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黄山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十三):黄山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07日 17:04

  自然文化遗产:黄山

  1964年5月,郭沫若携夫人同游黄山。在黄山之顶,郭沫若只写下一句话:“深信黄山天下奇”。

  黄山的名字至今依然蕴藏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许多秘密。

  5000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英雄黄帝,终于打败蚩尤,完成他一统江山的大业。但他却将位置传给儿子,自己终日在黄山采药炼丹,修养身心,直至成仙。

  这个传说被后来的人们记在史书里。

  过了3000多年,有个大臣为了讨好唐玄宗李隆基,上书说黄帝就是在这座山修炼成仙的。李隆基于是敕令改称这座山为黄山,意思是黄帝修炼成仙的山。

  其实早在汉代,就有了黄山的称呼。在刘向编著的《列仙传》中,就有一篇叫做《黄山记略》的短文。为什么汉唐之间的人们忘了黄山的说法,而称呼他为黟山,到了玄宗时代,才又改名为黄山呢?这个疑问,至今无人能够解答。

  唐玄宗命名黄山后,又过了800多年,黄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游客。他就是大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站在黄山山顶,感慨道,“薄海内外群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今天,我们镜头下的黄山依然有如仙境。

  在我们视线尽头喷薄翻涌着的巨浪,不是水,而是云。传说这是黄帝炼丹时散发的烟雾,因此黄山之云与众不同。

  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再加上这里山高谷深,林木茂盛,因此长年湿度大,水气多。水气凝结成低空层积云,低空层积云又凝聚成云海,这样,一年中黄山竟有250多天云海翻腾,烟雾弥漫。

  明朝和清朝的人们干脆就把黄山称为黄海。后来,人们又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将黄山分为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

  由于地质运动的原因,黄山峰主体是花岗岩,土地稀少。这些花岗岩经过上亿年的流水冲袭,冰川侵蚀,形成了姿态各异的怪石。

  松,是黄山的特色之一。

  1936年,植物学家夏纬英,提出黄山松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树种,应该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载入植物丛书。他的观点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黄山松成为我国少有的以地名命名的树种。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你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去,你都会看到一个不同的黄山。黄山永远不会让你有一种重复的感觉。”

  清代编的《黄山志》 的序里头,开篇第一句话就说:黄山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也。有人甚至把黄山比喻为是一部周易,就是说它那种变化无穷无尽。

  奇松、云海、怪石共同组成了黄山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美丽的自然又为众多生命提供了休息繁衍的场所。在这个三十公里长、四十公里宽的一个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地区,一共有两千多种动植物。

  人们曾以人体动态来做比拟,概括出五岳各自的特征。但人们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比拟黄山的形象。面对黄山的无穷变化,我们第一次发现,语言与自然相比,竟是这样贫乏。

  最早进入黄山的道教,在短暂的兴盛后,迅速地衰败了。真正对黄山开发做出历史性贡献的是佛教,是普门法师及其追随着。

  普门为开发黄山,四处奔走化缘,筹措到开山的经费。在他的感召下,许多高僧大师云集黄山,建禅院,开山道。经过几年,56峰之间终于有了一条凿于绝壁之上的小道。

  黄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当然不仅有美景更有在文化上的独特地位。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所有黄山的山峰、石头、 包括一些松树,它都是有名字的。它在被人类这几百年的不断的参观、游览、观赏的过程中,都已经被我们人类文明的文化的眼睛所抚摸过了,它是一个民俗大观园。”

  公元121年,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弟子孔丹发明了宣纸。

  到了李后主时,这位酷爱书画的艺术皇帝亲自监制笔墨纸砚的制造。

  就在黄山脚下,南唐的工匠们以黄山松烟为原料制成了徽墨。还有澄心堂纸和宣笔歙砚。书画艺术,因为工具的成熟开始了蓬勃的发展。文人书画家开始大量描画山川景物,花鸟鱼虫。

  到了明末清初,时局突变,大批文人学者只能向书画间求索。于是一大批追求个性创造的山野画家崛起。

  黄山景观奇绝变幻,灵秀多姿,正好可以表达他们不愿受世俗羁绊、孤傲但又丰富多彩的性格和心灵追求。因此,中国万千名山大川,只有黄山形成了一个专题画派。

  也正因为这样,黄山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与书画者个人的命运成就密不可分。

  僧人渐江登临黄山,落脚黄山文殊院。

  渐江将心中感受融入画中。他笔下的黄山倔强、清冷、寂静。

  “以抒发个人性情为目的、以描画黄山景色为主体”的黄山画派至此形成。

  1663年,渐江辞世。

  中国明清之际的绘画大师石涛,很欣赏渐江的山水画,认为绘画要像渐江那样,将作画者个人的感受画出。14岁那年,石涛第一次登临黄山,结下了与黄山的一世情缘。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

  石涛在黄山中,写下了传世的美学名著《苦瓜和尚画语录》。

  有一次,太守在与石涛同游黄山时,希望他能将黄山72峰统统收入笔端。

  画成后,太守只见72幅画各个不同,峰姿各异,或浓或淡,皆出于画者的心意。这时的黄山已经在石涛的笔墨中融会贯通,成为他山水画的灵魂。

  由于石涛的巨大成就,黄山声名大噪。

  从此,黄山成为历代山水画家的朝圣之地。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黄山对于诗人成为一种挑战,而对于画家成为一个难得的题材。黄山在申报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时候,联合国的官员桑塞尔博士多次来黄山进行考察。考察完了以后,他就向陪同他的黄山管委会的官员问了一个问题。说你们认为黄山最大的威胁是什么?这些黄山管会的官员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火。桑塞尔博士摇了摇头说,NO不是火,是人。”

  黄山,充满着梦幻色彩。游人纷纷踏上这块土地。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黄山原本仙境般的环境已经显现疲惫。不久前,黄山风景管理局做出了黄山景点轮流休息的决定。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与自然相处,这也许是黄山留给我们最大的课题。

  (CCTV《探索发现》供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