对狼实施追逐,引导猎人进行围捕。但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被鹰鹫发现的狼一边大声狂叫通知同伴躲避,一边拼命奔跑将鹰鹫吸引到自己身边,让同类得以逃脱猎人的包围。西双版纳有一种模样像乌鸦的鸟,一旦发现某处山林着火,便会唤来成千上万只同伴,向火头吐唾液,大火止住后,又不惜用自己的翅膀扑打残火。 动物的这种“献身”精神用传统的进化理论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只有尽一切可能保护最强壮的个体存活,才能在残酷的筛选过程中留下适应能力最强的同类,并由它们繁衍出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下一代。 美国动物学家汉弥尔顿认为,动物的“奉献”精神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动物中存在“血缘淘汰”进化现象。汉弥尔顿观察到,北美草原狼在亲子和其它幼狼共同遇到危险时,往往是先救援其它幼狼而非自己的亲子,这种看似“舍己救人”的行为其实从遗传角度上看是有道理的,因为亲子身上的遗传基因有相当部分和自己是重复的,而先救助其它小狼对保持狼群整体遗传基因绝对数量是有利的。“血缘淘汰”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核心应该首先着眼于种群的利益而非具体的个体,好像这些动物早就意识到———“没有集体,哪来个人”的道理。 许多人知道,一只蜂巢里只有一个蜂王,而工蜂、雄蜂各司其职,全体蜜蜂辛劳采蜜喂养的并非自己的亲子,充其量只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弟妹而已,然而,不通过蜂群群体繁殖又怎能保证蜂群群体的进化呢?汉弥尔顿认为,蜜蜂是属于雄性单倍体的昆虫,即雄蜂体内只有一组染色体,而雌蜂体内和大多数高等动物一样,具有两组染色体,因此,雄蜂体内的遗传基因只有雌蜂的一半,同一蜂巢中,雌蜂之间遗传基因有3/4是重复的,这种重复率比一般动物要高许多,正因为如此,从遗传基因绝对数来看,通过个体基因遗传来促进蜂群进化的意义已经不大,于是,蜜蜂选择了大部分不孕,而仅留下个别雄蜂的特殊的血缘淘汰进化方式。这些看似很难理解的“血缘淘汰”的“奉献”行为,其实是动物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本能,只不过这种本能在激烈的为生存而竞争的环境中渐渐迷失了,只在特定的条件下偶然重现罢了。(徐宝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