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饮马拉萨河

   一轮朝阳从东方的雪山顶上冉冉升起, 给拉萨河谷洒满了和煦的阳光。沐浴着 朝阳, 我牵着大白马,阿拉李、老表周她们也牵着各自的马朝拉萨河边走去。前天 傍晚, 军直机关到达拉萨河东岸休整,准备举行入城式。管理处通知,今天下午, 各单位的马匹都要集中起来,送到北边的山沟里放牧。

  我的大白马虽然不是将军胯下驰骋疆场、 冲锋陷阵的战马,也不是运动场上跳 越障碍、 奔如闪电的骏马,而是一匹驮载文件、老实温驯的驮马。它和我一道翻雪 山, 趟冰河,千里风雪,走过漫漫征途,它也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脊背上的毛 磨光了一大片, 马掌磨掉了半拉,蹄子裂了血口,进入拉萨河谷前,翻工布巴拉雪 山时, 大白马已成了跛脚马,但它还是一瘸一拐的坚持不掉队,像个轻伤不下火线 的真正战士。 我感谢它一路驮着油印股的办公用具,才使我们得以完成进军路上的 工作任务; 感谢它翻冷拉大雪山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用尾巴把我拽上了山顶, 它是我的无言战友, 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今天下午我和它就要分别了,多舍不 得呀! 我一边走一边抚摸着大白马的鬃毛,眼角不禁有些湿润了!大白马真乖,它 依偎在我身边,用头轻轻擦我的胳膊,不时仰天长嘶,似乎也在吐露惜别之情。

  拉萨河从东北方奔流而来, 绕过拉萨古城,向南注入雅鲁藏布江。那时,高原 上没有一点工业污染,高山融雪化着一河泱泱碧水,宛如一条蓝色缎带在抖动飘逸。 空气洁净透明, 天空蓝得宁静诱人,偶尔飘过几缕轻纱似的白云,更衬托出它的深 邃高远, 红日辉映着,整个河谷上空仿佛一个巨大的穹形玻璃罩,在这穹形玻璃罩 下, 拉萨河波光粼粼。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凉荫荫甜丝丝的,散发着旭日的温馨 和松烟的馥郁,隐隐中还流溢着山峦的气息,直透肺腑,令人心旷神怡。真痛快呀! 我们一边牵马徐行,一边挺起胸脯,大口大口地吞吸着高原大自然的慷慨赐予。

  饮马拉萨河, 是我们从川西出发时就盼望的这一天,如今这一天来到了,拉萨 河就在眼前, 我们兴奋极了,然而又不禁感慨万端!回首漫漫进军路,万重山里万 重程! 我们这些小女兵跟随着大部队,忍饥受寒,饮冰卧雪,在“世界屋脊”上徒 步行进了两千多公里, 一步一步地把数十座雪山峻岭踩在了脚下,把百余条冰河激 流甩在了身后, 在人迹罕至的雪山上,在风沙迷漫的荒原上,走出了一条条新的大 道, 终于走到了拉萨河边,有的同志途中就倒下了,长眠雪山脚下,他们没能看到 拉萨河。这一天真是来之不易啊!

  拉萨河岸遍布乱石、 野草和刺丛,一派自然的原始风貌。我们来到一处河岸平 缓, 河滩比较开阔的地方,水边露出几块扁平的青石,清亮的河水从石块上潺潺流 过,适合饮马和洗衣服,这里离拉萨河渡口约半里之遥,也比较安全。

  我放开缰绳, 让大白马痛饮了一顿拉萨河水。饮完马,我们就蹲在青石板上洗 衣服。 我看见阿拉李脱掉解放鞋,也不顾寒冷,连忙把脚伸进水里搓洗。我心里暗 自好笑, 昨天晚上,我们几个女同志拣了些干柴,在帐篷边上烧起了一堆篝火。十 月底, 拉萨的天气已经够冷了,冻手冻脚的,大伙都往火边挤。假小子赵闻到了什 么异味, 绉着眉头,朝身边的阿拉李直嚷:“哎!我说你这个同志自觉点好不好, 把你那臭脚丫缩回去点行不行? ”阿拉李嘻嘻地笑了,同志,“不要嫌弃阿拉的脚 丫子嘛, 全凭它把阿拉这百十来斤从海拔几十米的黄浦江边,搬到了海拔3600多米 的拉萨河畔,功劳可是大大的哟!”

  “你老看我干什么? ”阿拉李撇了我一眼,“还不快点洗你的衣服”。我从挎 包里掏出衬衣赶紧塞进水里, 唯恐别人看见。这件衬衣一路上穿得太赃了,原本是 白布的, 都变成灰色的了,特别是领子汗迹加尘土,黑黢黢的,跟剃头匠的荡刀布 差不多, 难怪老政委说我们这些女兵是邋遢兵哩。这下我可要用拉萨河水把它洗个 白白净净。 老表周换下她那双磨破了的解放鞋,高高举起用力扔进拉萨河里,还煞 有介事地说,若干世纪后,考古学家也许会考证出这是一个进藏女兵的臭胶鞋。

  隔河相望,拉萨河谷平原红山上的布达拉宫近在咫尺。它倚山踞岭,殿阁层叠, 宫墙高矗, 红白相间,金顶巍峨,气势恢宏。当时,我只是看到了它那雄伟壮观的 外貌,后来,我有机会多次上布达拉宫参观,才知道这座高110多米、占地12万多平 方米的十三层宫殿, 分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白宫是达赖处理西藏政务和生活起居的 地方, 红宫主要是从五世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八座灵塔。这些灵塔的顶尖,构成了 布达拉宫光耀夺目的金顶。 布达拉宫不仅外貌雄伟壮观,而且内藏文物、经书、画 卷、 珠宝、古玩和藏地各种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堪称“西藏博物馆”。这里保存 着历代皇帝册封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和御诏文书, 供奉着清朝乾隆皇帝的画像和万 岁牌位。 布达拉宫既是西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团结合作的历史佐证, 在建筑过程中, 得到了汉、满、蒙古等族工匠的帮助,这就使得它的建筑风格既突 出了西藏传统宫堡式特色, 又吸收了汉地斗拱、金顶、飞檐、吻兽等建筑技艺,更 显得造型独特,多彩多姿,成为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

  布达拉宫东侧就座落着闻名遐迩的拉萨城。 一千多年前就出现在拉萨河谷平原 上的逻些古城, 现在隐没在丛丛柳林中。那时的拉萨一个螺丝钉也不生产,看不见 带油渍轱辘的东西, 空气洁净透明,一年四季大都蓝天红日,阳光灿烂,素有“日 光城” 之称。据后来测量,拉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00多小时,每平方厘米土地一 年的受热量有190多个大卡,一个大卡的热量能把一公斤水的水温升高一摄氏度,西 藏高原丰富的太阳能,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拉萨是封建农奴制度的中心城堡, 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一个封闭落后 而又神奇神秘的地方, 我将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在拉萨河的这边,我虽然看不见它 的全貌, 但已感受到了它的呼吸。我急切地想跨过河去,到大唐公主栽植的唐柳树 下流连遐思, 亲手摸一摸象征民族和睦团结的唐蕃会盟碑,在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 角街上走一走。啊!祖国高原古城,请接受我这个来自东途小女兵的问候和祝福吧。

  那时, 拉萨河上还没有修建桥梁,来往过渡主要是靠牛皮船。这里的牛皮船是 长方形的, 比金沙江上的圆形牛皮船要大一些。渡口上还有一条三四丈长的木船, 船头上安装了一个木马头, 马头上挂着哈达,人称马头船。在波浪中行使,马头船 跟牛皮船比起来,自然会像一位勇士。一首西藏民间情歌唱道:

        你在水上撑马头船,
        我在水上撑牛皮船,
        要过河我俩一起过,
        要翻船我俩一起翻。

  我一边洗衣服,一边观望渡口,渡口上比较热闹,骡帮马队从东边驮来的茶叶、 布匹、 绸缎等,从西边驮来的羊毛、皮张和药材都在这里等待过渡。那时的西藏, 虽然主要是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日中为市,以物易物,但也有了商业货币贸易。

  河面上牛皮船来来往往, 不断有拉萨市民乘坐牛皮船到河这边来看新来的金珠 玛米。 在这之前,进藏部队的先遣支队已提前进入拉萨,指战员们严格执行三大纪 律八项注意和进军手册, 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给拉萨僧俗人民带 去了“菩萨兵” 、“新汉人”的良好形象,减少了他们的疑虑。过河来的藏族群众 看见金珠玛米个个都很年轻, 不象有些藏军那样,满腮胡须;他们看见金珠玛米说 话和和气气,住在低矮的帐篷里,吃豌豆马料,很惊讶。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几个藏族妇女朝我们洗衣服的地方走来, 她们对我们这些女 兵特感兴趣。 老阿妈拉着跟她孙女一般大小的川妹子田,连声“阿啧!阿啧!”的 赞叹。 老人不能理解眼前这些小女兵怎么能够越过重重雪山,从遥远的东方来到拉 萨,想必是“迦裟白玛”(直译莲花汉后,即指文成公主)给她们施展了法力吧。

  一个手脸乌黑、氆氇衣的肩膀上露着破洞、身后跟着一条瘦狗的中年藏族妇女, 朝我们拉起六弦琴。 琴弦上吊着一个小布人,随着琴声,小布人不断舞动跳跃,像 内地的小木偶似的。她边拉边唱,琴声悠扬凄惋!看样子,是在向我们乞讨。后来, 我才知道她是一个热巴艺人。 西藏的热巴艺人跟欧洲的吉卜赛人差不多,流浪卖艺 乞讨为生。 当时,拉萨的乞丐多,一到黄昏,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乞丐在呻吟。拉萨 的狗也多,往往是狗叫声迎来一天的黎明。

  红日凌空, 阳光普照,拉萨河谷由于没有烟尘污染,紫外线特别强烈,临近中 午,我们全身晒得发热,鼻尖沁出了汗珠。我们用拉萨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了头、脸、 脖子和脚,彻底洗去了千里征尘。一个个精精神神的准备参加拉萨入城式。

  饮马拉萨河, 进藏部队的领导机关到达拉萨,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这一 历史壮举的胜利完成, 西藏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往后几十年,世界屋脊风云 变幻, 百万农奴书写历史,其矛盾冲突,嬗变消长,非我这个小女兵所能表述,就 此搁笔吧!

                                            (全文完)

  《饮马拉萨河》 一组散文,拟配以三分之一的图片,编印成册,欢迎海内外出 版界商谈。

返回首页>>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