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二十五):布达拉宫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5日 11:06
文化遗产:布达拉宫
公元7世纪,西藏,一个叫做“吉雪卧塘”的草泽湖泊旁,耸立起一座雄伟的宫殿,人们称它为“布达拉宫”。
它的主人就是吐番王朝的首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继位后,将自己的部落迁往拉萨,并通过朝贡、联姻等形式与唐朝缔结了政治上的联系。布达拉宫中的一幅壁画描述了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故事。
松赞干布决定为文成公主修筑一座雄伟的城堡。于是在红山上修建了999间宫室,连同山顶的红楼恰好是1000间。
“布达拉”是古代印度南海岸一座山名的音译,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的居地,简译为“普陀”。藏传佛教的信徒们认为松赞干布是观音菩萨在人间的化身,所以他居住的宫殿被称为布达拉宫。
但松赞干布所建造的布达拉宫,在公元762年遭受雷击引发大火。
公元9世纪,布达拉宫又遭乱兵洗劫。仅存的这座观音堂被佛教信徒们称为“法王洞”。法王洞就是当年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的修行地,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的塑像。
公元1616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公元1645年3月他下令重建布达拉宫的白宫,经过3年的时间,布达拉宫的墙均是用白粉粉刷的白宫建成了。
布达拉宫重建13年后,一名到达拉萨的德国传教士格鲁伯与他的比利时伙伴奥维尔,从北京出发,三个月后抵达了拉萨。
他们被眼前这座雄伟神奇的宫殿惊呆了。格鲁伯迅速画了一张素描,纪录了当时布达拉宫的景象。在这张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白宫已重建完成。
公元1693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的第八年,西藏地方政府动用各类工匠7000多人,其中包括康熙皇帝派遣来西藏的114位满、汉族的能工巧匠,建造了红宫和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
从修建白宫开始,到公元193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落成,291年的工程,一座传世的宗教宫殿,坐落在拉萨的红山之上,成为西藏高原独特的象征。
布达拉宫高117.19米,东西长360米,建筑面积为138025平方米,顺从红山的自然地形而建,它的主楼共有13层,整座建筑为石木结构。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宗教建筑,也是一座拥有众多宗教历史壁画的宝库。宫内的大小殿堂、门厅、迴廊、佛龛,无处不饰以彩绘。
布达拉宫司西平措大殿的一幅壁画,描绘了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入京朝见清代皇帝顺治的情景。“达赖喇嘛” 就是从这时开始作为封号延续下来的。五世达赖回到西藏后,开始行使清政府赐予他的行政权力。
顺治皇帝赐给五世达赖喇嘛的金印,收藏在布达拉宫,重达8公斤。在这之后,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世达赖喇嘛都有册封,并分别赐给金印和写有皇帝册封达赖喇嘛的御文的金册。
布达拉宫内的壁画“红宫修建图”,描绘了红宫建成时,人们在布达拉宫的山门前立无字碑以示纪念。这块无字碑,据说用的是修建红宫余下的最后一块石料。
布达拉宫红宫内的灵塔殿,供奉着历世达赖的八座灵塔,灵塔内,安放着历世达赖喇嘛的肉身。这里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被称为“西藏第一灵塔”。藏族人称这座灵塔为“藏路耶夏”,意思是这塔的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
布达拉宫红宫最顶层的“殊胜三界”殿内,供奉着清朝康熙皇帝的长生牌位。牌位上方,是一幅绘有乾隆皇帝身披袈裟、手持金刚杵的唐卡。唐卡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绘画形式。
藏传佛教大藏经分为两部,第一部为“甘珠尔”,是佛祖释迦牟尼口授的经典;第二部为“丹珠尔”,是对“甘珠尔”的注释和藏传佛教优秀著作汇编而成的佛经。
在布达拉宫保存的经书中,最为珍贵的是贝叶经。贝叶,是菩提树的叶子,这种经书,在印度都已经绝迹了,而在西藏却保存了下来。
从1978年开始至今,很多学者对布达拉宫内保存的经书进行整理和研究。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寺院。这是座统领藏传佛教诸教派的圣殿。
布达拉宫中的一幅壁画,描绘了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和修建大昭寺的情景。
当年,文成公主一行抵达拉萨,在卧塘湖畔的树林边,木车陷入沙中,这时又突然发生了地震。
由于文成公主携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在车上,于是在车的四周支起帷幔,就地供奉。后来,用山羊背土填湖,建造了寺庙。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这座寺庙便被称为“惹萨”,这就是今天的大昭寺。后来,在寺庙周围形成的城市也就被称为“惹萨”,“惹萨”又逐渐演变成“拉萨”。所以在西藏,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
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文成公主进藏所带的那尊佛像还供奉在大昭寺释迦牟尼殿的佛龛中。
金顶是西藏重要宗教圣地的典型标志,大昭寺的金顶是在不同时代逐步建造起来的。
大昭寺两万五千一百多平方米的总面积,容纳了大小佛堂108座,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大昭寺的佛像与寺内众多的壁画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丰富的宗教历史博物馆。
在大昭寺的门前,有几块被围墙围着的石碑,其中就有著名的“唐番会盟碑”。公元821年,唐朝与吐番王朝结盟,共建此碑,这块碑也叫“舅甥会盟碑”。“社稷江川如一,疆土如同一国,愿甥舅和谐唯亲是好”这共同意愿,铭刻在古代藏汉两个民族的心中,延续至今。
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共同栽种的柳树已经枯死了,在它的旁边竖立着一块纪念天花病在藏区得到预防而树立的石碑。人们称它为“痘碑”。
公元1734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搡嘉错经常被疾病困扰。后来,他的藏医告诉他,距布达拉宫不远的地方有一眼清泉,可以驱魔治病。他到这个地方洗了21天澡后,感到身体十分舒适,于是每年夏天都要到这里沐浴。
当时的驻藏大臣禀报皇上恩准,由清中央政府出资,专门在泉水旁为七世达赖喇嘛修建了住所,供他夏季在此居住休息。这里就是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
在这之后,历世达赖喇嘛在没有执政前都居住在这里,并在这儿学习经文佛法。等到执政后,才在冬季移居布达拉宫。作为达赖喇嘛的夏宫,它与布达拉宫一样,在藏族僧俗人们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今天的罗布林卡占地36万平方米,是西藏最大的藏式人工园林。园中房屋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罗布林卡”的藏文意思为“宝贝园林”。
每逢到了藏族的“雪顿节”,人们在载歌载舞之后,都要来“罗布林卡”。藏族人称为“逛林卡”。
公元2001年12月,拉萨的罗布林卡与在这之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共同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